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馮芳:我終於成了袁敘的岳父
一臉老淚縱橫的馮芳和田豐等一衆南陽郡文武一同站在城牆之上,遠遠地看着自己家女兒出嫁的車隊在一支兵馬的保護之下,帶着不少的嫁妝,正在向襄陽的方向緩緩駛去了。
沒錯,馮芳的女兒終於要嫁給了袁敘。
不過此時此刻的袁敘,他還在接手廬江郡地盤中,等廬江郡到手之後,袁敘還要前去揚州,見見黃忠、蒯越等人,纔會回到襄陽,最後納了馮芳的女兒爲妾。
對於自己女兒出嫁,馮芳長鬆了一口氣,他的心中是無比的激動,不由地暗道:“我終於成爲袁敘的岳父了!我是袁敘長輩了!這樣一來,袁敘就不可能殺我了。哈哈哈!”
雖然當初袁敘的確是當面口頭承諾:只要馮芳老老實實當這個名義上的南陽太守,那麼袁敘就不會殺他。
但是曾經也在官場上混過,還被囚禁多年的馮芳早就醒悟了。
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就是白紙黑字的紙質承諾書都不管用,更何況是袁敘的口頭承諾。
這種保命的承諾只會建立在袁敘覺得馮芳還有用處的時候。
如果袁敘覺得馮芳沒有用了或者說想要馮芳死的話,照樣說會殺了馮芳。
溺水、病亡這些理由都可以用在馮芳身上。
所以在自己女兒沒有嫁給袁敘之前,馮芳還活着心驚膽戰的日子。
但是從今天開始就不一樣了,馮芳已經成爲了袁敘的岳父,就不可能被袁敘所殺。
當然這一切都是馮芳的一廂情願而已。
畢竟袁敘想要殺一個人,辦法多的是。
比如溺水、病亡等這些“意外”情況。
(對此,董卓有話要對馮芳說:說得好像誰不是袁敘的岳父一樣,這小子手黑得很!)
……
另一邊,經過一番暗箱操作操作之下,傳國玉璽終於到了袁術的手中。
而相對應的,廬江郡全境外加九江郡的合肥到歷陽以東的地盤爲已經全部都歸袁敘所有。
袁敘意氣風發地站在合肥的城牆之上,目光眺望壽春的方向,心中暗道:“這九江郡馬上也要是我袁敘的!袁術接下來就看你的表演了!”
袁敘率衆成功接管了廬江郡等地之後,並沒有馬上就回襄陽。
畢竟來都來了,也要去一趟揚州,見見駐守在這裏的黃忠、蒯越等人,另外還要處理一件要事。
袁敘帶領着典韋、許褚等一衆親衛軍順江而下,很快就得到了揚州水軍的接應。
袁敘這次來揚州要處理的就是揚州水軍存在的問題。
現任的揚州水軍都督是周泰。
不過周泰有個不算光彩的履歷,那就是當過水寇——九江賊。
雖然周泰的出身不好,但是袁敘卻直接任命他爲揚州水軍的都督,凌操、董襲爲副都督協助周泰。
袁敘知道周泰的爲人忠勇,值得信任,就委以重任。
正所謂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周泰心中感動不已,對袁敘那叫一個忠心耿耿。
周泰出任揚州水軍都督以來,唯纔是舉,力求讓揚州水軍壯大起來,不辜負袁敘對自己的厚望。
周泰也招攬了不少以前的兄弟加入揚州水軍,不過周泰並沒有徇私枉法,也是經過嚴格篩選合格的才能留下來。
不過也正是袁敘重用水寇出身的周泰出任揚州水軍,直接造成了揚州水軍內部的問題。
揚州的世家大族對周泰不服,因爲世家大族想要塞人進水軍,卻被周泰給刷下來了不少人,甚至還剔除了一些以前就是揚州水軍的世家子弟,使得揚州世家大族對周泰極其不滿。
這也造成了揚州的世家大族對周泰不滿,幸虧黃忠和蒯越都力挺周泰,再加上週泰當初是顧雍推薦給袁敘的,這才使得世家大族不敢在明面上亂來,只能私下耍小手段。
當袁敘和揚州衆文臣武將相見的時候,只見一個極其雄壯的身影大跨步地走上前。
來人正是袁敘手下第一大將黃忠。
黃忠一看到袁敘,當即熱淚盈眶地高聲道:“忠拜見主公。”
袁敘急忙上前扶起黃忠,同樣也是一臉動容地說道:“漢升,好久不見了!”
想當初黃巾之亂的時候,袁敘還是隻是一個騎都尉,黃忠就已經加入了袁敘麾下;時至今日袁敘已經成爲了縱橫南方的霸主。
可以說,黃忠他見證袁敘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個位置。
安撫完黃忠,旁邊還有一個蒯越也不能偏心。
袁敘和蒯越也是君臣之間一番感人肺腑的寒暄,使得蒯越也是感動不已。
黃忠、蒯越一武一文爲袁敘鎮守揚州,實爲袁敘的心腹之人。
剩下的周泰、凌操、董襲、賀齊等人,袁敘也是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態度,一一安撫過去。
正好趁着揚州的文臣武將基本都在,袁敘拍了拍周泰的肩膀,正色道:“幼平,我把公奕(蔣欽)調到了長安去,揚州水軍的重任落在你身上了。”
“辛苦你了!”
周泰當即朗聲道:“主公如此信任泰,泰無以爲報,唯有爲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袁敘點頭道:“好!”
隨即袁敘解下腰間寶劍,放在周泰面前。
周泰見狀,急忙單膝下跪,雙手接過袁敘手上的寶劍。
袁敘正色道:“我麾下共有兩支水軍,一支駐守在襄陽;另一支則是有你帶領駐守在揚州。”
“雖然現在水軍沒有戰事很久了,但是這兩支水軍,我將來必有重用,幼平你可不能讓我失望!”
“如果有人阻礙水軍的發展,你直接用此劍斬之!”
面對袁敘給周泰“先斬後奏”的特權,在場的衆人,頓時大喫一驚。
因爲這個特權連黃忠都沒有。
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揚州的世家大族明白這是袁敘在警告他們。
不過袁敘也知道要打一棒給個棗,不能逼得太狠,要溫水煮青蛙。
於是袁敘也讓蒯越適當地提拔了一些揚州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以表示安撫之意。
例如:張家的張允,這個張允跟劉表的外甥張允不是同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