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
漢武帝時期,趙嬰齊去世,兒子趙興即位,樛氏爲太后。漢武帝派遣人勸說他和太后入朝長安,南越國相呂嘉與太后不和,不願歸附漢朝,漢武帝派韓千秋與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兩千人往南越。
太后與呂嘉的不和很快演變成公開衝突,當韓千秋等人一入南越國,呂嘉立即殺死了南越王趙興、樛氏和漢朝使者,另立趙建德爲南越王,同時,呂嘉又派出大隊人馬消滅了韓千秋的部隊。
漢武帝知道呂嘉叛漢後,遣兵十萬南伐南越國。南越王趙建德即位不久,漢朝與南越國已經開戰了,公元前112年冬季,南越國滅亡,整個南越王朝經歷九十三年。
對於如此功勳,作爲事業重要載體的嶺南地區,雖然做了不少的考古研究、學術探討、文物發掘和保護工作,然而相對於的功績及其意義,似顯單薄無力。
現在最可怕的事情是,因爲吳範的出世,改變了不少歷史應有的軌跡,現在的已經提前接管了任囂的兵權,任囂也是早就臥牀不起,而更是統一南海和象郡,和桂林三郡,並且征服了孔雀王朝,現在孔雀王朝已經成爲的附屬國。
也已經脫離了秦朝政府的統治,自立爲南越王,出兵北伐,準備逐鹿中原,而之前葛嬰也是和魏豹密謀不成之後,轉而投向,成爲的內應,現在幾方勢力加在一起竟然又將近一百五十萬之衆,一百五十萬相當於是整個華夏國的所有民衆加上士兵的數量,甚至還不足一百五十萬。
而的部隊乃是秦軍當時的精銳,保留着秦軍嚴格的軍紀和戰鬥力,再加上葛嬰和孔雀王朝,這絕對是現在任何一個諸侯都難以匹敵的。
兵分三路,其中最先北伐的一路便是直奔項羽的會稽郡所去,現在正在攻打閩中郡,一路勢如破竹,閩中郡本身就是秦朝的治所,實力並不強大,得知出兵之後,幾乎沒有怎麼抵抗,郡內近八萬人馬幾乎也是全部歸順了,這樣一來,便直接面對了項羽的會稽郡。
沮授收到了鄧艾的書信之後,也是大驚失色,五十多萬大軍,這絕對不是小股勢力,這意味着,項羽即將面臨的是滅頂之災,而項羽一旦被消滅,自己在南部的屏障也不再存在。
此等大事沮授也不敢擅自做主,急忙連夜着急各部尚書和荀彧等一干謀士,還有曹仁和祖茂等武將。衆人看到書信之後也是眉頭緊鎖,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曹仁力戰,而孔鮒認爲既然沒有率先攻擊自己,就應當以防禦爲主,不應節外生枝。
而荀彧則是站在曹仁這一面,認爲脣亡齒寒,如果會稽失守,則下一步必然回事東海郡,現在的已經兵分三路,必然不是單純的只想攻克會稽,必然是想染指中原之地。
沮授最終決定聽從荀彧和曹仁的建議,命鄧艾出兵援救項羽,同時派使者快馬加鞭將情況送給吳範,請吳範儘早準備。
同時沮授還加強了斥候的巡視範圍,增加了細作潛入到軍中,進一步打探準確的消息。
在鄧艾的戰報當中,乃是兵分三路,一路取會稽,一路過廬江,還有一路竟然直奔巴蜀之地。沮授不知道是過於自信還是確實有這樣的實力,這麼長的戰線,頗有當年秦掃六國的氣勢。
而且最關鍵的是現在的並未表面自己的態度,既沒公開反秦,也沒有表示是前去解救咸陽之危。
其實真正的主力還是在會稽和廬江兩郡上,巴蜀之地,多半是孔雀王朝的將士前去攻打,雖然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又是歷代君王起兵之地,可是現在的還沒有經歷,並不瞭解巴蜀的重要性。
當年秦朝趁機收復的巴國和蜀國之後,巴蜀之地便一直臣服於大秦,如若真的是的軍隊前去攻伐,無疑就代表着正式和秦朝開戰。可是不知道的事這巴蜀之地纔是真正的天下糧倉,再加上李冰父子多年的經營,都江堰的建造,更是讓巴蜀的百姓受益無窮。
可是所有人都忽略了廬江的問題,可能是因爲系統植入的原因,沒有人注意大量廬江的袁逢,認爲袁家的兵馬不多,便也沒有放在心上,卻不料此時的袁逢已經和聯合,正式加入了。
袁逢雖然沒有兵,但是因爲植入的原因,袁逢手下的將領謀士卻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沮授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糧草,本來吳範的西征便已經消耗了大量的糧食,得虧從趙國那裏訛來了不少糧食,但畢竟離琅琊過遠,遠水解不了近渴。
乎蒙女王歸順之後,也是帶來不少的糧食,到是可以負擔一段時間的糧食之初,只是沮授也不知道到底能撐多久。同時沮授派沮授帶領一部分琅琊的守軍,前去接替鄧艾,因爲目前的東海郡也正是在鄧艾的指揮下,開始大面積的開墾和種植。
而且在大部分的百姓都被遷到遼東之後,鄧艾竟然還能用僅剩餘的人口,大量的擴張和吸納周圍郡的難民,並未其提供稅收政策,實行免稅,輕稅,僅僅半年的時間,東海郡已經從黃巾僞軍時期的動亂恢復了過來,這讓朝中衆人對於鄧艾的能力也是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認鄧艾的確實一個良才。
這就是沮授無論如何也要拍祖茂去接收,沮授絕不能讓這鄧艾辛苦經營的東海剛剛有點起色就付之東流,卻又不敢讓別人前去,只能讓祖茂前去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