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徐州戰火將起!
可是現在這幾個士兵的招認,這讓陶謙幾乎昏厥,他不信也不行了。
陶謙先是令人挖出曹嵩等人的屍體,運到郯縣來。
與此同時,陶謙也召集了徐州衆文武前來議事,將曹嵩之死娓娓道來,問道:“諸位,現在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你們來說我們看,我們應該怎麼辦?”
郯縣的大街小巷都在傳曹嵩的這件事,衆人早就有所耳聞,但都是抱着懷疑的態度,畢竟當初可是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兵馬護送曹嵩。
現在曹嵩之死已經被陶謙證實了,衆人還是大喫一驚,相互竊竊私語起來。
少許,人羣之中的陳珪緩緩出列,沉聲說道:“那一日,曹太公出城之時,馬車的車輪無故斷裂,想必上天早有預示,只是我們當時沒有及時察覺。”
陶謙也是長嘆一口氣,蒼老的臉龐掛滿了擔憂之色,語氣沉重地說道:“雖然曹太公的死不是我們所爲,但畢竟是我們護送不力。老夫是擔心曹操不會善罷甘休,會將他父親的死算在我們身上。”
陶謙此刻左一個“我們”,右一個“我們”,這讓衆人聽得心中也頗爲擔憂起來。
此刻已經是徐州別駕的糜竺進言道:“使君,爲今之計,我們只能先將曹嵩等一衆遺體整理好衣冠,火速派人送往兗州,並向曹操言明此事的前因後果。”
但陳珪之子陳登卻有所憂慮地說道:“曹操此人曾被許子將評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登擔心曹操不會就這麼算了,反而會趁此機會以報父仇爲名,攻打徐州。”
陶謙聽了陳登的話,頓時捶胸頓足,懊悔地說道:“早知如此,當初就要派一支丹陽精兵前去保護曹嵩一家人了。”
“唉!”
陶謙自己就是丹陽郡人,他手中有一支丹陽精兵。
丹陽,此地精兵輩出而聞名。
也正是憑藉着手中的丹陽精兵,陶謙這才能坐穩着徐州。
陳登見陶謙的樣子,便勸道:“使君,現在多想也已經無益了。”
“登認爲,我們現在應該要做兩手準備,一邊派人送曹嵩一家人遺體給曹操;另一邊讓徐州的將士們開始整軍備戰,以防不測。”
陳珪、糜竺、曹豹等一衆徐州文武紛紛贊同陳登的話,異口同聲道:“還望使君早作準備!”
陶謙只能無奈地點了點頭,表示就按陳登說得辦。
這件事算是解決了一半,陶謙突然又怒髮衝冠地問道:“到底是誰要陷我如此不義!老夫要是抓住了這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一定要將他挫骨揚灰!以泄老夫心頭之恨!”
面對陶謙提出的這個新問題,衆人一時間開始議論紛紛,七嘴八舌地分析了起來。
這到底會是誰讓人乾的?
從士兵口中可以得知,那一支夜襲曹嵩等人的黑衣人明顯訓練有素,目標也非常明確,他們不貪財,就是衝着曹嵩一行人來的,所以黑衣人並沒有將徐州士兵趕盡殺絕。
從殺曹嵩的過程,再到後面的散佈消息,這就是一場有預謀有準備的精心暗殺活動。
經過衆人一番討論之下,最終還真的得出一個最有嫌疑的人:現在佔據關中的董卓。
首先,曹操曾經暗殺過董卓,雖然沒有成功,但也足以讓董卓十分記恨曹操,欲除之而後快。
其次,曹操又是討董聯盟的發起者,並且成功地將董卓從洛陽趕到了長安,這下讓“記恨”轉變成了“仇視”,兩人變得不死不休了。
從而董卓派人殺害曹操的父親曹嵩,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完全可以說得過去的。
而且董卓他也的確有這個實力,派人潛入徐州刺殺曹嵩。
於是陶謙派人散佈謠言說是董卓暗中派人殺了曹嵩,想要嫁禍給陶謙,挑起曹操和陶謙的戰爭。
同時陶謙也派兵四處抓拿負責護送曹嵩的偏將以及隨同的士兵,要將他們軍法處置!
……
兗州
曹操得知了曹嵩、曹德等一衆親戚死在徐州的消息,先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瞪大雙眼,失神在原地。
突然間,曹操只覺得兩眼一黑,雙腿也一軟,毫無徵兆地直接癱倒在了原地。
衆文臣武將急忙上前查看曹操的情況。
少許過後,緩過神來的曹操雙眼飽含淚水,咬牙切齒地說道:“陶謙匹夫縱兵殺害我的父親,我曹操和陶謙匹夫勢不兩立!”
“此仇不報,我曹孟德誓不爲人!”
曹仁、曹洪、夏侯淵等宗親兄弟,正想勸曹操查清楚了,再下結論。
因爲目前傳來幾個關於曹嵩的死的版本,還沒有明確曹嵩一家人是誰殺的。
而且陶謙和曹操無冤無仇,甚至前段時間還傳來陶謙設宴款待曹嵩的消息。
此刻人羣之中的郭嘉,眼珠子一轉,高聲說道:“主公,在找陶謙老賊算賬之前,屬下覺得應該先找泰山太守應劭算賬!”
“主公派他前去徐州接曹太公,可是曹太公卻無故殉命,應劭也是有責任的。”
曹仁、曹洪幾個人都懵了,這跟應劭有什麼關係?
應邵他是兗州的泰山太守,無故帶兵進入徐州,這本來就是不合法度的。
所以應邵只能帶兵在兗、徐邊界等待。
但是人羣之中的荀彧和程昱卻聽懂了郭嘉的暗中意思。
曹操悲傷的眼珠中閃過一絲厲聲,當即沉聲地下令道:“子孝,文則!”
“令你們兩人帶領五千兵馬,爲討伐徐州的先鋒,立刻大張聲勢向徐州進發。”
曹仁、于禁抱拳道:“末將領命!”
曹操又看向夏侯淵和曹洪,下令道:“妙才,子廉。”
“令你們兩人帶領八千兵馬,火速祕密進攻泰山郡,拿下應劭,不得有誤!”
夏侯淵和曹洪朗聲回答道:“末將遵命!”
曹操又下令道:“元讓、文若、仲德你們負責留守兗州,保證後方的安全。”
“其餘衆將也各自回去準備一番隨軍出發,奉孝你爲隨軍軍師,也一起和我前往泰山郡,我要嚮應邵討一個公道!”
衆人紛紛抱拳,應聲回答道:“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