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袁紹的手段

作者:於秋隕S
渤海郡治所,南皮縣。

  當初選擇渤海爲根據地,袁紹的眼光不可謂不毒辣。

  渤海郡地處大漢最東,瀕臨渤海,周邊並無強敵環伺。而且它與冀州治所魏郡相隔甚遠,也可以保證袁紹尚且弱小時,不被韓馥所忌憚。

  再者,渤海郡雖地處偏遠,但它卻一點也不荒涼。

  有道是靠山喫山,靠海喫海,這塊地界水產豐富,更有交通要道和各個渡口,百姓極容易自給自足。

  別的不說,單單人口,渤海郡就有一百多萬人,比治所魏郡還要多上一倍。

  不僅冀州,就算放眼整個天下,除了汝南和南陽這種怪物級別的郡國,超過百萬人的大郡,也不過一手之數。

  之所以袁紹能快速發展,除了他自身能力和四世三公的名頭之外,這塊地盤也給他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去年紮根渤海,下半年他又趁着青州動亂,出兵向南進發,奪了齊國、樂安、濟南、平原四個郡國,說是把大半個青州都握在了手中。

  袁紹出兵的時間,恰好和徐州出兵青州的時間差不多。

  張恆當然想遏制袁紹的發展,怎奈當時的實力不允許,而袁紹當時還佔據着討董的大義名分,讓徐州不好下手。

  便只能收了百萬黃巾,拿了東萊、北海二郡,而將西面四個郡國都讓給了他。

  所以說,如今的袁紹,絕不只是佔據一郡的小諸侯。

  恰恰相反,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統合,袁紹的實力已經不比徐州弱多少。

  雖說今年拿下冀州的戰略被徐州阻撓,顏良有大敗於張遼之手,但袁紹並未傷筋動骨。反而在蟄伏數月之後,他的實力更勝往昔。

  手裏有了些家底,袁紹自然不甘心繼續窩在渤海周圍這塊地方。

  畢竟,他的志向還要伸張,理想還要實現。

  可放眼全天下,哪裏纔是合適的破局點呢?

  本來冀州是最爲合適的大本營,可經過上半年一役,已經與韓馥撕破了臉,再想和平獲取這塊地盤已經不可能。

  徐州還有駐軍在那兒,真要出兵攻打,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可是除了冀州之外,自己又該往何處去?

  北邊的幽州?

  且不說公孫瓚野心勃勃,未必會允許自己踏足幽州。就說幽州地廣人稀,雖有戰略價值,但對於擴充實力,並沒有多少幫助。

  南邊的徐州?

  別開玩笑了!

  劉備的強大,已經是全天下有目共睹。

  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袁紹可不想和徐州全面開戰。

  那就只剩一個地方了,西南邊的兗州!

  對於這些日子兗州的戰況,袁紹其實是高度關注的。

  想不關注也不行啊,從上半年開始,張邈和袁遺就一封封求救信往自己這邊送。

  對此,袁紹也不能視而不見,可又沒拿定主意,便只派人找到了曹操和王匡,請他嗯加入兗州戰場,自己再伺機而動。

  可就在最近,袁紹又收到了劉岱大敗的消息。

  對此,袁紹可謂心情複雜。

  按理說同爲盟友,張邈聯軍佔盡優勢,袁紹應該高興纔是,可他卻失去了插足兗州之爭的藉口。

  這種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的想法,讓袁紹內心極爲矛盾。

  這時,麾下謀士逢紀看出了袁紹的想法,開口勸諫了一句,卻讓袁紹瞬間轉憂爲喜。

  這句話其實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劉玄德對兗州也覬覦已久,斷不會讓張孟卓獨佔鰲頭。主公可靜靜等待,同時積極整軍備戰,只待張邈的下一封求救信抵達,便可名正言順地出兵兗州。

  袁紹這才恍然大悟,對於逢紀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

  信件的內容也很簡單,請公孫瓚再次出兵冀州。

  既然要插足兗州之爭,就免不了再和劉備來一場正面較量。

  如此,廣邀盟友就很有必要了。

  對於公孫瓚,袁紹也沒抱太大希望,只要他拖住冀州的軍隊,不讓張遼和韓馥有機會南下支援劉備就行。

  不得不說,真論起大方向的戰略,袁紹可謂無比精明。

  數日之後,公孫瓚的回信來了。

  洋洋灑灑數千言,翻來覆去只有一個意思——我有什麼好處?

