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各懷心思的衆人
“整個荊州必須要由他一個人說得算,不能有人可以制約他的權利。”
“所以無論是蔡、龐兩家,還是我們蒯家都可以爲袁敘所用,只有這黃家不容易爲袁敘所用。”
“因爲我們三家跟黃家的情況不同,江夏的太守是黃祖。”
“以袁敘的手段,他絕不會允許江夏郡掌握在其他人手中。”
“而黃家也絕不可能把江夏郡拱手讓出來的,哪怕他們面對的是袁氏。”
“所以江夏的太守一日還是黃祖,那麼江夏郡一日就不是袁敘說得算。”
“那麼他這個荊州牧就有名無實,這是對袁敘一個莫大的挑釁。”
蒯良猛然醒悟道:“所以你才拒絕黃家。想看看袁、黃兩家相爭。”
蒯越搖了搖頭,堅決地說道:“不,我不想坐上觀壁,我想支持袁敘。”
蒯良知道自己弟弟一向聰慧,見識過人,也沒有阻攔他,支持道:“異度,大哥相信你的眼光。那我們蒯家就支持袁敘。”
這時蒯越卻出乎蒯良的意見,搖了搖頭,說道:“大哥,是我支持袁敘,不是我們蒯家支持袁敘。”
“雪中送炭,固然是可以快速在袁敘那裏站住腳跟。但這其中的風險太大了,稍有不慎,整個家族都要跟着陪葬。”
“蒯家不能因爲我的猜測,而在袁敘身上下如此大的賭注。”
“我可以支持袁敘,但是現在蒯家還不行。”
蒯良看了看自己的弟弟,點了點頭,說道:“還是異度考慮的周全。”
蒯越繼續分析道:“袁敘初入荊州,與人無冤無仇,竟然遭遇刺殺,依我來看全是假的,是他自己安排的。”
“他的目的是藉此機會調南陽大軍入荊州,同時將荊州的治所移到襄陽,從而徹底打亂荊州的軍政結構。”
“袁敘他很聰明,他也是世家出身,知道該怎麼妥善的利用世家。”
“蔡家自蔡諷過世後,家族實力日漸減小,蔡瑁卻無能爲力;雖然說現在的蔡家仍然是荊州大族,但是蔡瑁也會後人恥笑,說他不行,蔡家就是在他手上開始衰弱的。”
“而恰巧此時袁敘突然重用蔡瑁,一上來就提拔蔡瑁爲橫江校尉,賦予其水軍,以此來拉攏蔡家。”
“這等於是讓瞎子看到光,給了蔡瑁一個振興家族的希望和契機。”
“你說,蔡瑁他會不會看好袁敘,支持袁敘?”
蒯良低頭思考着蒯越的話,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蒯越堅定地說道:“等!等袁敘來找我們蒯家。”
……
這一邊,喝得醉醺醺的蔡瑁被僕人擡回了蔡府。
蔡府中之人也知道蔡瑁今晚是去赴荊州牧的宴會。
在蔡瑁回來之前,都大廳裏面在等候他回來。
蔡瑁帶着一身的酒氣被僕人擡回了臥房,一衆妻妾也只能強忍着蔡瑁一身刺鼻的酒味,爲蔡瑁打水洗臉,沒有一個人不敢有怨言。
只有蔡瑁的妹妹蔡雅看到蔡瑁回來,絲毫沒有一點忌諱,用手掩着精緻的瓊鼻,口中止不住地抱怨道:“這是喝了多少酒,都站這麼遠了,怎麼還能聞到這酒味?”
三國演義中有提到過蔡瑁是劉表的妻兄。
一衆妻妾爲蔡瑁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見醉酒的蔡瑁也沒有留下侍寢,全部都退出房間,讓蔡瑁自己一個安靜地睡上一覺。
就在所有人離開臥房時,原本已經醉眠的蔡瑁忽然睜開了雙眼,目光看不到一絲醉意,有的只是堅定之色,口中喃喃道:“這是我蔡家的一次機會!父親,我不會讓你失望的!蔡家一定不會從我手上開始落沒的!”
……
在接下的幾日時間內,袁敘手下的兵馬並沒有繼續出動前往江陵等地。
而是就在襄陽城附近,以剿滅山賊草寇爲由,袁敘派出黃忠、張合等人,兵分多路把周圍地區橫掃了一遍。
名爲剿滅山賊草寇,實則爲排除異己。
就在袁敘進入襄陽的第三天,荊州刺史王睿就風塵僕僕地帶領着一羣屬官披星戴月地從江陵來到了襄陽。
王睿是個名士,治理地方是個人才,但是沒有魄力和膽識。
歷史上的王睿身爲荊州刺史,最後竟然反被荊州下屬的長沙太守孫堅逼迫到吞金自殺的窩囊下場。
王睿還是歷史上的王睿,他本來一聽朝廷重新任命新來的荊州牧來處理五溪蠻夷暴亂。
王睿雖然心中疑惑,這段時間也沒有有人來報說五溪蠻夷的事。
但鑑於他和曹寅之間不合的關係,王睿以爲是曹寅直接越過他,上報給了朝廷。
後面王睿又聽說新的荊州牧是袁敘,汝南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於是急忙讓人好好收拾一番,擺上一場豐盛的洗塵宴,準備迎接袁敘的到來。
可是誰曾想這還沒過幾天,就突然傳來袁敘被人刺殺的消息。
王睿先是心中一陣震驚了,隨即就是一陣惶恐不安。
袁敘和荊州人無冤無仇,怎麼可會無緣無故能被人刺殺了?
這麼一來,王睿就成爲了最大的嫌疑人。
首先,王睿是荊州刺史,袁敘是荊州牧。
在袁敘沒來之前,王睿是荊州最長的行政長官。
但是現在袁敘來了,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州牧掌管一州之地所有的事務,包括兵權。
州牧的地位高於刺史。
袁敘一來,那王睿的位置就顯得十分尷尬的處境,完全可以說他成爲了擺設。
因此按常理分析來看,只有王睿最不希望袁敘來荊州,所以王睿是最有嫌疑的。
這也是王睿在江陵一得到袁敘說在襄陽開會的消息,就開始日夜兼程,水陸交替,緊趕慢趕一路疾馳來到襄陽。
就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來襄陽,向袁敘表達他的誠意,同時也是想澄清遇刺事件跟他王睿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