第554章 齊言的勸告,愛情不可與利益掛鉤。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不知道這場爲了家族利益而進行的婚姻是否會幸福。
但她明白,自己身爲李家的女兒,肩負着家族的使命,必須要爲了家族的未來做出犧牲。
齊言看着眼前的李繁星,似乎從她平靜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絲隱藏極深的落寞。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憐憫,也開始重新思考這場相親所蘊含的複雜意義。
李繁星那一番關於利益聯姻的言論,如同重錘一般在他的心頭反覆敲打。
他的眼神深邃而凝重,腦海中不斷權衡着各種利弊。
李家的勢力和資源確實不容小覷,如果能與李家聯姻,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或許會少走很多彎路,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然而,他的內心深處始終堅守着一份對純粹愛情的渴望。
他無法接受將婚姻僅僅看作是一場利益的交換,無法想象自己與一個僅僅因爲利益而結合的人共度一生。
經過漫長而痛苦的深思熟慮,齊言終於緩緩坐直了身體,沉着臉,目光堅定地看着李繁星。
他的聲音低沉而清晰:“李小姐,很感謝你的坦誠和提議,但我還是要拒絕你。我認爲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而不是單純的利益交換。”
李繁星原本自信的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
她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着齊言,彷彿聽到了世界上最荒謬的話。
她微微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卻一時語塞。
“爲什麼?”李繁星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聲音,語氣中充滿了不解和疑惑。
她坐直了身體,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裙襬,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急。
“我覺得我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啊。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我背後的家族可以給你提供強大的支持。”
“無論是資金、人脈還是資源,都對你來說非常好了啊。”
李繁星越說越激動,她實在搞不懂齊言爲什麼會拒絕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提議。
在她的認知裏,婚姻就是一場等價交換,雙方各取所需,共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她從小在家族的薰陶下長大,看到的都是這樣的婚姻模式,也一直以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知道你很優秀,也明白你背後家族的實力。但我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齊言深吸一口氣,耐心地解釋道。
“我希望能和另一半相互喜歡、相互理解,有共同的興趣和追求。我想要的是一份純粹的感情,而不是一場充滿功利的婚姻。”
李繁星皺起了眉頭,眼神中滿是困惑。她覺得齊言的想法簡直不可思議,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哪裏有那麼多純粹的感情?
感情在利益面前,往往是那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她不明白齊言爲什麼要如此固執地堅守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可是,感情是可以培養的啊。我們可以先結婚,然後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培養感情。”
李繁星試圖說服齊言,她覺得自己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讓步,只要齊言答應結婚,一切都可以慢慢解決。
齊言無奈地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和李繁星之間存在着巨大的觀念差異。
這種差異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改變的。
“我不想拿自己的婚姻去冒險,我更願意等待那個真正讓我心動的人。”
齊言說罷,站起身來,禮貌地向李繁星點了點頭。
“很抱歉,耽誤了你這麼多時間。希望你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人。”
看着齊言漸漸遠去的背影,李繁星坐在那裏,久久沒有動彈。
她的心中充滿了不解和迷茫,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裏不好,爲什麼齊言會拒絕這樣一個對他百利而無一害的提議。
李繁星看着齊言決然離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不甘。
她快速起身,幾步上前,站在齊言面前,眼神中滿是懇切,聲音微微顫抖:
“齊言,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拒絕我的真正理由是什麼?”
“我不相信你只是因爲所謂的純粹感情,這裏面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齊言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靜靜地看着李繁星。
他的目光深邃而平靜,似乎在思考着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過了好一會兒,他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
“李繁星,你不妨憑心問問自己,你真的喜歡我這樣的人嗎?”
李繁星被齊言的話問得一愣,她的眼神瞬間有些閃躲,心中像是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一樣。
她沉默了,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和齊言相處的點點滴滴。
齊言確實很優秀,他穩重、有能力,
在科研領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追求。
每次和他交流,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成熟和睿智的魅力。
然而,在李繁星的內心深處,她真正喜歡的其實是那種搞笑男,偏幽默的類型。
她嚮往那種能讓她在平淡生活中時常開懷大笑的人,不需要對方有多麼強大的能力,只要善良、踏實,能和她一起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就足夠了。
她想起小時候,看到鄰家男孩用一個簡單的笑話就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的心中就充滿了羨慕和嚮往。
那種輕鬆愉快的氛圍,是她在家族的勾心鬥角和利益紛爭中從未體驗過的。
可是,這些想法她只能暗暗藏在心裏,不能說出來。
因爲她知道,這不是家族所希望的。
李家需要的是通過聯姻來鞏固和擴大商業帝國,需要的是一個能與家族實力相匹配的合作伙伴。
而她作爲李家的女兒,肩負着家族的使命,必須要爲家族的利益做出犧牲。
李繁星咬了咬嘴脣,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沒有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齊言靜靜地看着李繁星,她的沉默彷彿是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藏着無數未說出口的心事。
他的眼神裏滿是真誠與關切,如同一位耐心的老師,試圖打開學生心中那扇緊閉的窗。
“李繁星,你一直這麼沉默,其實答案已經在你心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