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推行新政

作者:於秋隕S
第二日,州府衆人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

  衆目睽睽之下,荀彧叫來了自己的堂弟,現任大將軍府主簿的荀棐,當衆宣讀了諸葛瑾的諫書。

  聽完之後,衆人的表情立刻就精彩了起來。

  有人神情恍惚,有人大驚失色,有人搖頭嘆息,有人滿臉難色,也有人……躍躍欲試。

  神情恍惚的,算是聰明人。

  也正因爲聰明,他們一眼就看出了這份新政會帶來的後果,從而懷疑起了張恆和荀彧的水平。

  你們倆瘋了不成,這種事也能公之於衆?

  大驚失色的,則是目光稍稍短淺一些的既得利益者。

  新政真要推行下去,自己的田產家僕,甚至是財產資源,可都要在州府的監視之下了,並且以後再也沒法繼續斂財了。

  人都是複雜的,能臣忠臣未必就不貪。

  諸如張恆的伯父張溫,對大漢忠心耿耿,但他爲官數十載,卻大肆貪墨,聚斂錢財以億計。

  搖頭嘆息和滿臉難色的,則是在考慮推行的阻力,並不看好新政的前程。

  至於最後躍躍欲試的人,只有兩位,督察院的趙昱和崔琰。

  這兩個鐵頭娃,在私德上可謂無可挑剔,新政自然不會對他們造成損害。

  恰其相反,督察院本就有監管百官之責,新政一旦實施,他們就是最好的執行者。

  早就看那幫子貪官污吏不爽了,這次非把你們一股腦都收拾了!

  “肅靜!”

  這時,州府小透明,一直沒有多少存在感的荀棐,忽然開口喝道。

  這一下,衆人才反應過來。

  好傢伙,這是已經決定了啊!

  荀彧是州府大管家,張恆總領百事,荀棐則代表了劉備的態度。

  三個人站在一起,明顯是已經協商好了。

  如此駭人的政策,當真要實施嗎?

  荀彧望着神色各異的衆人,開口道:“諸位,子瑜所諫之策,議一議吧。”

  都明擺着同意了,還議啥!

  衆人當然不傻,但這波操作太過駭人聽聞,當場便有多人站出來表示反對。

  六部尚書,反對者竟多達四位!

  可他們話還沒說完,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片刻後,只見趙雲和孫策身披甲冑,大步走了進來。

  “長史,大軍已在城外集結,恭請長史軍令!”趙雲拱手道。

  孫策也跟着行禮道:“長史,中衛軍也已集結完畢,恭聽長史差遣!”

  二人的出現,讓州府衆人皆面色鉅變。

  關羽率軍出征之後,徐州最精銳的兵馬,就是趙雲麾下的西涼鐵騎,以及孫策的五千中衛軍。

  將這兩支部隊都調了過來,說明張恆已經不打算公議了,而是要強力推行。

  新政施行已成定局,只是張恆不打算破壞公議的慣例罷了。

  “辛苦了,你二人且去門外等候片刻,待我與諸公商議完畢後再說。”

  “遵命!”

  趙雲和孫策抱拳而出。

  之後,張恆卻又看向衆人,臉上仍舊掛着淡淡的笑容。

  “諸位以爲子瑜之新政如何?”

  張恆倡議,劉備拍板,動用軍隊的那一刻起,此事便已成定局。

  “我等皆無異議!”

  衆人嘆了口氣,全都拱手道。

  “好!”

  張恆大笑一聲,忽然伸手按劍。

  鏗!

  寶劍出鞘,寒芒閃爍在每個人的心頭。

  因爲張恆手中這柄劍,正是昔年劉備所賜的佩劍。

  “新政事關天下大局,諸位既無異議,那就不得怠慢。三日之內,政務府便得商討出一個萬全之策,繼而推行至各個郡國,違令怠慢者,斬!”

  衆人神情一緊,皆起身拱手道:“遵命!”

  “令君,此事由你全權負責。”

  “遵命!”

  荀彧立刻拱手道。

  張恆又把目光看向了趙昱,“趙院首。”

  “下官在!”

  “政務府推行新政,你督察院負責監視覈查。可派出若干御史,巡視各個郡國,隨時檢查新政實施情況。若有阻撓新政、陰奉陽違、冥頑不靈者,立刻上報!”

  “遵命!”

  趙昱神情一喜,連忙拱手應命。

  張恆輕飄飄的幾句話,卻給了督察院潑天的權力。

  貪官污吏們,準備迎接本官的雷霆手段吧!

  “諸位,玄德公不以我愚鈍,命我總督大將軍府事,我自是不敢懈怠。今日之政,利國利民,我且獨斷專行一回,還望諸位勿怪。

  自今日始,任何人敢有阻撓新政實施者,休怪我劍下無情!”

