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茂之死_227
祖茂又何嘗不是對李氏思念,但是這高高的宮牆和世俗的眼光,禮教的約束,絕對不允許二人的相愛。
再後來,吳廣雖然死在了陳縣,但是李氏和黃氏都被封爲東西太后,雖然沒有實權,可李氏和祖茂的距離便又遠了。
祖茂被封將,負責守衛琅琊,二人每每在重大的儀式上也會見到面,可卻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兩人只能兩兩對望,但就是這樣,兩人也覺得很滿足。
後來祖茂被調去鎮守東海,李氏知道之後,無論如何也要去見祖茂一眼,在祖茂出行的前一天,便喬裝出宮,前去和祖茂相約。
因爲王宮之內雖然有許負和戚懿在操持,但黃氏和李氏的輩分最大,自然是沒人敢管,加上有黃氏的幫助,這道也不是什麼難事。
兩人相見說了什麼,沒有人知曉,也許李氏的直覺是對的,這確實是二人最後的一次見面。
當天祖茂收到戰報,六縣水軍竟然不知從何處出寨,現在已經抵達了東海郡內,爲首的大將正是袁紹手下顏良。
顏良由西至東,一路上已經攻克數縣,直逼祖茂大營。
祖茂急忙點齊人馬,準備出戰。因爲東海郡位置不再前線,加上祖茂手中也沒有什麼優秀的將領,只有一個伍徐,祖茂便讓伍徐鎮守大營,親自領兵去迎敵。
要說這顏良也是並沒有帶多少人馬,只有不足一萬人,顏良的目的也並不是能夠拿下東海,只是想對東海進行破壞,佔據要地,切斷和九江之間的聯繫,這纔是顏良下此次的目的。
只是顏良沒有想到,東海郡的戰鬥力並不強,自己一路下來,基本沒有受到什麼阻礙。竟然攻克大半個東海郡,顏良也是得到戰報說是,祖茂親自率兵來援,便也是設計準備伏擊祖茂。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是羅貫中作品《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情節,講述的是曹操和袁紹在白馬對峙時,曹操營中大將關羽斬殺了袁紹陣營兩大猛將顏良和文丑的故事。袁紹派遣顏良出戰前,帳營中的謀士曾告誡袁紹說,顏良的性子有些急,不能單獨讓他帶兵出戰。
但是,袁紹沒有聽從該謀士的意見,一意孤行地讓顏良去進攻曹將劉延。曹操的謀士荀攸讓曹軍假裝在延津渡河,讓袁軍誤以爲曹軍要偷襲他們的後方。於是,袁軍會分散兵力入駐延津,如此一來曹軍便可攻襲白馬。袁軍果然中了曹軍計謀,當顏良距離白馬十公里時候,已經看見曹軍在前方。顏良震驚之餘,倉皇準備迎戰。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攻打袁軍,關羽騎馬走到隊伍前方,看見對方將領顏良。關羽騎着馬衝入袁軍,還沒等顏良反應過來,關羽已經衝到顏良面前,立即斬殺了顏良的頭顱。
袁紹和文丑得知顏良已被曹軍殺害,心中萬般悲痛。決心前去與關羽交戰,爲好友顏良報仇。文丑與關羽大戰數個回合後,文丑感嘆對方實力太過強大,於是文丑駕馬沿河而逃。關羽哪裏肯放過文丑,關羽乘勝追擊,快要追趕上文丑的時候,關羽使出絕技拖刀斬,將文丑誅殺。
《三國演義》中“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這事只是對了一半,就是前半部分斬顏良是真的,但是也不是斬殺的,而是刺死的顏良,可以看出這個青龍偃月刀的真實性。
解白馬之圍後,曹操認爲白馬並不適合防禦,主動放棄在白馬的據點,沿河向西轉移人口和物資。袁紹渡河追擊曹操的運輸車隊。但曹操並不情願把官渡和黃河之間的土地都留給袁軍。他想抵抗袁紹進軍,在回援官渡前讓袁軍付出慘重代價。
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六百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至於顏良和文丑的戰鬥力誰更強,這裏還是認爲文丑應該更高一些。
此時的顏良率兵埋伏在危馬道,這危馬道乃是一條報廢的棧道,兩邊便是叢山峻嶺,樹木十分茂密,但是現在因爲已經深秋,樹葉基本已經飄落,也沒什麼可以隱藏的地點。
祖茂也沒把這裏當回事,可是顏良也是偏偏就是在這裏設伏。
顏良命所有士兵提前藏於落葉堆下,所有人將馬匹斬殺,將落葉蓋在自己的身上,一動不動,顏良此舉頗有破釜沉舟之意。
加上祖茂的大軍通過之時,已經是傍晚,天色漸暗,加之祖茂着急趕路,沒有發現道路兩邊的動靜,就這樣,祖茂的五千人馬,便也顏良的三千人馬所伏擊。祖茂馬失前蹄,當場跌落馬下,顏良的伏兵一貫而出,加上提前準備好的火油,祖茂大軍損失慘重,祖茂正欲上馬,卻不料顏良已經殺到,揮舞這大刀一本祖茂。
祖茂只得招架,卻不料顏良勢大力沉,竟然壓的祖茂擡不起胳膊,而顏良用腳一踹,祖茂便飛了出去,顏良則是又跑過去,一刀下去,便看到了祖茂的胸口,祖茂躺在地上,胸口不斷的涌出鮮血,渾身不斷的抽搐,想必已經是活不成了。
而祖茂也是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眼神也漸漸渙散,此時其心中想的可能是琅琊,可能是吳範,可能是李氏,可無論是什麼,祖茂這一世的生命也畫上了句號。祖茂這一輩子也沒打過什麼打仗,最後能死在戰場之上,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了。
此時吳範在琅琊城中正在批閱奏章,則是腦海中的陀螺響起:“造物主,很遺憾,您收下的祖茂被顏良所殺,您獲得了一個黃金特權,請注意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