  公孫瓚畢竟不像袁紹這般家底殷實,上次冀州一戰他損兵折將,到現在還沒緩過勁來呢。

  眼下即將入冬,這時候出兵,代價不可謂不重。

  袁紹當場回信表示:你此次出兵,糧草我管了,並且拿下的地盤全都歸你,我一點都不要!

  公孫瓚表示:這不廢話嗎,我打下來的地盤當然歸我。至於糧草,你想插足兗州之爭才請我出兵,管飯是最基本的好吧!

  袁紹再度回信:我南下攻打兗州,勢必會引起劉備的警惕。我吸引了大部分火力,冀州必然防備鬆弛,你攻打起來豈不是易如反掌。

  大概糧草實在撐不住了,經過幾個回合的拉扯之後,公孫瓚終於被說服了,答應再度出兵南下,去啃張遼這塊硬骨頭。

  而袁紹這邊,這兩天他又收到了一封書信。

  看完之後,袁紹忍不住拍案而起,仰天大笑起來。

  這一舉動,立刻引來的麾下衆人的注意。

  與袁紹關係最好的許攸當即起身拱手道:“主公,不知是何喜事?”

  說起許攸,也是一個妙人。

  論才學,他不是袁紹麾下最高的。

  論智謀,他也不是袁紹麾下最強的。

  但他年少時便和袁紹、曹操交好,彼此互爲奔走之友。去年袁紹出奔冀州之時,他第一個響應跟隨,是爲最初的班底。

  再加上其人說話勸諫極爲委婉,因此深得袁紹寵信,是爲麾下衆謀士之首。

  見許攸發問,袁紹忍不住捋須笑道:“子遠有所不知,此番還真被元圖說中了,張孟卓派人求救來了!”

  說話間,袁紹將手中書信遞了過去。

  聞言,一旁的逢紀雖然還沒看到書信,卻面露喜色,心中甚爲得意。

  許攸趕緊接過書信,看了一會之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大業可期矣!”許攸對袁紹拱手大笑道。

  聞言,正在得意的逢紀忍不住瞥了許攸一眼,心中帶着一絲不屑。

  溜鬚拍馬之輩!

  “子遠,可否將書信與我等一觀?”逢紀開口對許攸笑道。

  “額……”

  許攸這才發現衆人急切的眼神,連忙將書信遞了過去。

  逢紀拿到之後,卻沒有像許攸一般獨自觀看,反而與衆人湊在一起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衆人臉上的神情和許攸差不多,皆認爲這是天大的喜事。

  逢紀更是滿臉激動地將書信遞給郭圖,自己卻轉身向袁紹拱手道:“主公,時機已到,大事可期!先前聯絡公孫瓚之事以見成效,咱們再無後顧之憂,便可專心進軍兗州,與劉玄德決一雌雄!”

  “不錯!”

  袁紹也重重點了點頭,一副躊躇滿志的模樣。

  劉玄德,上次冀州之戰,僥倖讓你佔了些便宜,如今兗州一戰,我要讓你全部吐出來!

  對於進軍兗州的時機,所有人都表示贊同。

  但對於率兵的人選,以及進軍的方位,衆人立刻又有了不同意見。

  袁紹剛將這事兒拿出來,

  “主公,在下以爲當使顏將軍率軍五萬,沿平原而過黃河,從濟北而入兗州,最後在東平與劉玄德一決雌雄!”

  作爲戰略的提出者,逢紀很快給出了自己的進軍策略,可以說是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聞言,袁紹微微點了點頭,還沒表態之時,就聽一旁的許攸笑道:“主公,元圖之言,在下以爲不可。”

  聽許攸反對,逢紀頓時滿臉不服道:“哦,那子遠有何高見?”

  許攸捻着鬍鬚笑道:“大軍既要南征,從平原渡河卻是上上之選,然卻不可兵出濟北。”

  “爲何?”

  逢紀又重複了一遍,聲音已有些不耐。

  許攸不慌不忙地笑道:“濟北國比鄰泰山,元圖的確聰慧,但人家劉玄德也不是傻子,麾下能人異士極多。以我猜想,只怕在出兵兗州之前,劉玄德便已在泰山佈下重兵,就是爲了防備咱們南下。如今借道濟北,卻是正中劉玄德下懷!”

