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用兵之道的優劣

作者:於秋隕S
談完了賠償事宜之後,二人便開始談起了正事。

  “自入冀州以來,無論是袁紹還是公孫瓚,咱們都打過了,文遠以爲如何?”

  張遼當然知道張恆指的是什麼,認真答道:“長史,就士卒的戰鬥力而言,公孫瓚更勝一籌。不過,隨着戰事日益加劇,這點差距很快會被抹平。”

  “文遠此言甚是,這世間從無不變之勢,亦無不衰之德。”

  見張遼已經理解了時移世易的觀念,張恆不禁讚許地點了點頭。

  張遼又開口道:“不過公孫瓚的軍隊,還與袁紹不盡相同。”

  “哦,怎麼個不同法?”

  “末將也說不好,但就是隱隱有種感覺……”張遼想了想,才繼續說道,“袁紹軍,固然比當初的酸棗聯軍要強上不少,但比咱們還是差了些。可公孫瓚這邊……末將倒覺得,他與當初的孫文臺有些相似,只要他身先士卒,便能極大限度提升士卒的士氣和戰力。”

  聞言,張恆笑了,笑得十分開心。

  張遼不愧有名將潛力,這份觀察力果然非比尋常。

  “文遠可曾聽說過兩個人?”

  “還請長史明言。”張遼疑惑道。

  “霸王項羽和冠軍侯霍去病。”

  提到這二人,張遼眼中的疑惑更盛。

  “末將自然知道,但不知長史提此二人有何用意?”

  張恆笑道:“文遠難道不覺得,孫堅與公孫瓚的戰法,與這二人有些相似?”

  此言一出,張遼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仔細想來,項羽和霍去病的戰法極爲相似,都是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支軍隊的大旗,進而鑄就出了一尊強盛的軍魂。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這二人在,士卒皆不懼生死,所向披靡。

  這是由極大的人格魅力,和高絕軍事手段孕育出的戰法,雖成型的速度極快,但根本不具備複製性。

  且隨着勝利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就越強。

  只是弱點同樣明顯,因爲軍隊本就是由千萬人組成,若全系在一人肩上,一旦這個人垮了,整支軍隊也就垮了。

  個人英雄主義是種誤區,絕對不能陷進去。

  只是這個觀點,古人卻是從來都不認同的,眼前的張遼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張恆剛提到二人,張遼眼中立刻露出了憧憬之色,隱隱帶有一絲狂熱。

  “怎麼,文遠也想效仿之?”

  見張恆似笑非笑,張遼心中一突,連忙問道:“長史以爲此等戰法不妥?”

  “當然不妥!”張恆斬釘截鐵道,“不僅不妥,且要深刻引以爲戒!”

  “爲何?”張遼疑惑道。

  張恆收斂了笑意,語重心長道:“爲將者,當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必要之時,可以與士卒同甘共苦,如此便能使士卒盡心效力。如此,纔是循序漸進的強軍之道。舍此之外,都是些歪門邪道,就算強盛一時,也終究如空中樓閣,一觸即潰。”

  “這……末將受教。”張遼拱了拱手。

  見張遼有些不以爲然,張恆繼續解釋道:“文遠可知,我大漢爲何喜歡挑選良家子爲兵?”

  張遼搖了搖頭,“末將不知。”

  “兵由民生,強兵必先富民。士卒家中有了產業,纔會心有掛念。這時候,他們的想法纔會轉變,也纔會從當兵喫糧,變成保家衛國。畢竟一旦被敵軍攻入家門,他們的一家老小必然慘遭蹂躪,擁有的一切也將灰飛煙滅。

  得到也許不足以令人歡喜,可失去絕對會令人痛苦。只有將士們主動求戰之時,軍隊才能無往不利,百戰百勝!

  這便是,所謂的有恆產者有恆心,文遠可明白?”

  這一番話的信息量極大,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極深,張遼一時之間顯然不能理解,仍在皺眉苦思。

  張恆也不着急,反而起身倒了一杯茶水慢慢品着。

  他相信以張遼的悟性,絕對能夠想通。

  如果想不通,那就是時機未到。

  果不其然,約一炷香的工夫之後,張遼的眉頭越皺越緊,額頭上隱隱有汗水溢出,目光忽明忽暗,顯然到了頓悟的關鍵時刻。

  又片刻之後,張遼目光越來越亮,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等整個人回過神來的時候,忍不住長長舒了口氣。

  “想通了?”

