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外援

作者:周府
魏都,鄴城。

  朝會還未開始,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簇擁着曹爽交談,口中恭維之語皆數奉上。而在殿門一角,司馬懿手持笏板,面不改色,身側唯有少數幾名老臣相互閒聊。

  自曹魏遷都鄴城成功,曹爽念自己執政根基是比較弱。於是只能去任用那些和他關係比較好的貴族子弟和譙沛老鄉。如南陽何晏擔任吏部尚書,丁謐、鄧颺二人受領尚書。任命李勝爲魏郡太守、畢軌爲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權柄。

  蔣濟看了眼聲音鼎盛的曹爽那羣人,好似自語說道:“一人昇天,雞犬相隨,擾人清夢。”

  司馬懿眼觀鼻,鼻觀心,淡淡說道:“習慣雞犬之聲便好,多些耐心。”

  在何晏、丁謐等急於富貴,趨炎附勢人的慫恿下,曹爽漸漸不滿事事要和司馬懿商議,改制也常受到他的束縛。於是爲了開始掌握大權,採用何晏之策,向曹芳上疏,舉薦司馬懿爲大司馬。

  老臣極力認爲以前諸任大司馬,多死在任上,於國不吉。曹爽虛晃一槍,玩了一下司馬懿,舉薦他擔任沒有實權的太傅。沒辦法司馬懿只得繼任太傅,如蕭何事,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隨着朝會即將開始,衆人步行而入。蔣濟湊到司馬懿身側,低聲說道:“漢攻吳急也,吳人請援,君當自知也。”

  “嗯!”

  司馬懿輕應一聲,上前迎到一同無須劍履上殿的曹爽,拱手笑道:“大將軍獨領國事,多有操勞辛苦了!”

  曹爽還有幾分謙遜,回禮應道:“不敢,爲國盡力而已。朝會之後,爽還有重要事務請教太傅,望太傅不吝指教。”

  “大將軍謙虛了!懿不過入土之人,老眼昏花,能有多少見識。”司馬懿後退了一步,應道。

  “大將軍,請!”

  “太傅,請!”

  兩人攜手入殿,入後即分,可居位次。而在他們身後的衆臣入殿,分列文武兩側。

  衆臣隨之看着冕旒後的少年天子曹芳及郭太后,跪地呼喊道:“臣等拜見陛下、皇太后,願陛下、太后長樂未央,嘉福永壽~”

  “免禮。”曹芳熟練地應道:“由大將軍理政。”

  曹爽挺着大肚子出列,說道:“啓稟陛下,蜀人舉兵攻吳,甚急!吳人遣使至魏,其大約欲向我大魏求援,今在殿外,敢請陛下召見。”

  “可!”

  “宣,東吳使臣殷禮入殿。”

  殿外,殷禮整理衣裳,在侍從的帶領下,驅步入殿。

  魏吳兩國互通了斷絕十餘年的邦交,在曹叡病故後,孫權還遣使者慰問。曹魏方面也有遣使者回禮,加上應吳國需要戰馬,兩國也互通商路了。一來二去,魏吳兩國關係漸有緩和,雖沒有笑臉相迎,但至少沒有喊打喊殺。

  不過就是曹魏由於自認天命,始終不承認東吳孫權的帝位是合法的。大漢因東吳背盟,早就將孫權的帝位給廢除了。如今三國之間互相都不認任何一方帝位是合理的。

  殷禮入殿後,朝着曹芳、曹爽、司馬懿幾人一一行禮,說道:“外臣殷禮拜見大魏陛下……”

  曹爽單手笏板,看向殷禮問道:“吳使今訪我大魏所爲何事?”

  殷禮朝向曹爽拱手,說道:“禮今日來魏無它,乃是爲吳求援而來!”

  “昔天下三分,時魏強而漢、吳二國弱,吳、漢結盟,共抗貴國。今時不同往日,西國十餘年間,起於巴蜀,劍指天下,據西方之地,恍如天下之強。其兵鋒,既北國亦不敢爭鋒一二,我國不敢力敵。故北國遣使以說我國,我大吳曉漢人兵鋒之盛,起兵助魏。然天不憐我,貴國國喪撤軍,我軍敗於襄陽。”

  殷禮知道自己求援的意圖遮掩不住,直入主題將局勢分析得清楚。

  “今西國漢犯我,其攻勢凜冽,欲有滅我大吳之勢。若我大吳覆滅,二百餘萬之口,盡入西國手中。屆時魏國人力之優,當在西國,而不在貴國也。今有脣亡齒寒之勢,望貴國起兵助我。”

  曹爽初掌大權,還是以謹慎爲上,沒有當即答應,說道:“吳使之意,我大魏已知,西國乃我二國共同之敵,惜我大魏初遷鄴城,諸事未畢。出兵一事還需商議一二,吳使不如暫且回驛休息。”

  殷禮聞言,咬着牙拱手說道:“我國並無進取天下之意,唯有限江自保之圖,望貴國曉之。”

  說完,殷禮朝着曹芳、曹爽行禮告退。

  待殷禮走後,曹爽目光望向衆人,說道:“今吳人請援,諸位以爲如何?”

