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之尊
衆人推舉孫堅爲首領,劉邦十萬人,章邯出兵二十萬,呂布出兵十萬,孫堅幾乎舉全國之兵三十萬重,劉備則是率領南蠻士兵及本部士兵十萬,總共八十萬,號稱百萬,啓誓討伐吳範。
聯盟是確立了,首領也有了,再有就得是有一個名號了,得出師有名啊,縱眼望去中國歷史上,每次的戰爭都會給自己想一個冠冕堂皇的口號,最次也是是能說的過去。
從最早的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秦漢之際,政出豪門,權力世襲,普通民衆無權過問政治。做王侯將相的人,無不是天生下來,就有做王侯將相的命是他們開了強者爲王,也就是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風氣之先。
綠林赤眉起義之時,光武帝劉秀喊出的口號是劉氏復起,李氏復輔
這次起義是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變法改革引起的。改革觸犯了權貴、豪強的利益,而且同樣也得不到農民的歡迎。當時的起義者們,沒有拿得出手的響亮口號,只有一個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個口號“劉氏復起,李氏復輔。”起義後來成功了。
再後來就是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是宗教色彩極強的口號,也是一個跳大神的神漢想出的口號。以宗教名義的宣傳手段,拉攏民衆,雖然說的神乎其神,沒有多少正面意義,但在當時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力。
後來的便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爲汝等均之
大宋王朝是一個經濟文化繁榮、但軍事上比較羸弱的王朝。這話倒也不完全是誇張,但經濟如此強大的宋朝,爲什麼還是有農民起義呢只有一個理由可能解答,當時社會發展不平衡,貧富兩極分化嚴重;所以王小波他們要起義,而他們打出的口號“吾疾貧富不均,今爲汝等均之”
後來比較著名的便是元末農民起義“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和“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口號“等貴賤,均田免糧”和“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而這次的口號便是由酈食其提出來的,口號是“行天罰,除假王。”
這口號一提出,就明顯是針對吳範的,吳範聽說這口號也是沒有在意,反倒調侃到“這酈酒徒,恐怕是沒有喝夠朕的美酒啊,這是抱怨朕呢。”
可是吳範手下的大臣可就沒有吳範這麼輕鬆的心情了,尤其是法正和荀彧,一個要準備調兵運作,一個則是要負責糧草的協調。
而軍機處也是忙的不可開交,不斷地和法正研究作戰計劃,和戰略部署。
許貢那面也是不斷的派出神機營的手下,蒐集情報,整理信息,彙總給法正。
而現在最閒的反而是吳範,也許吳範也是意識到了這將是自己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
天下的歸屬,此戰之後恐怕就會有了歸屬,吳範這個時候既沒有去軍機處和謀臣商議,也沒有去後宮和嬪妃溫存,而是讓法正和荀彧,張良連同太史慈等人,在許褚,滄海軍,胡車兒的護衛下來到了泰山。
這是吳範第一次登上泰山,王朝不斷更替,產生了很多千古一帝。他們文治武功彪炳史冊,萬古流芳。而古代皇帝的最高榮譽那就是泰山封禪,以標榜其功績。
吳範這次並不是來封禪,只是前來散心,說白了就是在家待着太鬱悶,來溜達溜達,也算的上是非官方的出遊。
第一位便是秦始皇,這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其一生憑藉雄才偉略,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三十萬軍隊北逐匈奴,五十萬秦軍南下收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成爲中華民族屏障。也正是有了秦始皇,中華民族才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的確算的上是千古一帝,也是這封禪的第一帝。
然後便是強漢帝王漢武帝,漢武帝絕對是打出中華民族雄風的皇帝。當時強大的匈奴,屢屢欺辱大漢,漢高祖劉邦差點命喪於手,到漢武帝時代,徹底放棄和親政策開始武力反擊匈奴。任用衛青、霍去病等戰神級別的將領,經過幾十年的征戰,將匈奴的有生力量基本消滅,其被迫西遷,留下來的也被迫臣服大漢。可謂是漢代武功第一的皇帝。
這兩位到是沒什麼可說的可是從第三位開始,就是有些難以服衆,光武帝劉秀,不管怎麼說即便是劉秀的功績不如前兩位,封禪也有些勉強,所以會被後人所議論,但是再看看後面那幾位,還真不如這劉秀。
後三位分別是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這三位實在是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敢上這裏封禪。這唐高宗可謂是唐朝比較懦弱的皇帝,雖說唐朝版圖在其手上達到最大,但是其一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功績,其老爹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平定突厥等大功勞面前,都沒有去封禪,他卻來了。
唐玄宗雖說是開元盛世的開創者,但大多是繼承了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努力成果,到了後期,在其統治下,爆發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而衰。
最後一位則更是笑話,竟然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澶淵之盟的宋真宗,這完全就是一個笑話。這規定了大宋每年向遼“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而吳範看到李世民,朱元璋等千古一帝都沒敢泰山封禪,自己這點功績更是不敢招量。
自己也就是爬爬山,散散心罷了,順便在在羣臣前面賣弄賣弄文采,在登上泰山之後,吳範便當着衆人面一臉嚴肅,眼睛俯視山下,然後登上最高的一塊巨石,羣臣也是擔心吳範的安全,想扶着他,這時候吳範卻大聲的朗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