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文武齊心,征伐有道
儘管已經五六年沒親臨戰陣了,但劉備還是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絲毫沒有懈怠。
房中,劉備在荀璐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便推開門走了出來。
院中,小阿斗正在跟着孫策鍛鍊身體。
去年纔剛剛開蒙,劉備本不想對兒子如此苛刻,但小傢伙實在太胖了,整個人都圓滾滾的。
五六歲的孩子,身體正處於發育期,不僅個頭長,體重也跟着狂飆突進。
眼看兒子再胖下去就走不動路了,劉備便從親軍中挑了幾位技擊高手,來幫他打熬筋骨,鍛鍊身體。
但只學一些技擊之術也不成,劉備可不想兒子成爲一個莽夫,便又請來了幾個人教他兵法。
本來劉備想讓張恆教的,但這傢伙實在太懶,每次上課淨帶着劉禪去玩了,根本指望不上。
繼承人的培養,可是集團的大事。
州府衆人見張恆誤人子弟,立刻就忍不了了,一番商議後,便派出了最豪華的教師陣容。
荀彧、荀諶、陳宮、趙昱、崔琰等人輪流教授學問。
關羽、趙雲、荀攸、郭嘉等人輪流傳授武藝兵法。
今日正巧輪到了孫策,他一大早便把劉禪揪了起來,帶着他在院中習武。
望着正在操練的兩人,劉備臉上露出了笑容。
說實話,帶在身邊數年,劉備是越來越喜歡孫策了。
此子英武果決,有勇有謀,除了性情暴戾一些,簡直是一個完美的將才。
只可惜……他不是自己的兒子啊!
不過還好,將來有此子輔佐,阿斗應該無憂。
想着,劉備便走了上去。
“伯符!”
聽到劉備的聲音,孫策趕緊扭過頭來,拱手參拜道:“參見主公!”
劉備擺手笑道:“何必如此客氣,我不是早就說過,私下以叔侄相稱即可。”
“是,叔父!”孫策再拱手道。
劉備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自己的兒子。
“阿斗,聽說你昨日又闖禍了?”
聞言,劉禪面色一變,連連擺動他那肉乎乎的小手。
“沒有,孩兒並沒有闖禍,都是阿蓁和……”
話還沒說完,劉備就瞪了他一眼。
“哼,有錯不認,反推到別人身上,你好大的膽子!”
“這……”劉禪苦着臉道,“父親,孩兒知錯。”
劉備卻還不解氣,繼續罵道:“你若推到別人身上也就罷了,竟還往一個女子身上推脫,真是有出息。阿蓁乃長史之女,更是你未過門的妻子,你怎能忍心陷害人家!”
“可是……”
“還敢頂嘴!”劉備一皺眉喝道。
“孩兒不敢……”
劉禪只得背下了這口黑鍋,感覺自己比竇娥還冤。
在父親眼中,自己是男子,且又比張蓁大了幾個月,理應是強勢的一方。
可事實卻恰好相反。
在那對兄妹面前,自己從來都是飽受欺凌。
見兒子乖乖認錯,劉備還是有些不滿意。
堂堂男子漢,居然把過錯推到女人身上,哪裏有自己半分氣概。
“你且在此繼續練着。”
劉備說罷,便帶着孫策向外面走去。
“孩兒知道了。”劉禪如蒙大赦,連忙拱手道。
出了府門後,孫策才拱手勸道:“叔父,少主年歲尚幼,叔父倒是不必過於苛責。”
劉備笑道:“伯符,我知你是好意。但阿斗這孩子……並非我過於苛責。待我死後,我一手打下的基業,都要他來繼承。如此柔弱,何以承襲家業?”
“叔父春秋鼎盛,何出此言!”孫策趕緊勸道。
“人皆有死,不必諱言。”
劉備擺了擺手,隨後又拍了拍孫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州府諸君,皆與我年齒相當,唯你年歲最幼,將來可得好生輔佐阿斗。”
“叔父放心,策有生之年,必盡心輔佐少主!”
孫策一拱手,滿臉鄭重道。
“如此,我便放心了。走,咱們去州府,如我所料不錯,今日怕是有大事發生。”劉備笑道。
大事?
孫策有些不明所以,卻也不好繼續問。
二人就這麼走着,快到州府之時,荀棐大步走了上來。
“主公!”
“文佐免禮,今日之事如何?”劉備笑問道。
荀棐如今已是戶部侍郎,又加了一個徐州治中從事的頭銜,但依舊是劉備的近侍,掌管着機要消息。
“數月前羣臣便嚷嚷着出兵南征,長史壓了好幾個月,如今也快壓不住了,今日應該就有結果了。”荀棐苦笑道。
一聽這話,劉備不出意料地笑了。
而他身後的孫策,更是激動了起來。
出兵南征?
是要去打袁術嗎!