  聞言,蔣濟隨即出列一邁,說道:“大將軍,吳人使臣所言不無道理。吳人雖有水戰之利,但蜀有長江上游地利。昔司馬錯曰:‘得蜀既得楚’,此言雖有過之,但不無道理。且蜀兵鋒強盛,我國勉與其相當,我軍如此,吳人亦難擋也。”

  “救之,我國若與蜀國角力,吳人當可爲我軍之助也。不救,蜀並吳土,將西、南二面攻我,屆時中原將險矣!濟竊以爲,宜當救吳,不可不救。”

  “且蜀人大軍南下攻吳,南陽、關中守備必然空虛,我軍南下或可復土。即便不能復土,但能救吳,亦是善事。”

  夏侯玄亦是認同蔣濟之言,說道:“大將軍,蔣公之言,當是上策。我軍應當南援,復土以圖強也。”

  “正是!”應聲者不在少數。

  曹爽心中也有意動,說道:“既然如此,不知以誰爲將,又從何處進軍,最爲恰當。”

  “大將軍,濟以爲當是太傅司馬公。太傅與蜀人交鋒數次,雖有勝負,但太傅身經百戰。西擒孟達,北征遼東,實乃卻是我大魏名將也。國中諸將或有戰功者不少,但比之太傅皆不如也。”蔣濟推薦道。

  言語未罷,司馬懿自知要趁熱打鐵,出聲說道:“大將軍,昔或人言:‘國事危難,恐大吏心有它念。’今良機已現,我等若安坐廟堂,將使疆場騷動,衆心疑惑,是應其說言,當爲社稷之大憂也。”

  說着,司馬懿朝向曹芳叩首,說道:“陛下、太后,臣懇請領兵出征,南略荊北,以復我大魏疆土。”

  司馬懿之語是在陰陽怪氣夏侯玄,當初夏侯玄認爲地方上沒有宗室出鎮,今曹魏困難之際會使地方州郡長官心有它念,想要改革此事。然司馬懿認爲這是祖宗之法,不可輕變,而且時機未到。引來夏侯玄的不滿,這也讓曹爽產生人想獨掌大權的念頭。

  如今司馬懿借用此語來請求出兵,亦是有堵死曹爽、夏侯玄之念。

  果然此言一出,曹爽雖不願讓司馬懿出兵,但卻也說不了什麼。

  曹芳懵懂,在郭太后的指引下,看向曹爽示意他說話。

  曹爽念及同是爲國,拱手說道:“臣以爲太傅之言可行,既然如此便由太傅領兵出征荊北,救吳復土。”

  人羣中的何晏見曹爽這般答應,氣得暗自捶拳。這次讓司馬懿出兵得勝,朝廷之中,又怎麼制衡司馬懿。

  ……

  退朝後,何晏直接尋上曹爽,將他拉到角落,着急地說道:“大將軍糊塗啊!我等好不容易讓司馬懿無權理政,今大將軍卻讓司馬懿率大軍南征荊北。若讓司馬懿得勝,敢問大將軍屆時將如何制衡?”

  何晏,字平叔,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任司空時,娶其母尹氏,一併收養何晏。何晏少年時才能出衆,娶曹操之女金鄉公主爲妻。

  曹丕不喜何晏,故其在位時,未被授予官職。曹叡認爲何晏虛浮不實,也只授其冗官之職。直到曹爽上位,應有交好之故,提拔以爲要職。

  曹爽皺着眉頭,說道:“我受先帝委託,領託孤大臣之職。今有復興大魏之機,若不趁機復土救吳,豈不有負爽之本職也。”

  何晏跺了跺腳,說道:“大將軍,復土救吳又非司馬懿一人不可。”

  曹爽以爲何晏是在讓自己出馬,搖頭說道:“國政之事,某尚未理清,讓某出兵作戰,當是爲難我也。”

  何晏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幷州刺史陳泰、太尉滿寵、洛陽留守郭淮、豫州刺史田豫皆可領此任也。大將軍可撥五萬兵與司馬懿,其餘由陳泰、田豫各領數萬兵馬征討蜀人。司馬懿乃我國大將,蜀人必然針對。陳泰、田豫二部當有機……”

  曹爽微微頷首,笑道:“平叔(何晏字)此言實乃上策。若非有平叔提醒,恐讓司馬懿得逞。”

  “不敢!”何晏佯裝謙虛說道。

  (2/4)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