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田豐的計策
張揚一聽這話,立刻就知道田豐說的是什麼事情,心中頓時大喜,說道:“難怪剛纔元皓建議大家不要出兵追擊西涼軍,原來是你心中早有打算了。”
“那我們是不是隻等西涼軍一退出河東郡,就動手除去郭太他們?”
田豐點頭道:“差不多吧。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對付郭太他們了。”
得到田豐肯定的回答,張揚激動地說道:“太好了!整天跟郭太、楊奉這羣賊寇待在一起,我早就想宰了他們。”
田豐安撫道:“稍安勿躁,他們已經沒幾天日子了,耐心等待幾天,我們就動手。”
張揚聽了,也點了點頭,笑道:“元皓你就放心好了。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
“行了,我先回去準備了。等時機一到,我們就動手。”
原來這三方聯盟,根本就是田豐深思熟慮想出來的計中計。
表面上看着三方聯軍只是爲了配合袁敘的誅殺董卓的計劃,把一部分的西涼士兵從長安調到河東郡來,從而才聯合組成的聯盟。
實際上只要等董卓一死,李傕等人退出河東郡之後;那麼到時候田豐就會聯合張揚趁白波軍不備,反戈一擊,將他們一舉殲滅。
最後再由張揚和田豐兩家再瓜分西涼軍的地盤。
張揚得到河東郡,田豐得到弘農郡,這樣一來,兩家皆大歡喜。
這就是田豐說動張揚參加聯盟的理由。
……
在張揚面帶笑容,邁着歡快的步伐離開之後;田豐原本那和善的笑容,瞬間變得冰冷下來了,臉上還露出一絲狠辣之色。
田豐他只告訴了張揚這個計劃的前半部分;至於後半部分,田豐就沒有跟張揚說。
因爲田豐要得可不是弘農郡一地,他是全部都想要。
不僅僅是弘農郡和河東郡,就連張揚的河內郡,田豐他也想要!
……
西涼軍後撤數十里後,李傕等人立刻聚集起來,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
只是此刻心煩意燥的他們,討論了半天,也沒有討論出一個最符合衆人心意的結果。
有人建議乾脆不管大軍了,直接帶上幾個心腹逃了,能躲一天,就算一天;
也有人建議向朝廷投降,以此來保全性命;
還有人建議反攻長安,要爲董卓報仇血恨;
更有有人建議……
各級將領各自說各自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作爲這支兵馬的主帥李傕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裏,聽着衆人議論紛紛。
這時大帳之外,突然有一名西涼士兵小跑了進來,高聲地彙報道:“啓稟列位將軍,我軍大營之外來一隊騎兵,領頭的人自稱他自己是皇甫堅壽,來自長安城,奉朝廷之命來我們這裏宣旨的。”
皇甫堅壽?宣旨的?
李傕聽到這個來自長安的不速之客,頓時眉頭一緊,心中默默猜測着皇甫堅壽的來意。
而此刻從長安城中逃出來的郭汜,正要開口說些什麼的時候,又想了一想,最後還是選擇閉上了嘴,保持安靜。
郭汜很想說,就是這個皇甫堅壽騙太師來長安的!
至於其餘的西涼諸將也相互看來看去,最後紛紛看向李傕,讓李傕來拿主意。
李傕感覺到了衆人的目光,沉思片刻後,最終決定聽聽皇甫堅壽帶來什麼消息,再做打算。
當下李傕吩咐道:“把人帶進來。”
不多時,帳簾被掀開,只見皇甫堅壽邁着自信的步伐,大跨步地走了進來,對着李傕等西涼衆將拱手抱拳,客客氣氣地說道:“皇甫堅壽見過諸位將軍。”
只見李傕拔劍出鞘,對準皇甫堅壽,面露兇狠地冷聲說道:“你們在長安城裏謀害了太師,現在你還敢光明正大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你就不怕我殺你,爲太師報仇嗎?”
皇甫堅壽看着李傕手中對着自己的利劍,臉上沒有露出一絲膽怯之色,反而是微微一笑,絲毫不懼地回答道:“諸位將軍,現如今董卓已經死了。”
“你們前有河內、南陽的士兵追擊,後有朝廷大軍的堵截,你們又何必苦苦掙扎,爲董卓陪葬呢?”
李傕、郭汜等人臉上頓時露出猶豫之色,顯然他們心中已經有所動搖。
皇甫堅壽見狀,趁機甩出另一張底牌,說道:“諸位將軍,你們的家人還在長安城裏等待你們平安歸來,希望你們不要讓他們失望。”
此言一出,李傕、郭汜等人臉上更加動容了。
緊接着皇甫嵩又從懷中拿出一道聖旨,做出想把聖旨給李傕過目的樣子。
只是西涼衆將的目光一致地看向李傕。
在場的所有人都猜到了,這份聖旨肯定是赦免他們的聖旨。
此刻衆人就想看看李傕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
李傕掃視了大帳一圈,將衆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他明白衆人的意思了。
李傕不再遲疑,快速地把佩劍收回到劍鞘裏,然後拿過皇甫堅壽聖旨仔細地看了起來
郭汜等人見狀,也紛紛圍了過來,擠在一起,都想看看這份聖旨。
果然不出衆人的所料,聖旨上面的的確確寫着只要李傕等人願意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以後報效朝廷,服從朝廷的調令,就赦免李傕等一衆西涼將士以及士兵們的所有罪責。
當然在聖旨的尾部也少不了畫大餅,比如說什麼封侯拜相,衣錦還鄉等。
李傕等人看完聖旨後,他們並不關心畫大餅的部分,他們只關心自己以及自己在長安的家人們的安危。
他們只是相互對視了一眼,就明白他們的此刻的想法,心中頓時有了打算。
皇甫堅壽看着衆人的表情變化,嘴角不經意浮現了一絲令人難以察覺的笑意。
看來,這件事成了!
正當李傕準備開口說話的時候,突然又有一個西涼士兵小跑進來,彙報道:“啓稟諸位將軍,討虜校尉賈詡回來了,現在就在大營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