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飛沙走石,首戰不利?
原本袁敘勸糜家和甄家一起來荊州,但是糜竺卻拒絕了。
因爲當時揚州人氏的陶謙上任徐州刺史一職,陶謙爲了能夠在徐州站穩腳跟,於是大力提拔並重用糜竺,來使自己在徐州有一個支持者。
所以當時糜竺得到了陶謙的重用,這才讓他猶豫了一下,他想在觀望觀望,再決定是否繼續在袁敘身上下注以及該下注多少。
糜竺經商多年,雖然胸有大志,但終究還是有了有利便可圖的心思。
而張氏卻是因爲丈夫去世,族中長輩以她剋夫和甄儼年少不足以撐起甄家爲理由,無時無刻都在逼迫她和甄儼交出甄逸留下的家主之位。
先由他們暫時來替甄儼代爲管理甄家,等甄儼有能力,可以獨立管理甄家後,再把家主的權利還給甄儼。
這種話,張氏當然不信,所以她纔有了舉家來荊州的想法。
若不是生活所迫,張氏也絕不會背井離鄉,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到荊州發展。
同時糜竺也得知了,張氏的兩個兒子甄儼和甄堯已經加入袁敘麾下,跟着沮授做事了。
有着甄宓的這層關係在,甄儼和甄堯不說將來可以位極人臣,成爲袁敘的心腹重臣,但是他們在荊州的仕途上一定能說是一帆風順。
糜竺知道陶謙的年事已高,他的兩個兒子也並非是能夠成就大事之人。
現在徐州又引來了曹操這個勁敵,所以糜竺這次是真的下定決心,效仿甄家在袁敘身上下注。
袁敘有野心、有手段、有背景、有……,在糜竺心中是主公的不二選擇。
糜竺微眯的雙眼,迸發出一道精光,心中暗暗發誓道:“這次讓甄家給搶佔了先機,我糜竺必須也要做出一件大事來,讓袁敘重視我!我一定要讓糜家在我手上興旺起來!”
……
此刻的郯縣城內,在陶謙的佈置下,全城的士兵已經進入整軍備戰的狀態,靜候曹操的大軍來到。
旬日過後,曹操的大軍連軍寨都沒有搭建,便親率大軍兵臨城下,排兵列陣和陶謙等人遙遙相望。
在城樓上的陶謙等人看着曹操大軍緩緩靠近,紛紛面露凝重之色。
此刻的曹操及一衆曹氏宗親和一衆文臣武將都是身穿縞素,在兗州軍陣前一字排開。
曹操面呈兇光,當即駕馬而出,伸出手指,指着城樓上的陶謙破口大罵道:“陶謙老賊!”
“我曹操和你沒有任何恩怨,你卻指使部下殺害我父親,!”
“我曹操在此立誓,一定要砍下你的項上人頭,以祭奠家父亡靈!”
陶謙在城樓上,還在做最後的掙扎,大聲地解釋道:“曹兗州,都是誤會啊!你父親不是我部下殺的,是董卓派人殺你父親,老夫都查清楚了……”
曹操哪裏還管什麼董卓,於是順着陶謙的話,迴應道:“好,你說是董卓派人殺了。行!你把城門打開,我進去聽你解釋。”
陶謙看了看曹操身後威武的兗州軍,面露苦澀地說道:“曹兗州,你先退兵,老夫就讓你進城,和你詳談……”
曹操哪裏還會進城聽陶謙解釋,當即厲聲打斷道:“陶謙老賊,就是你今天把天說破了,我也要取你項上人頭。”
“擂鼓!攻城!”
只聽曹操一聲令下,兗州軍各部士兵就根據令旗揮動,推動着雲梯向郯縣城發起了有序地進攻。
大戰將起,徐州衆文武就先護送着陶謙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下城樓去。
只是兗州軍的士兵還沒有摸到城牆根,突然間就狂風大起,風沙走石眯着了兗州軍士兵的眼睛。
這一突然的變故,瞬間讓兗州軍士兵看不清前方的路線,連進攻的方陣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亂混,打亂了進攻的節奏。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讓曹操眉頭頓時緊鎖了起來,眼神之中帶着一絲凝重。
這算是首戰不利嗎?
這時一旁的曹仁策馬來到曹操身邊,建議道:“主公,末將看着天象異變,貿然攻城恐怕不利於我們。”
“末將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先安營紮寨,讓將士們養精蓄銳一番,待天色轉好了,就行攻城之事,到時我軍上下一心,定能一戰可擒陶謙這老賊。”
曹操看着大風襲來,飛沙走石的場景,心中早就有退兵之意,現在曹仁又給了建議,當即就同意了。
隨着一陣鳴金聲響起,先發攻城的兗州軍方陣的士兵們如釋重負一般,頭也不回地迅速向後方退去。
而此時原來下城樓的陶謙又在衆人的保護下,重新登上了城樓,望着城下如潮水一般退去的兗州軍士兵,不由嘆道:“在如此環境下,敵軍撤退還可以做到如此井然有序,看來此戰不易啊。”
徐州戰將曹豹卻洪聲說道:“使君,兗州軍雖然進退有序,但是我們徐州軍也不是喫素!”
“只要兗州軍膽敢攻城,末將一定讓他們折戟城下,讓他們知道知道我們徐州將士們的厲害。”
陶謙看着曹豹一臉自信滿滿的樣子,當即褒獎了幾句,就問道:“田青州的兵馬現在到哪裏了?”
田青州,即青州刺史田楷。
陶謙發給各路諸侯的救援信,大都有了結果。
冀州的袁紹則是和稀泥的態度,言辭模糊,兩不相幫,讓曹操和陶謙自己解決這件事情。
豫州的袁術表示他會在必要的時候會出兵相助,但什麼時候是“必要的時候”,袁術沒說,只能陶謙自己去猜了。
荊州的袁敘表示他一定會寫信給曹操,勸說曹操退兵,同時表示自己會通過揚州,提供一些軍械糧草給陶謙,但是袁敘不會出一兵一卒幫助陶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