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作戰會議
接下來,自然就是具體細則了。
此次出征的目標很簡單,將整個冀州,以及被袁紹佔領的青州半壁,全部收入囊中!
“諸位,此次出征,兵分幾路,從何處進軍?”
劉備看着衆人,問出了最關鍵性的問題。
關於這次戰爭的模型,都督府早已推演過無數次,無論先打袁術還是先打袁紹,都早有成熟的方案。
“主公,臣以爲當兵分三路。”郭嘉答道。
“哪三路?”劉備問道。
“袁紹與公孫瓚皆在冀州,此爲重中之重,理當派兩路大軍出征。”郭嘉指着地圖上冀州的地方,分析道:“咱們向北出兵,只能從泰山進發,之後卻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平原,另一路則北上清河,而往河間。”
作爲青州第一大郡,平原人口衆多,更駐紮着劉岱、喬瑁這支客軍。再往北,便是袁紹的大本營渤海,自然是主攻方向。
另一邊,則是公孫瓚的地盤。
嚴格來說,自從公孫瓚北上攻伐,拿了劉虞的兩個郡國之後,他的地盤已經比袁紹大了,只是人口錢糧略有不足。
如今公孫瓚的大本營,正是清河北邊的河間國,便是第二路大軍的主攻方向。
劉備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第三路呢?”
荀攸笑道:“第三路,則是從兗州往西,直逼河內郡,拖住曹操。一旦袁紹和公孫瓚伏誅,曹操自然孤木難支,便好對付多了。”
一旦和冀州開戰,身在司隸地界的曹操必然要來援。這時候若是從兗州西進,偷襲曹操的老巢,就能使其自顧不暇。
再者,河內郡雖然和冀州相連,但中間卻是韓馥的地盤,其他道路又在徐州的掌控之中。曹操想要從這邊去支援,也沒這麼容易。
“三路兵馬,各自出兵多少?”劉備皺眉道,“袁術那邊,雖有捧殺之計,但爲了以防萬一,也還得留些兵馬防備。大軍該如何安排,都督府可有決議?”
郭嘉顯然早有準備,連忙答道:“主公,敵軍之中,袁紹實力最強,因此兵出平原的這一路,最少的十萬大軍,且得是我徐州最精銳的部隊!
而公孫瓚兵馬雖然比袁紹少一些,但麾下戰力強勁,白馬義從更是縱橫天下無敵手。這一路,需得騎兵相持,再輔以步卒,方能有勝算。步騎兵加一起,也得十萬大軍。
至於西邊的曹操,只是佯攻,迫使曹操不敢援救另外兩路而已,因此並不需浴血拼殺,三萬兵馬足以。
最後,便是南邊的袁術。袁術即便識破咱們的捧殺之計,想要動兵,也沒有膽量來突襲徐州,必然會從兗州入手。只需派些兵馬把守各大關隘,拖住敵軍就行。以臣之見,三萬大軍足以。”
劉備掰着手指頭算了算,最終得出了結論。
“也就是說,一共需要二十六萬大軍?”
荀攸搖了搖頭:“主公,徐州不可能不留兵馬鎮守,因此還是三十萬大軍穩妥一些!”
聽到這個數字,一旁的戶部尚書荀諶臉都綠了,連帶着商部尚書糜竺也倒吸一口冷氣。
好大的口氣,那可是三十萬大軍啊!
所需的錢糧物資,那可是個天文數字!
本以爲這些年手裏攢了幾個錢,可以揮霍一下。
誰知道都督府一張嘴,口氣比腳氣還大!
荀諶和糜竺對視一眼,都有種自己是小丑的感覺,甚至想叫停出征計劃。
就連荀彧,也是低着頭不吭聲,眼中帶着爲難之色。
錢糧還是一方面,需要調集的民夫,從哪弄去?
三十萬大軍出征,若要保證糧草供應,最少得五十萬民夫!
誰來徵調,誰來協調,誰來管控?
你們都督府只要負責打仗就行了,我們這些後勤人員,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劉備眉頭一皺,也感覺到了壓力。
真要按照都督府所言,這波可是把一切都壓上了,如果不勝,又得一個五年計劃才能恢復元氣。
戰爭就是這樣,作爲進攻方,永遠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這就是進取的代價。
也就是在平原之地,而且不到千里的距離,都督府纔有勇氣提出三十萬大軍的作戰計劃。
真要戰線繼續拉長,或是征伐山川縱橫之地,物流成本將會呈指數級增長。
到時候別說三十萬大軍,就算舉全國之力,拉出來十萬大軍都費勁。
這也是蜀地和江南,歷來容易形成割據勢力的原因。
劉備思量半天,最後把目光看向了荀彧。
“令君以爲如何?”
看似是在問荀彧,其實是在問整個後勤能否支撐得住。
荀彧聳了聳肩,又把目光看向了兩位財神爺。
荀諶和糜竺其實很想搖頭,但之前提議出兵時自己也是同意了的,如今自然不好反悔。
“半年,府庫中的錢糧,最多支撐半年時間!”