  張恆笑着遞上一杯茶水。

  “多謝長史解惑,末將明白了。”

  張遼重重一點頭,連忙接過茶水,目光中滿懷感激。

  他年幼時雖讀過些書,卻遠遠稱不上學識淵博,就連這一身統兵作戰的本事,也是在一次次廝殺中磨鍊出來的。

  在這個時代,系統性的理論從來都是最寶貴的東西,各大家族都奉若珍寶,從不肯輕易示人。張恆能夠大大方方講解給他,無異於傳道授業之恩。

  不然單憑他自己,恐怕一輩子也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不必言謝,你本是天生將才,早晚能悟通這些道理,我不過是提前點撥而已。既有所得,不妨試言之。”

  “那末將便獻醜了。”張遼靦腆一笑,好像被老師檢查作業的學生一般。

  “這家國天下,乃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本就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長史去年忙於安置百姓,肅清吏治,其實也是爲強兵做準備。只有後方穩固,才能潛心發展軍力,繼而征伐天下!

  可笑末將方纔一時鬼迷心竅,險些誤入歧途,當真慚愧。”

  聽到這番論調,張恆欣慰地笑了。

  “大道者,向來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逆勢而爲者,終將落得慘淡收場,所以文遠也不必心急。誠如這冀州戰場,咱們此番損兵折將,看似一無所得,但實則不然。

  需知咱們拖住公孫瓚和袁紹的時候,徐州卻在休養生息,高速發展。咱們拖得越久,敵人便越虛弱,此消彼長之下,結局不言自明。”

  “長史真知灼見,末將受教了!”

  張遼拱手道,這次卻是發自內心的敬服。

  “既然說到了戰事,文遠以爲接下來公孫瓚會作何打算?”

  張遼笑道:“今日一戰,雙方不分勝負,卻又都損失慘重。公孫瓚自然要好好修養士氣,至少半月之內,應該不會再來進攻。”

  “那半月之後呢?”

  “那得看公孫瓚手中有多少糧草了,不過他早晚會再來攻,末將以爲不必與其交戰,堅守方爲上策。”

  “不錯。”張恆點了點頭。

  “相比之下,末將其實更擔心另外兩路。”

  張遼苦笑道,在見識了冀州軍的戰鬥力之後,他實在不敢對韓馥報什麼希望。

  這下輪到張恆傻眼了。

  “韓馥手中畢竟有數萬大軍,前者你又幫他痛擊了顏良一番,應當不至於這麼快落敗吧。”

  “長史,去年關東聯軍與董卓決戰時,所有人也是這麼想的。”張遼弱弱道。

  “這……”

  ……

  信都城外,公孫瓚大營。

  “韓馥那懦夫手下哪來這麼強的軍隊!”

  帶着隊伍撤出戰場,回到大營之後,公孫瓚就開始大發雷霆。

  公孫瓚長相極佳,魅力極強,爲人重義輕利,卻唯獨脾氣太過暴躁,發怒時更是六親不認,再加上今日損失慘重,所有將領都噤若寒蟬,不敢吭聲,生怕怒火燒到自己。

  “你們倒是說話啊!”

  見衆人都不吭聲,公孫瓚愈發憤怒,指着衆人道。

  衆將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都默默無言,嘴脣囁嚅着說不出話來。

  “都啞巴了不成!”公孫瓚再度咆哮道。

  衆將只得一起拱手。

  “將軍息怒!”

  砰!

  公孫瓚猛地一拍桌案,大聲道:“息怒個屁,我是在問你們話,不是讓你們勸我息怒!”

  今日之戰,打亂了公孫瓚之前的一切部署,率先拿下鄴城的願望落空不說,恐怕還會面臨袁紹那邊的責難,這讓他如何能接受。

  正在衆將不知如何作答之時,嚴綱從外面走了進來。

  “將軍,末將已將大軍安頓好了。”

  公孫瓚趕緊問道:“我軍損失如何?”

  嚴綱搖了搖頭,“今日一戰,我軍死傷慘重,折損近五千人馬,不過也斬殺了近七千敵軍,倒也能稱得上慘勝。”

  “什麼慘勝,沒能破城就是失敗!”公孫瓚額頭上青筋犟起,咬牙切齒道,“敗就敗了,我公孫瓚還不至於輸不起。只是實在想不通,他韓馥哪弄來這麼一支精銳部隊,居然能與我軍正面抗衡。”

  嚴綱趕緊抱拳道:“將軍,今日與我軍對戰的,並非冀州兵馬。”

  “什麼,不是冀州兵馬?”

