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儲君之爭
田豐甚至還大膽地分析當初來府中刺殺袁敘的刺客,也極有可能是何進派出的,意圖就是希望袁氏和張讓爲首的十常侍鬧翻,從而拉攏袁氏站隊到劉辯這邊。
袁隗可是官場老狐狸,不到局勢明朗的時候,他決定不會站隊這種皇室之爭。
要是站錯隊了,那可是整個家族的衰敗。
所以何進才製造機會,強逼着袁氏站隊。
該配合你的表演,袁敘還是十分盡力的。
聽了劉宏的話,袁敘立刻表現出十分憤怒的樣子,怒道:“我和何進無冤無仇,沒想到這殺豬的屠夫竟然敢如此陷害於我袁敘。”
“真以爲我袁敘是軟柿子嗎!”
緊接着袁敘做出懊悔的表情說道:“何進這屠戶的族人在南陽十分囂張跋扈,經常無視王法;我念在他們是皇親國戚的份上,就不和他們計較了。”
“早知道何進的心思如此歹毒,我當初就要給他的族人一點顏色瞧瞧!”
隨即袁敘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什麼,惶恐地說道:“請陛下恕罪,臣不是有意包庇他們的,只是他們做的隱蔽,臣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纔沒有把他們治罪。”
劉宏擺了擺手,似乎體諒袁敘的難處,嘆氣說道:“你說的這些情況,朕也都知道,朕不怪你。”
劉宏露出一臉無奈,將話題又轉移了回來,繼續調撥道:“至於何進陷害你的事,縱使朕知道這事是何進乾的,可是現在那些人已經死了,沒有了人證。”
“所以朕也無能爲力,畢竟朕可是賞罰分明,沒有證據就沒辦法證明是何進乾的。”
袁敘嘴角一抽,就你這個樣子,還敢說自己賞罰分明。
大漢的將士爲了平定黃巾之亂,犧牲了多少,可結果呢?
劉宏可不管袁敘心裏想什麼,繼續說道:“你在南陽爲歷練了一番,現在調你回洛陽,朕準備重用你。”
“不知道承高你想要一個什麼官職?”
劉宏的思路天馬行空,這下又扯到了封官這上面來。
袁敘回答道:“只要能爲陛下效力,任何官職都行!”
劉宏撫須思考起來。
看着劉宏思考的樣子,袁敘也愣了,心中暗道:“都沒有想好讓我回洛陽幹什麼,就把我從南陽調走,看來他真的着急拿走南陽兵馬的控制權。”
良久過後,劉宏嘴中吐出三個大字“執金吾”。
聽到這個職位,袁敘又再次愣住了。
執金吾這個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位。
東漢時期的執金吾手握兵權,上管洛陽城的治安,下管洛陽城中的武器庫,手中還有掌握着多項特權。
執金吾雖然不是九卿之一,但是身份地位、手中的權利一點都不比九卿差,甚至有些權利還高於九卿,比肩三公。
鑑於執金吾的重要性特殊性,想要擔任執金吾,那肯是要劉宏的心腹親信纔行。
袁敘心中琢磨着,這麼重要的官職,劉宏會封給我,這裏面不會有什麼陷阱吧?還是說這是劉宏在試探我吧?
劉宏見袁敘遲疑不答,於是問道:“承高,你袁氏祖上四世三公,每代都有人當上三公,你該不會是嫌棄執金吾不是三公,所以你不願意當吧?”
袁敘急忙回答道:“不是,不是。當然不是。”
劉宏追問道:“那是爲何猶豫不決呢?”
袁敘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陛下,執金吾乃是洛陽要職,臣自然知道執金吾的重要性,沒想到陛下如此信任臣,所以一時間不知如何言語回答陛下,故而猶豫不決。”
劉宏這個時候再次話鋒一轉,說道:“一個執金吾就把你高興成這樣,看來你還是要多多歷練,朕回頭再想想安排你其它的要職。”
袁敘再次愣住了,什麼情況?又不給當執金吾了。
就當袁敘懵逼的時候,劉宏的思維再次跳動起來,問道:“承高,朕立辯兒爲儲君,你覺得如何?”
袁敘腦回路迅速跟上,搖頭說道:“儲君之位乃是國之大事,臣遠離洛陽多時,沒有接觸過皇子,不瞭解皇子的品行,所以敘不便評價,請陛下見諒。”
劉宏目光如炬盯着袁敘,厲聲說道:“那朕一定要你說呢?”
袁敘腦海中暗道:“劉宏多次跳轉話題,原來是想把我問得措手不及,最後再問出今天他的真實目的。”
袁敘裝出一臉無奈的樣子,猶豫再三說道:“陛下,大皇子乃皇后所出嫡長子,按照大漢的祖制,大皇子登基稱帝,順應天理,合乎情理,合情合理,臣想應該沒有人會反對的。”
聽了袁敘的回答,劉宏眼神出中閃過一絲不悅之色,袁敘這是把劉辯的身份地位說了一遍:劉辯的母親是皇后,正兒八經的嫡子,又是劉宏的膝下存活下來的長子。
這就是劉辯最大的資本。
劉宏更想聽到的是,希望袁敘說劉辯的缺點,比如劉辯爲人輕佻,不適合當皇帝。
劉宏不動聲色地又問道:“如果朕想要立協兒爲儲君,又當如何?”
袁敘面露難色道:“陛下,你這不是爲難臣……”
劉宏直接打斷的袁敘的話,再次厲聲喝道:“朕讓你說!”
袁敘無奈只好說道:“陛下,自高祖建立大漢江山以來,已經有數百年,並不是每一任的皇帝都是嫡長子。”
“比如武帝、光武帝都不是嫡長子。”
“所以臣覺得爲了大漢王朝能夠延綿不斷,千秋萬代,不一定要立長不立幼,而是應該擇賢立儲。”
劉宏聽着袁敘一番言論,無比的悅耳,心情愉悅地說道:“好!說得好!”
“辯兒不夠聰慧,朕不害怕祖宗的基業毀在他這一代,所以辯兒不適合繼承大統。”
“反觀協兒,他自幼就聰明伶俐,大漢的江山一定會在協兒手上發揚光大,所以朕決定讓協兒將來繼承大統。”
袁敘心中暗自腹誹道:“大漢的江山到你這一代就已經千瘡百孔了,除非再來一個位面之子劉秀,不然誰也救不了這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