劉備捋須一笑,道:“此事我自然知曉,但州府未有定論,我亦不好輕易表態,且看今日公議如何。”
他心裏自然也是想打仗的,但之前休養生息的政策是他一手拍板,就算要改,也不應該由他提起。
三人隨即走入州府,卻沒有去政務府,而是邁步來到了屬於劉備的房間。
片刻後,隨着太陽漸漸升起,清晨的霧氣全然消散。
以荀彧爲首州府羣臣陸續趕到,張恆帶着諸葛兄弟,最後才姍姍來遲。
“見過長史!”
政務廳內,羣臣起身行禮,目光卻都放在了張恆身後的諸葛瑾身上。
有這幾年新晉的官員,並不知諸葛瑾是誰,目光中便帶了一絲好奇。
“免禮。”
張恆擺了擺手,卻並沒有走向自己的座位,而是扭頭看向門外守着的孫康。
“伯臺,再弄張桌案來。”
“遵命!”
孫康立刻抱拳應命,隨後命人搬來了一張桌案。
“長史,放在何處?”
張恆擡手一指,“就放在荀令君旁邊。”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啥意思,聽長史的口氣,這小子居然要位列六部尚書之上!
只是尚書級別的大佬卻很識趣,連忙讓開了位置。
桌案放置好後,諸葛瑾衝張恆拱了拱手,坦然坐了上去。
而張恆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這時,荀棐從外面走了進來,大聲道:“使君至!”
衆人連忙起身拱手。
“參見主公!”
劉備大步從外面走進來,衝衆人笑道:“諸位免禮。”
“謝主公!”
禮畢,劉備高坐主位,卻衝諸葛瑾笑道:“子瑜回來了。前番數次徵辟,你皆推辭不來,我還以爲你要棄我而去了。”
諸葛瑾連忙起身道:“主公容稟,並非臣有意推辭,實在是才疏學淺,難以勝任。惹得主公誤會,皆臣之過也!”
“好了,回來了就好。”
劉備笑道,同時扭頭衝荀棐使了個眼色。
荀棐會意,立刻踏前一步,大聲道:“主公鈞命,拜諸葛瑾爲徐州治中從事,入府參政!”
此言一出,衆人總算明白,爲何要將諸葛瑾的位置放在這麼靠前了。
但還沒完,荀棐又繼續道:“主公鈞命,遷監察御史趙昱爲吏部尚書,左都御史崔琰升任監察御史,升禮部侍郎孫乾爲工部尚書,升泰山郡丞王朗爲左都御史,升工商府令陳登爲吏部侍郎,升工商府丞甄儼爲工商府令!”
一連串的人事任命,幾乎打了羣臣一個措手不及,但也來不及反應了,被升官的人連忙起身謝恩。
趙昱在監察御史的任上幹了六七年,也算兢兢業業,本本分分。雖說不是劉備的心腹嫡系,但這麼多年的忠心任事,也算彌補了出身的不足。
再者他年紀也不小了,如果不如意料,吏部尚書將是他仕途的頂點了。
王朗在泰山郡主政數年,也算頗有作爲,上個月才被調回中樞,正好給崔琰做個副手。
至於孫乾、崔琰、陳登、甄儼,這些人都還年輕,且之前並未出仕,倒是值得重點培養一番。
人事調動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今天的重頭戲。
羣臣相互使了個眼色,最終還是郭嘉率先站了出來。
作爲都督府內爲數不多的文化人,又是堅定的主戰派,排頭兵的任務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
“主公,自先帝崩殂,董賊擅行廢立,禍國殃民,至今已近十載。而今天下紛爭,諸侯並起,山河破碎,日月無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公爲太祖苗裔,身負濟世之才,胸懷匡亂之志。至此國難之際,理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修養數年,而今錢糧已足,兵甲正盛,理當出兵掃盡污穢,澄清玉宇,使海內無叛亂之賊,生民有立錐之地!
臣請主公鈞命,興王師,討逆賊,一統漢家山海!”
不得不說,郭嘉的文采還是很不錯的,洋洋灑灑數百字,聽得羣臣面色沉重,大爲動容。
可張恆心中卻直犯嘀咕,好傢伙,一上來就把格調拔得這麼高嗎!
但張恆沒想到的是,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壓根沒給劉備反應的時間,荀攸便緊接着站了起來。
這個面癱男大步走到中央,重重一拱手,正當衆人以爲他要有萬言之策獻上時,他卻只說了三個字。
“臣附議!”
“臣亦附議!”
關羽、趙雲、太史慈同時起身拱手道。
除了還在鎮守兗州和冀州的張飛、張遼以外,都督府羣臣算是都同意了。
見狀,政務府羣臣也不甘示弱。
陳宮、荀諶、趙昱、崔琰等大佬級的人物,也起身附和,表示堅決支持征伐。
文武兩班同時贊成出兵,這在徐州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見羣臣衆志成城,劉備便把目光看向了張恆和荀彧。
“長史和令君以爲如何?”
荀彧倒是雞賊,趕在張恆前面拱手道:“臣以爲可行。”
這下,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張恆。
迎着衆人的目光,張恆有些無語。
你們都同意,我還能反對嗎。
“下官亦附議!”張恆起身道。
此言一出,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同時鬆了口氣。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