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野有遺賢

作者:禿然好像你
十稅一,比起劉邦十五稅一,甚至漢文帝三十稅一的‘德政’,這顯得有些重稅。

  說不得會有些不少人憑此一項斷章取義,對免除徭役改爲僱傭之政策視而不見,擱野史裏使勁黑劉禪。

  這種事倒不至於防民之口,只要他們不公開宣揚,私下裏說些什麼劉禪並不會計較。

  在正史、傳記裏解釋清楚,邸報多多宣傳,引導主流輿論即可。

  他其實並沒有多麼嗜血,沒想要將豪強大族趕盡殺絕什麼的。

  歸根結底,劉禪只是要求這些傢伙都人人平等的交稅。

  這當然是可以做到的,季漢雖然號稱延續漢祚,但實際上也是重新開國。

  一時的戰爭紅利讓君主擁有無上權威,趁機建立起新的常態政治機制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甚至會有不少底層官員、或未有官身的士族子弟紛紛絞盡腦汁的迎合上意。

  給朝廷大員提交策論,希望得到朝廷高官乃至於太子的欣賞。

  從而取捷徑入仕,趕緊登上這個蒸蒸日上、眼瞅着就要一統天下的新興王朝,實現一朝飛上枝頭當鳳凰的目的。

  不得不說,這些人中當真是有一些很有才華的傢伙。

  即便當下沒有什麼身份地位,但他們對事務的洞察力不比宰執天下的人弱。

  當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絞盡腦汁的時候,還真能提

  其中,就有一個叫石苞的傢伙,被劉禪稱讚爲:“野有遺賢。”

  這個石苞字仲容,是渤海南皮人,原本在長安賣鐵。

  誰強誰能得長安,所以他一直待在長安沒走。

  然後漢軍佔領了長安,並開始將這裏的廢墟推倒重建,他也作爲青壯被徵召爲民夫。

  吃了幾天乾飯,從勞力們的飯食中他便能感覺到漢朝廷絕對比魏國值得報效。

  當時丞相諸葛亮負責主持關中事務,自然是士大夫羣體眼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關中籍士人,或者外地遊方士人讓諸葛亮府邸門庭若市。

  當然,沒有親友爲中間人的只能立在門外,遞上自己的文章、策論等門童給個消息。

  絕大部分人都是被門童勸退,倒不是諸葛家高門難入。

  諸葛亮實在是很忙,工作之餘,偶爾能看一兩篇,大多也不能入眼。

  甚至有寫府樂的,此事諸葛亮哪有功夫欣賞他們的才華。

  所以瀏覽完後也不做評價便擱到一旁,等之後讓侍從處理掉。

  這些沒有門路的士子,不少有天天來門外等着,遠遠的給諸葛亮的車駕行一禮便離去。

  日復一日的如此做,似乎是想用毅力來打動諸葛亮。

  但是,哪有那麼多的程門立雪的典故,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有親友爲中間人的,也是知道諸葛亮的脾氣和工作,所以也不會直接被引薦。

  他們會等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宴會,或者私下交談的時候提一嘴。

  如果諸葛亮感興趣,他們便可將後生帶來讓諸葛亮看看。

  所以這部分的士人是比較不着急的。

  說到底,人類構成的社會總擺脫不了人情社會的屬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石苞自知自己是沒有任何門路能通到諸葛亮眼前。

  而門前站一天就爲了給諸葛亮的馬車行一個禮,也基本上不可能得到賞識。

  策論遞給門童,同樣極大概率是石沉大海。

  所以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辦法。

  他將策論交給了在長安幾乎幹着包工頭工作的李遺。

  比起烈日驕陽般的諸葛亮,李遺這裏就像是個小透明,很少有人來拜訪。

  他並不以才學著稱,在士人羣體中交友有限,而且多是年輕後輩。

  老爹李恢是封疆大吏,妹妹是劉禪得寵側妃,所以部分士大夫認爲他是倖進。

  幾乎沒人以他爲晉升渠道,但是石苞反而認爲他這裏更有可能成功。

  戰後的長安城,九成都是廢墟。

  重新修建是個大工程,目前唯一在城中動工的人便是李遺,雖然只是修建軍營和倉庫。

  可不能將他當成普通官吏,因爲這是能直通劉禪的人物。

  李遺聽聞有人拜訪自己,也是有些驚訝。

  而他恰巧聽說過石苞的名頭,戰後長安城中人不多,有名的人就更少了,而石苞恰好有點名氣。

  石苞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

  時人說:“石仲容,姣無雙。”

  當然,這也是士人揚名的一個辦法,只不過石苞出身寒門,宣傳效果不佳,讓他一直沒能被徵辟爲官。

  李遺還記得後者是在長安賣鐵的,當初自己修築軍營的時候,此人進獻了不少鐵,也算有點交情。

  於是,李遺接見了他,與之交談越久越認爲此人是個大才。

  待看了對方帶來的策論,更是頗爲意外和驚訝。

  石苞的策論講述的是諫言朝廷推行與科舉制配套的三舍法,形成完善的育人選官制度。

  並列舉了如何大面積整飭太學、州郡學、縣學制度。

  將相關升學考試與學生待遇,還有最終殿試全面制度化。

  雖然表面上說的是弘揚文脈、大興儒學。

  但通篇都是如何讓朝廷通過制度來定義、培育,以及選拔自己需要的人才。

  整篇策論看完,有一句話呼之欲出,即‘廢察舉立科舉’。

  李遺自己便是科舉正式授官的,對科舉當然有些感情。

  只不過在劉禪搞科舉之前,他和他的家族也是計劃讓他走舉孝廉路線的,所以他對察舉制那一套也很熟悉。

  這是施行了數百年的制度,李遺並沒有意料到有人能直接說出將他革除的話。

  李遺雖然在朝廷大事上沒什麼話語權,但是他有個優勢,那就是能直接跟劉禪對話。

  就像他老爹李恢,在南中經常給劉備寫信。

  昨天哪裏大雨,淹了幾塊農田。

  今天捕到一條大魚製成標本進獻陛下。

  明天發現一種水果聞起來臭,喫起來香也要進獻。

  沒有那麼多的軍國大事,多是芝麻小事。

  老劉雖然一直責備他浪費國家郵驛資源,只回復‘知道了’‘不要再送了’之類的話。

  實際上,老劉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常常表示:有李恢鎮守南疆,自己可以高枕了。

  李遺一直覺得老爹這是莫大的政治智慧,言傳身教下每逢外任也常跟劉禪書信。

  於是策論被送到劉禪跟前,隨後,它的主人也被召到劉禪跟前。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