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

作者:鞭馬累美人
吳範心中想到,難不成自己還要完成一個三顧茅廬的成就,只是不知道這張良住的是不是茅廬啊。

  張良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可以說,張良是一個軍事家,但不掌軍權。是一個政治家,但也不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力。張良雖系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傾墨書載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口稱讚他那神妙的權謀。

  可謂是吳範在這個世界上最想得到的人才,可是幾人在諸縣已經尋覓了將近一天也沒有得到張良的下落,幾番打聽之下,得知張良的住處乃是在諸縣的山林之中。

  吳範也是不停留,領着衆人又來到了山林中尋找,胡車兒本身就是對着張良不感興趣,再加上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便向身邊的滄海君抱怨道:“你這個子房先生到底是有多大能耐啊,看本將軍找到之後不把他收拾一頓的。

  “胡車兒休要胡言亂語,再多說,就讓你到明天也別喫飯。”吳範聽到了胡車兒在那又開始亂說話,也是生氣的說道。

  胡車兒見到吳範生氣,便也閉嘴不出聲,滄海君也是對着胡車兒說道:“兄長切莫亂說,這子房先生可是掌中有日月,袖裏藏乾坤的人物。”

  “呦!你這大老粗也會拽起文來了。”胡車兒也是嘲笑道。

  滄海君也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這話自然不是我說的,那是當時我跟隨子房先生在博浪沙之時,當時一個老者說的。”

  吳範不關心那個老者是誰,但也是對這句形容覺得十分貼切,掌中有日月,袖裏藏乾坤,這張良這次本王勢在必得!

  吳範對於張良也是十分欽佩的,可是好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張良的扶持,劉邦根本打不下來這個天下,更別提大漢的傳承盛世。

  吳範見到現在確實天色已晚,再去尋找也不安全,便在山中找到了一個破廟安頓下來,讓衆人準備生活做飯,今夜便在這破廟中休息,一羣武將到是沒有什麼,只是曹騰有些擔心吳範在這裏休息不好,吳範也是擺手說道:“當年文王渭水河畔尋太公,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本王這點算不得什麼,大家早點休息,明早早起繼續尋找。”

  吳範簡單的喫完之後,便在曹騰簡單鋪的席子上睡下,閉上眼吳範腦海之中都是關於張良的畫面。

  有人評價張良,不是爲了成就萬事留名,只是爲了報仇,首先,張良是一個有理想的人。至於他的理想,是否推翻一個朝代,或是改變一個世界,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從他功成身退的選擇來考量,他的目標方向一定不是爲了自己。

  其次,張良是一個有血性的人。在秦始皇威懾四方之時,張良是爲數不多敢於行刺的刺客之一。由於他沒有荊軻這樣圖窮匕現的機會,只能找個大力士來掄鏈球。

  再次,張良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在劉邦的死黨中,大多人沒有什麼文化,所以蕭何這樣的人都算是高材生。而張良顯然比蕭何“學歷”高,所以他們倆一個管思想,一個管後勤。

  最後,張良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漢初三傑中,要是比仁義道德,排名一定是張良、韓信、蕭何。這三人中,張良不但沒有“緋聞”劣跡,還交了不少敵對方的朋友,如果沒有項伯這樣的良粉,恐怕劉邦在鴻門宴就被剷除。

  用現在的標準來看,張良是個典型的“官三代”,而且是最高級別的那種。張良的爺爺、父親都是韓國的宰相。如果不出意外,張良也極有可能子承父業。可是,到了張良的時代,天下已經變了。秦國一家獨大,以虎狼之勢,吞併了其他六國。

  張良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熱愛的韓國被滅,那種痛苦肯定是巨大的。一來,作爲韓國的貴族階層,也就是既得利益階層,他對這個國家的感情是深厚的,所謂“世受皇恩”,說得就是張良這種人;二來,張良的人生之路被突如其來的變故給斬斷了。他再也無法朝着宰相的方向努力了,因爲作爲一個亡國之民,他只能做一個普通人了。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在張良看來,正是秦始皇,以及秦國。所以,張良在歷史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找到了滄海君,去刺殺秦始皇。秦始皇的車隊經過博浪沙那個地方時,大力士出手行刺,可惜沒能成功。張良僥倖逃脫。

  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張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人生低谷。大概,他覺得此生復仇無望了。可沒想到,秦始皇死後沒多久,天下頓時風起雲涌,在陳勝、吳廣兩位大哥的引領下,大家都開始從事一種叫做“造反”的工作。

  張良再次看到了希望。萬幸,他遇到了劉邦,然後開始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滅了秦朝,建立了大漢朝。

  自從韓國被滅後,張良的人生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爲韓國復仇——而不是像別的謀士那樣,是爲了建功立業,彪炳史冊。

  與其他謀士不同的是,張良在功成名就後,居然不願做官,而是急流勇退,離開劉邦,做起了隱士。要知道,這是很難的。大家艱苦奮鬥,九死一生,圖的是什麼?不就是爲了享受勝利的果實嗎?可在這時候,張良卻主動放棄了,重新迴歸普通人的生活。這簡直就是人生的贏家。

  包括劉邦去世之後,連呂后都感念張良的功績,再得知張良辟穀不食,呂后曾親自登門,勸他進食,開導他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同白駒過隙,均是轉瞬之事,你何必苦行到這種地步啊!”張良本意在於逃避朝廷上的人事紛爭,他不便駁呂后的面子,只得勉強聽命進食。

  呂后之所以感激留侯張良,因爲她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張良功不可沒。劉邦駕崩後,呂后想要德化懷服他,她能讓仇者痛,也能讓親者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