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用兵

作者:周府
第834章用兵

  河南尹,偃師。

  “昔武王伐紂凱旋之時,行至此處築城,取息偃戎師之意,號爲偃師。今我大漢於此處起兵北伐,望功成之後,平能與諸位再至此處,共慶滅魏之勝。”

  王平站在丘陵上,俯視着依山伴河正在休整的漢軍大營,對身後諸將說道。

  商朝實際上是當時衆諸侯國推舉出來的盟主國,周人起於關中,在孟津與天下諸侯會師,也是渡過黃河,在河內的牧野擊敗紂王。而當下大漢也是要渡過黃河,在河內擊敗曹魏,從而定鼎天下。

  霍弋手按漢劍,感嘆說道:“當如大將軍之言,我軍伐魏得勝,能與陛下在偃師慶賀滅魏之功。時天下歸一,將息偃戎師矣。”

  隨軍的出征,官爲參軍的杜預稟告道:“啓稟大將軍,諸位將軍皆已抵達!”

  “好!”王平吩咐說道:“召集衆將,商議軍事!”

  “諾!”

  帷帳內,王平端坐榻上,背掛河南尹及河內郡的輿圖,手下將士依官爵高低,依次分坐下。而杜預是在王平右手的側後方,提筆記錄王平與衆將商議的軍務。

  霍弋作爲督關東軍事的主將,率先說道:“大將軍,今下逆魏大軍嚴守河內,把守平陰、盟津、五杜等渡口,嚴令我軍趁機渡河。魏將司馬昭、王基率主力屯駐平皋,以防我軍北進,亦或東出。”

  洛陽作爲突出部,北接河內,南靠潁川,東聯滎陽,與曹魏的邊境線極長,曹魏根本防守不來,只要挑選核心區域把守。如曹魏首都在鄴城,他們的重兵也在河內地區,防備大漢趁機渡河。

  王平微微頷首,用兵前他已瞭解過雙方的大體局勢,說道:“大河雖是洶涌,但其非如天險大江,渡之易也!今時我軍需思逆魏河北、河南之兵,故當下之勢,非渡江之機,需應和鄧荊州之兵爲先。”

  對於王平來說,渡河進入河內不是當下最主要的任務,當下他最主要的任務,是爲將曹魏河南、河北的戰場分開,保證他在兵出河內之時,河南的曹魏兵馬不會影響到大漢與司馬懿的作戰。

  “請大將軍明示!”

  王平沉吟少許,說道:“我軍兵出河北,當保後路不被河南之兵所斷,今下之勢當先取滎陽,又分兵下助衛將軍攻潁川。屆時二軍匯合,留下將士固守滎陽、潁川,某再率大軍北渡大河,兵臨河內,與逆魏決戰。”

  “滎陽、潁川?”不解內情的漢軍將校,若有所思消化王平的話語。

  不過記載會議的內容的杜預,在王平說完之後,其實就已經明白了王平的深意。

  黃河太長了,指望通過作戰,佔領城池,徹底地將河南、河北二地分開是不現實的。而王平的想法是通過佔領軍事要地,在一定範圍內將河南、河北的戰況分開。

  如鄧艾出兵潁川,實際上是希望吸引住豫、揚二州兵馬,不讓他們影響到河北的戰場。而攻取滎陽,實際上是威逼兗州,同時也是搭建其保護洛陽的軍事防線,從側翼保護王平大軍的糧道。

  至於青、徐二州,作爲東方大州,他們的軍事行動大漢無法控制,他們想前往戰場,也是不易。

  夏侯霸思量少許,說道:“大將軍,滎陽之重,逆魏不能不知,其有三千將士駐守滎陽城。且司馬昭、王基河內軍士駐紮平皋,我軍若攻滎陽,其援軍順鴻溝水,便可抵達支援,不易攻取。”

  王平微微一笑,說道:“司馬昭、王基將士雖有三、四萬之衆,然河內與洛陽渡河甚多,且滎陽又需把守,其麾下兵力何能及也!”

  頓了頓,王平吩咐說道:“霍弋、夏侯霸聽令!”

  “末將在!”

