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從夢境中醒來的提納裏與賽諾
這玩意真的能當做證據?
賽諾和提納裏低着頭看了看手裏被艾爾海森丟過來的原木以及雕刻工具,接着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兩個人的心中都浮現出疑惑。
不過既然對方都這麼說了,那就試試看?
想到這,提納裏與賽諾同時拿起手裏的雕刻工具,準備開始在原木上進行雕刻作業。
刷刷刷——
隨着鋒利的雕刻刀刃沒入原木,一時間整個客廳木屑四處飛舞。
沒一會,兩個有模有樣的木雕就在他們二人手中誕生。
“真是不可思議,明明我沒有學過雕刻纔對!”
看着自己親手雕刻出來的木雕,賽諾的臉上忍不住露出驚訝的神色。
剛纔一上手他就彷彿像是被什麼喚醒了一般,握着雕刻刀的右手竟然自己動了起來。
而且最後呈現出來的成品還挺像那麼一回事的!
“這是...肌肉記憶。”
相比賽諾的驚訝,提納裏倒是很快就反應過來他和賽諾爲何能熟練的雕刻出木雕。
能讓他與賽諾兩個從沒有接觸過雕刻的人雕刻出像模像樣的木雕,恐怕只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艾爾海森沒有說謊,他們的確經歷了重複‘輪迴’。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和賽諾身體形成的肌肉記憶。
“沒錯,你們的大腦可能意識不到,但你們學過的東西可不會忘。”
見提納裏迅速理解了現狀,艾爾海森微微頷首,隨後對着賽諾揚起了嘴角。
“現在這個證據如何,我的前大風紀官賽諾大人?”
“所以我們一直在做夢?”
對於艾爾海森的‘調侃’,賽諾沒有正面迴應,只是若有所思的說出了他們目前的處境。
見到賽諾與提納裏都明悟了過來,艾爾海森這才承認了他們一直處於夢境之中的事實。
之所以這麼曲折,主要還是他知道教令院研究過的一個理論,即不能擅自將處於夢中的人喚醒,一旦這麼做的話,很容易給做夢的人帶來未知的危險。
不過現在好了,提納裏和賽諾終於在自己拐彎抹角的提示下主動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這才能將事情解釋清楚。
聽到艾爾海森開口讚歎其阿扎爾的大手筆,提納裏伸手捏了捏發酸的鼻樑。
“艾爾海森,是隻有我們幾個陷入了夢境,還是...”
“須彌城內所有人都在做夢。”
還未等他說完,艾爾海森直接將對方接下來要說的話補完。
不過在補完提納裏的話語之後,他忽然想到了什麼,連忙站起身走到兩人身邊,伸出雙手分別搭在提納裏和賽諾的肩膀上。
嗡——
下一刻,一道璀璨的綠色光芒浮現在艾爾海森的體表。
光芒之中忽的裂開兩條細一點的光柱,分別沿着他的兩隻手向下融入賽諾與提納裏的身體當中。
這是第四十七次‘輪迴’時,艾爾海森摸索出關於草神祝福的使用方法。
至於效果也很簡單,它能幫助賽諾兩人穩定意識,以免他們再度在新的‘輪迴’之中喪失掉這段記憶。
等做完這一切,艾爾海森這才收回雙手,重新坐回到椅子上。
“這是什麼?”
“小吉祥草王賜予的祝福,可以幫助我們在夢境中穩定意識,以免丟失記憶。”
聽到艾爾海森的回答,賽諾和提納裏都下意識的查看了一下自己的身體,彷彿在看他們接受賜福後的身體是不是出現了變化。
“別看了,這賜福除了穩定意識之外沒有其他的作用。”
見到兩人和自己當初做出了幾乎差不多的舉動,艾爾海森的嘴角微微上揚。
很好,這回丟人的就不止我一個了!
“咳咳...艾爾海森。”
得知納西妲的賜福只能幫助他們穩定意識,並沒有其他功能後,提納裏不好意思的咳嗽了幾聲,接着連忙將話題轉移開來:
“既然你比我們都要早的發現這裏是夢境,那麼你有沒有找到打破夢境的辦法?”
一旁因爲尷尬而避開視線的賽諾聽到後也不禁將視線轉回到艾爾海森身上。
“很遺憾,並沒有!”
說起打破夢境,艾爾海森嘴角的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煩躁的神情。
自從醒悟過來他們三人身處夢境之後,他就想過各種手段試圖打破夢境的循環。
比如摘下虛空終端,故意闖入教令院等等。
可惜的是,他的這些嘗試全部失敗了。
麻煩了!
得知艾爾海森嘗試了很多種辦法都沒有打破夢境的循環,提納裏與賽諾都意識到事情的棘手程度恐怕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我們做夢,應該有一個基礎的夢境架構吧?”
一隻手抵着下巴,賽諾在心底組織了一下語言隨後對兩人說起了自己的猜測。
雖然在學術上面他沒有艾爾海森和提納裏厲害,但好歹他也是前大風紀官,處理過多起堪稱懸疑的事件。
論推理解密事件的謎團,他還是有點自信的。
“如果我們找到了夢境架構的基準點,是不是就可以打破夢境的循環?”
“你說的很對。”
艾爾海森先是點了點頭,認同了賽諾的推測,只要他們能找到構築夢境的基準點,應該就可以打破循環。
只不過下一刻他便朝着兩人攤開雙手一臉無奈的解釋道:
“但是問題也出現在這裏,陷入夢境的人數量太多,想要找到夢境的基準點無異於大海撈針。”
對於這一點,艾爾海森也顯得很頭疼。
從夜晚到白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整天並來到了第二天的夜晚。
可惜的是,恢復了意識的三人還是沒有就這件事討論出一個準確的結果。
“時間不早了,今天就先到這吧。”
看了一眼外面再次暗下來的天色,艾爾海森在心底估算了一下時間,隨後給出了自己身爲過來人的提示。
“今天你們記得仔細聽一聽虛空終端,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