  這一席話,直接將原因懟在了逢紀臉上。

  逢紀卻不服輸,直接冷笑道:“哼,他劉玄德能有多少兵馬!徐州主力全在兗州,泰山即便有兵,也不可能太多,打過去就是了!”

  “好志向,元圖英勇,在下甚是佩服!”

  許攸大笑道,只是笑容中帶了些譏諷。

  “泰山郡地勢險要,山川縱橫。即便敵軍數量不多,可要是敵將當道紮營,據城而守,咱們勢必耗時日久。自古兵貴神速,倘若拖延的時間長了,就算能打通濟北通道,只怕劉玄德也已經拿下了兗州。”

  “這……”

  逢紀頓時無言以對,又恨許攸那陰陽怪氣的語氣,心中一急,脫口而出道:“許子遠,你這般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到底是何用意?”

  怎麼,說不過就開始人身攻擊?

  許攸自然不會慣着他,當即冷笑道:“我自然別無他意,只是見元圖之策不妥,所以才仗義執言!”

  “好一個仗義執言!”逢紀冷笑道,“你若當真胸有成策,直言就是。就怕胸無成算,還見不得他人立功。”

  這麼一個用心險惡的大帽子,許攸當然不敢接,連忙辯解道:“我自是有一條完美的進軍方略,只是方纔被你搶先而已。”

  “得了吧,你若真有計策,今年界橋之戰,也不會慘敗於張文遠之手!”

  此言一出,帳中的空氣頓時凝固了。

  有道是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逢紀舊事重提,等於狠狠給了許攸一巴掌。

  果然,許攸立刻滿臉通紅,指着逢紀大吼道:“逢元圖,你什麼意思!”

  “哼,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並無他意。”

  眼見許攸激動起來,反而輪到逢紀陰陽怪氣了。

  許攸終於體會到了自己的詔書有多大威力,氣得當場失去理智,破口大罵道:“逢元圖,我等身爲謀士,自當盡心竭力,助主公成就大業。似你這般包藏私心,只會壞事!”

  “我如何包藏私心,你休要血口噴人。”

  二人越說越激動,身體也越湊越近,眼看有從言語轉化成手腳的跡象。

  砰!

  “夠了!”

  這時,上方忽然傳來袁紹的拍案震怒之聲。

  兩人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躬身請罪。

  袁紹深吸了一口氣,臉上的怒容更盛。

  “爾等皆飽學多謀之士,此地又是州府議政之所,如此推搡喝罵,簡直如婦人一般,成何體統!”

  “在下知罪!”

  許攸和逢紀連忙再次請罪。

  袁紹的臉色這纔好看一些,緩緩開口道:“我知道,兩位都是爲了大業殫精竭慮。既如此,又何必針鋒相對。劉玄德是何等大敵,我等若不能同心同德,一致對外,又如何克敵制勝?

  大丈夫功名只在馬上取,又何苦於口舌之間糾纏?

  我袁本初在此立誓,凡於我大業有功者,我必厚待之。若違此誓,天誅地滅,二位可以放心了吧!”

  見袁紹居然起誓,二人大感動容,滿臉慚愧。

  “主公,我……”

  “行了,不必再說了。”

  袁紹走到了兩人面前,滿臉鄭重地拉起了兩人的手,又將之疊在一起,最後把自己的手也放了上去。

  “欲成大業,二位大才缺一不可。還望今後和睦相處,莫要讓外人看了笑話。”

  “遵命!”

  許攸和逢紀連忙點頭道,目光中的愧色更濃了。

  不僅如此,就連一旁圍觀的羣臣,也都目露感動之色。

  “我意已決,此次與劉玄德相爭,乃重中之重。我要親自率軍出征,攻伐兗州,還望諸位助我!”

  聞言,以許攸和逢紀爲首的羣臣連忙躬身應道:“我等敢不盡心,助主公成就大業!”

  見自己一席話語,便使得上下一心,袁紹滿意地點了點頭。

  袁紹當然知道,自己麾下的矛盾由來已久,甚至難以調和。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這是無解之事。

  但……他一點都不擔心。

  因爲,他認爲自己鎮得住。

  只要自己還在,麾下羣臣就算有千百種想法,自己也能將之擰成一股繩,化爲輔助自己前進的動力!

  而自己將藉着這股動力,扶搖直上,成就霸業!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