荀諶遲疑良久,最終一咬牙,給出了一個數字。
糜竺趕緊跟着點了點頭,“錢財雖多,但戰爭一旦爆發,不一定全能換成糧草,超過半年時間,怕是無以爲繼。”
荀彧這才點了點頭,“主公,往年徵發徭役,都是三個月爲期,如今要徵發半年的徭役,怕是要給百姓發放些錢糧。不然,便容易引起民怨。”
聽到三人的回答,劉備也有了心理預期,猛地一拍桌案。
“花吧,儘可能地花,哪怕把積攢的錢糧都耗光了,只要能贏下這一戰,都是值得的!子仲,把內庫中的錢財也拿出來,充作軍用!”
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
爲了大業,我豁出去了。
這時候,許久沒有說話的張恆忽然笑了。
“玄德公不必心疼,三十萬大軍雖然耗費甚巨,但錢糧也不是全得咱們出。而且,若操作得當,或許用不了三十萬大軍。”
“哦,子毅有何妙計,快快說來!”劉備趕緊道。
不僅是他,州府衆人也把好奇的目光看了過來。
怎麼着,你張子毅還能變出錢糧兵馬不成?
張恆起身,伸手在地圖上一指。
“諸位,是否忘了一個人?”
“誰?”郭嘉問道。
“冀州牧,韓文節。”張恆笑道。
“這……”郭嘉不解道,“大戰將起,韓文節雖然有些兵馬錢糧,但能爲咱們所用?”
韓馥雖然偏向徐州,但要他出人出錢,是否有些異想天開了。
“這是自然,不給咱們用,他又給誰用?”張恆卻斬釘截鐵道,滿臉的理所當然。
劉備問道:“子毅,你的意思是,讓韓文節出錢出人,幫咱們打仗?”
“不,那樣他可能會偷奸耍滑,直接將韓文節的地盤拿下更爲乾脆!”張恆冷笑道。
一聽這話,衆人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韓文節肯嗎?”劉備道。
“他憑什麼不肯,若沒有咱們庇護,他早被袁紹與公孫瓚誅滅了。到了這時候,他若還看不清形勢,那就只能先滅掉他了。反正文遠的大軍就在冀州,拿下他也不用多久。”
張恆的自信是有原因的。
這幾年下來,張恆雖然沒有針對過韓馥,但對他治下的方方面面,已經滲透得差不多了。
表面上,他是一方諸侯。
但明白人都知道,他韓馥不過是徐州的附庸。
至於他肯不肯歸順徐州,這就太簡單了。
甚至都不需要徐州動手,只要把張遼的大軍一撤,袁紹和公孫瓚會教他做人的。
韓馥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徐州的招降,高官厚祿,榮華一生。
要麼,被袁紹和公孫瓚聯手剿滅!
劉備笑道:“子毅,咱們與韓文節乃是盟友。昔日一同抗擊袁紹等賊,這些年韓文節也算本本分分,我不欲與他兵戎相見,子毅可有妙計?”
“此事簡單,只需派一能言善辯之士,與韓文節闡明利害,他自會拱手而降。”
“誰有這等辯才?”劉備臉色一喜,急忙問道。
聞言,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荀諶。
這傢伙在韓馥那呆過一年,本身又是個嘴強王者,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荀諶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同時捋了捋鬍鬚,一副當仁不讓的模樣。
我這三寸不爛之舌,多年未曾施展過,不想還有用武之地。
正當荀諶躊躇滿志之時,張恆卻笑道:“玄德公若不棄,下官願走一趟,說服韓文節來降。”
荀諶:???
張子毅,你啥意思,要跟我搶飯碗是吧!
“不,不成。”劉備連連搖頭道,“大戰在即,你若去了冀州,誰來統率大軍?”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劉備生平還是第一次經歷。
在他心中,最合適的主帥就是張恆,其他人都差了點意思。
郭嘉也勸道:“長史,大軍出征在即,你此時前往冀州,非數月不能返還,又如何親臨戰陣?”
縱使狂傲如郭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比張恆還是差了些。
張恆卻搖了搖頭,“玄德公,數路大軍出征,本就得我徐州羣策羣力,非一人之力所能成事。下官又無分身之術,縱然出征,也只能統領一路兵馬,於整場戰事並無多少助益。”
“統領一路也是好的。”劉備繼續勸道。
他的本意,是讓張恆親率一路大軍出征,另一路則是關羽統領,受張恆節度。而他自己,卻在後面總督糧草,負責接應,如此纔是最佳配置。
“玄德公,韓文節麾下還有數萬兵馬,更有錢糧無數。下官此去,不僅要勸降韓文節,更是要將這些兵馬利用起來,與北邊的文遠連成一線。
玄德公率軍與敵軍正面相持,下官卻在敵後策應。等到戰爭進入僵持之際,未必不能來個中心開花。此事關乎成敗,不可出任何差錯。”
聽了張恆的理由,劉備這才點了點頭。
“子毅之言有理,但你這一去,還有誰可統籌全軍,指揮數十萬大軍?”
張恆想了想,開口答道:“袁紹這一路敵軍,實力最爲強大,需得雲長領兵征討。公孫瓚麾下騎兵衆多,來去如風,也是不可輕敵,需得子龍率軍征討。
此外,還請玄德公率軍親征,臨陣決機!”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劉備自然不會假手於人。
“好,那就這麼定了。”劉備想了一會兒,便點頭道:“我與敵軍正面交戰,子毅你在後方策應,咱們勢必要打贏這一仗!”
“玄德公英明!”張恆拱手道。
劉備站起身來,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傳令下去,整軍備戰,不破冀州,誓不回還!”
“遵命!”
羣臣紛紛起身應命。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