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再遇曹操
在此期間,袁敘收到了孫堅進犯南陽的消息,結果被田豐率大軍阻攔,還擊傷了孫堅手下大將祖茂。
袁敘笑道:“江東猛虎,不過如此!”
袁敘到達了酸棗城,遠遠就看到曹操、張邈兩人正在城門口和一個大約五十多歲的男子正說着話。
但見那五十多歲的男子精神矍鑠,精神特別好。
袁敘帶着典韋、許褚上前,曹操餘光早就看到了袁敘,大喜道:“承高,你來了。”
袁敘笑道:“孟德兄久違了。”
曹操拉着袁敘的手,向他介紹道:“這位是陳留太守張邈。”
“這位是徐州刺史陶謙。”
原來這五十多歲的男子竟然是陶謙,這精氣神十足,怎麼看都感覺這陶謙跟書上描寫得懦弱無能完全不一樣。
陶謙可是打過硬仗的人,跟皇甫嵩打過西涼叛軍;後面單獨領兵平定過青州和徐州的黃巾餘黨的,也是一員良將。
袁敘一一和衆人打過招呼。
酸棗城並不大,不可能容納所有聯軍士兵,所以只有像袁敘、陶謙這樣的人才有資格進城住舒適的房屋,衆人所帶的士兵都只能城外找塊空地駐紮,風餐露宿。
從曹操口中,袁敘得知了已經有不少人到達了陳留郡。
例如鮑鴻、張超、王匡等人已經到了;袁紹、韓馥等人還在趕來的途中。
曹操和袁敘是洛陽好友,當晚就特地邀請袁敘一聚。
酒桌之上,曹操先是敬了袁敘一杯,感慨道:“當年一別,還沒有來得及和承高好好告別一番,承高就已經離開了洛陽。”
袁敘解釋道:“當時我已無心留於洛陽,再加上董卓入京,洛陽一下子龍蛇混雜,所以纔不打招呼就匆匆離去。”
曹操又問道:“不知蔡師最近身體如何?”
蔡師即蔡邕。
袁敘輕抿一口酒,回答道:“沒有洛陽那些煩心事,蔡伯父的身體自然是硬朗着。”
“蔡伯父現在收集文獻,準備編寫漢史。”
曹操羨慕地說道:“這可是好事,要是漢史真的編寫完成,那麼蔡師可就千古留名了。”
袁敘打趣說道:“等這次討伐董卓結束之後,不如同我一道返回襄陽,跟蔡伯父一起編寫漢史。”
“將來孟德兄你也能千古留名。”
曹操哈哈一笑道:“這個我可不在行。”
袁敘古怪一笑道:“剛纔是戲言。孟德兄你要是答應了,你就不是許邵說得那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了。”
曹操訕訕一笑,隨即轉移話題道:“承高,不知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娶蔡師的女兒?”
袁敘神情一愣,反問道:“你說哪個?”
曹操臉色一怔,隨即瞪大的雙眼,說道:“哪個?我說得當然是蔡師的長女蔡琰。”
“難不成你小子還想娶蔡師的小女兒?好啊,你竟然想姐妹通喫!”
袁敘想起了蔡貞姬那古靈精怪的樣子,心裏癢癢起來道:“古有娥皇女英,這麼看,好像也不是不行。”
曹操見袁敘默不作聲,驚道:“你小子還真敢想!不怕蔡師找你算賬!”
袁敘大笑一聲,並沒有解釋。
曹操繼續說道:“自從你在蔡府趕走衛仲道之後,整個洛陽都沒人敢向蔡師提親了。”
“生怕自己變成張讓養子張奉那樣。”
袁敘搖頭說道:“當年那件事,真不是我乾的。”
曹操嘿嘿一笑道:“我懂,我懂。畢竟你當時另有大事要幹。”
袁敘看着曹操滿臉笑意,瞎想道:“如果曹操知道卞玉是原本應該是他的妻妾,不知道他還能向現在那樣笑得那麼歡。”
曹操和袁敘聊起了過往,馬上籠絡起過去的友誼,相談甚歡。
兩人數杯酒水下肚,曹操突然臉色一凝,肅聲問道:“承高,你覺我們這次有多大把握打敗董卓,匡扶漢室?”
袁敘的臉色也止住笑意,變得嚴肅起來,搖頭說道:“這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想打敗董卓很難。”
曹操也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我才發榜文號召天下有志之士一起反抗董卓。”
袁敘心中冷笑一聲道:“或許你真的是有這個想法;但是你一定也有私心,畢竟董卓發佈了懸賞,捉住你,賞千金,封萬戶侯。只有你鼓動天下人一定反抗董卓,這樣才能化解董卓的懸賞。”
但這種話袁敘不會說出來,只是分析道:“據我所知,董卓的兵力主要分爲三個部分,他的嫡系西涼軍、後收服的幷州軍和原來的洛陽軍。”
“這三個軍團可以說一個比一個難纏,你我都是出身洛陽,也曾帶領過洛陽士兵平定過黃巾之亂,洛陽軍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
“西涼軍和幷州軍長年和異族作戰,更是擁有數萬的鐵騎,兩者的實力可以說天下首屈一指!”
“憑藉着我們這臨時組建的聯軍,想打敗董卓,絕不是一件易事。”
曹操嘆氣道:“我也知道董卓的實力,所以才潛伏在董卓身邊,想要刺殺他。”
“唉,沒成想!天不助我,而助董也!”
一聲聲嘆息過後,曹操目光堅定地說道:“不管董卓有多難打敗,我們都要擊敗董卓,匡扶漢室!”
袁敘看着此刻曹操,或許此刻的曹操最大的夢想還是匡扶漢室,成爲大漢徵西大將軍。
袁敘附和道:“孟德兄所言甚是,董卓不過一西涼武夫,縱使僥倖讓他佔據了洛陽,那又能如何?”
“大漢自高祖起,至今已經有四百餘年,天下間有着不計其數的忠漢之士。”
“既然這次我們失敗,我們還可以組建第二聯盟,第三次,第四次……”
“直到打敗董卓爲止!”
曹操激動不已地說道:“承高所言甚得我心。”
“董卓不過佔據洛陽等地,而天下有志之士遍佈天下,無論是兵源、糧草這些,董卓都是望塵莫及。”
“最後只要我們萬衆一心,董卓不過是疥癩之疾,勝利終究是我們的。”
“大漢一定會再次振興起來的!就像當年的光武中興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