  聞言,二人拱手出列應道。

  王平站起身子,指着輿圖,對二人說道:“洛陽北有邙山,你二人率五萬軍士多舉旗幟於邙山之上,且兵臨大漢,與孟津、平陰、河陽、五社渡口,造橋以作過河之勢,吸引司馬昭、王基率軍西來。”

  目前大漢主動進攻,利用自己兵多將廣的優勢,又趁魏軍尚未來得及救援,通過聲東擊西,積極調動王基兵馬,從而撕開魏軍防線。當然即便司馬昭、王基不動刀兵,霍弋、夏侯霸也可以假戲真做,渡過河內,逼**皋。

  “諾!”

  “元宏何在?”

  “末將在!”

  王平手指下移,指到偃師南部的軒轅關,畫圈說道:“我軍在邙山佯裝渡河之後,司馬懿、王基二人必然西來。你且率萬人精銳,從南面的軒轅關出洛陽,繞行京縣,強攻滎陽,將其奪下。”

  滎陽在洛陽之東,與虎牢關相隔不遠。而軒轅關在洛陽之南,需要在繞嵩山轉向東北,方可抵達滎陽。

  王平讓元宏從此進軍的目的不難理解,虎牢關臨近黃河,也靠**皋,從此處出兵容易被發現,繞行軒轅關,反而有嵩山的掩護,不易被發現。而且攻佔滎陽後,可大軍可轉而向北,渡過黃河,又避開了魏軍嚴防死守的孟津等渡口。

  “諾!”

  元宏接過軍令,應道。

  “柳隱、黃崇何在?”王平又吩咐說道。

  “末將在!”

  一老一少起身出列,聽候王平的軍令。

  “命你二人各領五千兵馬,一部出廣成關,攻取潁川西北部的梁縣、父城、魯陽等地;一部出軒轅關,向南而行,過陽城,破崿阪關,從潁川北部入境,取陽翟、潁陽、長社等地,協助衛將軍攻取潁川。”

  王平繼續手指下移,在輿圖上比畫二人的出兵的路線,講解給二人聽。

  “諾!”二人接過軍令,應道。

  潁川東、北、南三部靠近大漢邊境,實際上的潁川猶如大漢嘴邊上的一塊肉,今下不過是把它吞下,整合邊境線,方便與豫、揚二州的魏軍對陣,又引荊湘兵馬糧草北上洛陽而已。

  待吩咐完後,王平環視衆將,說道:“其餘將士隨平駐紮偃師,觀三路兵馬動向如何,隨時支援。”

  “諾!”

  洛陽對大漢的幫助,在當下王平的用兵規劃中顯露無疑。其作爲橋頭堡,徹底爲大漢打通前往中原的道路,其坐擁八關,又北靠黃河,道路交通連接河南、河北。配合荊州之兵可取河南,獨自用兵亦可取河內爲基,中原幾乎毫無險阻可言,可見洛陽之重。

  不過僅是針對強盛國家而言,若是國家衰弱,其擁有八關便是他的弱點,攻破洛陽甚易也。現在的大漢武力強盛,以洛陽可爲橋頭堡,但若是曹魏強盛,洛陽難以守衛。

  ……

  此時的長安,劉禪頗是憂心忡忡。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先是他的司徒蔣琬病入膏肓,接着又是執掌御史臺的董允也病倒了,現在需要有人頂上來,爲朝廷做事。

  “務伯,今下董卿患病,不知卿可接任其之職否?”劉禪問道。

  杜恕搖了搖頭,說道:“啓稟陛下,臣恩信不及董大夫,今下用兵之際,恐難勝此重任。陛下需選賢才要臣以繼任,方可使御史臺督下有方。”

  劉禪思索良久,問道:“益州刺史呂乂何如?”

  杜恕沉吟少許,答道:“啓稟陛下,呂益州爲人儉樸,治政清廉,執法以刑,熟知科律,其可任也!”

  呂乂也是兩朝老臣,又是南陽人士,在大漢國內名聲出衆,劉禪曾多次讚揚過他的治理水平。讓他接替董允執掌御史臺,也是適合人選。

  “善!”劉禪微微點頭,吩咐說道:“快馬入益州,詔呂乂入京,繼任董卿御史臺,讓董卿歸府好生養病。”

  “敢問陛下,誰可任益州刺史當下?”杜恕問道。

  頓了頓,劉禪思索說道:“南陽太守董恢,治郡有方,可爲良吏,命其出任益州刺史。至於南陽太守,由尚書檯挑選,上報繼任。”

  “諾!”侍從應道。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