  “不錯。”嚴綱點了點頭道,“末將也纔打探清楚,今日與咱們交戰的敵軍,乃是徐州大軍。”

  聞言,公孫瓚頓時瞪大了眼睛。

  “玄德……你爲何要與我爲敵?”

  聽到公孫瓚的語氣,嚴綱頓時有些疑惑。

  “將軍,您與劉玄德是故交?”

  聽到是劉備的兵馬之後,公孫瓚內心猛然被疑惑填滿,腦中情不自禁回想起了昔年自己和劉備結伴遊學的時光。

  良久之後,公孫瓚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一屁股坐在地上。

  “將軍?”

  嚴綱見公孫瓚沉默不語,繼續問了一句。

  公孫瓚這纔回過神來,木然地點了點頭。

  “昔年弱冠之時,我與劉玄德結伴遊學,俱拜入老師門下,相交數載,感情甚篤。不想今日卻要兵戎相見,着實令人唏噓。”

  公孫瓚這話,並沒有任何誇大之處。昔年求學之時,劉備便對公孫瓚以兄事之,二人的交情可見一斑。

  不得不說,公孫瓚是個重感情的,也是真拿劉備當兄弟看待的。

  剛纔還怒火滔天的他,只因聽到劉玄德三個字,便情緒低落,陷入悲切與落寞之中。

  嚴綱本來還想說些什麼,但見公孫瓚一副消沉的模樣,便只好開口勸道:“將軍不必悲傷,劉玄德之所以肯出兵,絕對是韓馥許以重利的結果。至於他與將軍之情誼……恕末將直言,在地盤與利益面前,實在是……”

  公孫瓚如何不明白嚴綱的意思,不禁苦笑一聲。

  適逢亂世,這爭霸天下之路,便是手足兄弟,也終有反目成仇的一天啊!

  玄德,是你先與我爲敵的,之後可就別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嚴綱眼珠子一轉,忽然開口笑道:“將軍,末將倒有一計。”

  “說。”

  “他劉玄德幫助韓馥能得到什麼,無非是錢糧與地盤而已。既是以利誘之,韓馥能給的,咱們自然也能,況且將軍還和他劉玄德有同窗之誼,便更好拉攏。”

  “你的意思是說,以利誘之,讓玄德倒戈?”公孫瓚問道。

  “不錯,將軍可修書一封送往徐州,請劉玄德倒戈相向,攻伐鄴城。事成之後,平分冀州!”

  “平分冀州?”公孫瓚有些遲疑,“袁本初那邊,該如何交代?”

  自己本就是袁紹請來的外援,現在再聯合劉備把袁紹一腳踢開,這說不過去啊!

  嚴綱大笑道:“將軍,此一時彼一時也,這天下哪有永遠的盟友!咱們兵強馬壯,只要拿下冀州,無論站在哪一邊,都不會喫虧!”

  “你是說與兩方都先虛與委蛇,到時各憑手段?”

  “將軍英明!”嚴綱笑道。

  公孫瓚眼睛一亮,撫掌大笑道:“真乃妙計也!好,便依你之計行事,我即刻修書一封,遣人送往徐州。”

  “此外,還應派人去信都走一趟,勸降城中守軍。”嚴綱又建議道。

  聞言,公孫瓚不由哂笑一聲。

  “只要玄德答應,信都自然不戰而下,反之便是勸降又有何用,又何必多此一舉。”

  嚴綱笑道:“將軍此言差矣,兵不厭詐,此去就是勸降不成,也能離間徐州與冀州的關係。”

  聽明白嚴綱的打算之後,公孫瓚不由仰天大笑起來。

  好陰損的計策,不過我喜歡。

  “既如此,何人可爲使?”

  “末將不才,願走一趟信都。”

  “不妥,雖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萬一敵軍狗急跳牆,你豈不是有去無回。”公孫瓚連忙擺了擺手,不想自己的狗頭軍師出事。

  嚴綱卻滿臉毅然道:“爲了將軍大業,末將便是舍此殘軀又有何妨。再者,有將軍大軍在此,敵軍也未必就敢殺我。”

  “好吧,那你切記小心行事。”

  “遵命!”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