  衆人再度俯首稱是。

  初平三年,六月末。

  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在劉備集團內部開始了。

  ……

  所謂變法,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甚至不是幾個月就能完成的偉業。

  它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

  所以當州府張貼完告示,通報各郡國之後,此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但一些世家內部,卻炸開了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張恆這是要挖他們的根基。

  所以,張恆並沒有急於求成,反而準備逐個分化擊破。

  這場變法的試點,首先是徐州境內的東海、琅琊二郡。

  等這兩郡完成了清查,再往南繼續推行。等到徐州各個郡國都完成了清查後,再逐步往兗州推行。

  如此,受到的阻力自然會小一些,不會鬧出各地同時叛亂的情況。

  人性就是這樣的,刀不砍到身上,誰也不會覺得疼,甚至會覺得自己是那個能夠倖免的人,從而袖手旁觀。

  等刀砍到身上的時候,已經沒人能幫自己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治所東海郡。

  六月末下達的政令,七月便開始了清查。

  東海郡是劉備集團的大本營,縱然有些世家豪族阻撓,但大部分還是心向劉備的,自然沒受到什麼阻礙,也沒有世家敢跳出來反對。

  不過,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小動作。

  時間到了七月末的時候,東海全郡已經完成了清查。

  數據上交到州府時,荀彧都感覺驚訝。

  世家豪族的合作態度,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

  難道說,此事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困難?

  於是,荀彧立刻派人將張恆請了過來,準備一同查驗新政的第一批成果。

  可張恆壓根沒看所謂的數據,只是笑了笑,便讓政務府宣告東海的清查完成。

  消息一出,整個東海郡都鬆了口氣。

  某些人更是彈冠相慶,暗自慶幸這波算是躲過去了。

  可第二天,督察院就有了動作。

  左都御史崔琰親自出馬,帶着三名御史微服私訪,對東海郡的清查工作進行覈查。

  崔琰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說。

  這一查,就查出了問題。

  一些世家豪族,不願暴露自己的田產佃農的真實數目,便買通了當地官府,做了一波假賬,用來糊弄州府。

  這還是好的,有些世家做得更過分。直接通過強買強賣,巧取豪奪了百姓的田產,用來供州府查驗,以掩蓋真實數據。

  爲此死傷的百姓,多達數百人,流離失所的百姓,更是不盡其數。

  半個月後,當崔琰帶着自己覈查的數據回到督察院後,氣的監察御史趙昱大發雷霆,當即大步走進州府,要求嚴辦這些人。

  張恆則很快給出了迴應。

  八月下旬,趙雲親率五千大軍出城,在東海郡開始了抓捕。

  凡涉案人員,無論背景如何,職位高低,統統帶上枷鎖,押回郯縣受審。

  刑部尚書陳宮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犯,頓時就來了精神。

  上任半年多了,他還沒辦過幾件大案,導致刑部都快成了透明衙門。

  劉備也對此案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當場派出了小舅子荀棐旁聽。

  於是,在刑部、督察院、荀棐的三方會審下,判決很快下達。

  涉案的世家豪族,故意欺瞞者,處以棄市之刑,籍沒家產,男丁發配充軍,女子徭役爲奴。

  予以包庇的官員,處以腰斬,籍沒家產,家眷則不受牽連。

  行刑當日,菜市口圍滿了人。

  如此大規模處死百姓,大家見過。

  可如此大規模處死世家官員,是真沒見過。

  屠刀擡起,人頭落地!

  涉案的百餘名主犯,被同日誅殺,鮮血順着地面流淌開來,最終與地上的塵埃融爲一體。

  而牽連受罰者,多達千餘人之多。

  這一舉動,瞬間震動了整個天下。

  一直以來,劉備和徐州集團,都以寬仁的形象示人。

  對於世家大族,哪怕不喜歡,但只要不觸犯規則,也都是一再容忍。

  不想今日,卻如此大規模舉起了屠刀!

  由此,世人也真正看清了張恆的真面目。

  這傢伙……真狠啊!

  不過效果嘛,也是立竿見影。

  經過東海大案之後,世家豪族只剩了兩個選擇。

  要麼,乖乖配合州府。

  要麼,死!

  接下來對琅琊郡的清查,倒是極爲順暢,只用了一個月便完成。

  賬目送達州府之後,督察院照例派出了御史進行審覈。

  可這次得出的結果,卻是沒有人再敢糊弄了。

  畢竟琅琊軍比鄰東海郡,只有兩日的腳程。

  萬一趙雲再帶着大軍來了呢。

  雖然不捨,但爲了自己的性命,他們只有服從。

  如此下來,徐州最富庶的兩個郡國,算是徹底完成了清查。

  可遠一點的地方,就不好保證了。

  初平三年,九月初。

  州府再次頒佈告示,對徐州南邊的下邳、彭城、廣陵,以及北邊的泰山郡進行清查。

  告示一出,之前還心存僥倖的世家豪族,再無半點幻想。

  九月初州府下達鈞命,九月末,就出現了數場叛亂,都是世家豪族暗中主導,鼓動而起。

  廣陵只有一兩個縣,泰山郡因爲地處偏遠,周圍又易守難攻。仗着地利,半個郡都反了。

  但很顯然,這情況並沒有出乎張恆的意料。

  叛亂消息傳到州府的第二天,張飛就帶着一萬大軍南下了。

  與此同時,徐榮的兩萬大軍,也在泰山郡展開了平叛行動。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