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一千副棺材
緊接着甄堯就端詳着甄深的面部表情,想試圖從甄深的微表情來判斷甄深說得到底是真是假。
“袁熙娶妻”這條消息的確是有點出乎甄堯的意料之外。
因爲在他出發之前,得到中山甄家的情報裏面可沒有這一條。
這個不能怪冀州的情報機構,畢竟現在的冀州的情報機構重心還是放在袁紹以及他手下文臣武將,還有劉協和一衆朝臣身上,對袁熙的關注比較少點。
而且就算要着重關注袁紹的兒子,也是關注長子袁譚,或者是袁紹最喜歡的三子袁尚。
袁熙屬於次子,身份上不如袁譚;受袁紹喜愛的程度,袁熙又不如袁尚。
所以袁熙的關注程度很少,只要袁熙不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一般是不會注意他。
不過“袁熙娶妻”這件事上,甄深還真沒有說謊。
因爲這一切全部都是袁熙一個人自作主張,就連他父親袁紹都不知道這件事。
原來自從荊州一別,袁熙雖然極力剋制住對自己,但他還是時常對甄宓念念不忘。
於是袁熙回到冀州之後,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想讓袁紹幫他下一份聘禮,不過這份聘禮可不是娶甄宓,而是袁熙娶甄宓四個姐姐其中的一位。
袁熙是這麼想的:既然娶不到甄宓,當不成她的丈夫;那就娶她姐姐,當她的姐夫。
不過對於袁熙特殊的想法,一切都是事與願違。
因爲袁紹已經從逢紀口中得知了他們一行人在荊州的事情;所以當袁熙說出下聘禮的時候,袁紹瞬間惱羞成怒,十分不客氣地把袁熙給臭罵了一頓。
罵了一頓,這事還沒有完。
袁紹還是十分嚴厲地警告袁熙,不要把心思放在這男女感情上面,多放在天下大事上面。
袁紹一直以爲,這次荊州之行的失敗,完全是因爲袁熙對甄宓表現出愛意,所以惹得袁敘心中不滿,才導致了一切的發生。
袁紹絲毫不覺得是自己當初搶了劉協所造成的。
現在的袁紹頭疼的問題很多,幽州有公孫瓚未滅,豫州有袁術稱帝、荊州的袁敘和馮芳兩人跟袁紹關係很僵。
但袁熙畢竟是自己兒子,罵一頓,警告一下就算了;這要是換成其他人,那就不是罵一頓、警告一下可以翻篇了,說不準要讓其他人負荊請罪,去荊州求袁敘原諒。
不過袁熙卻不死心,他心裏還想惦記着這事。
於是他就覺得既然甄宓的親姐姐娶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那就娶甄宓的堂姐。
於是乎,袁熙找了一個時間就去找了甄深,說自己要娶甄家女子爲妻。
甄深一聽,袁紹的兒子要娶甄家的女子,當即表示要把所有未婚的甄家女子全部叫來中山,然後供袁熙挑選。
袁熙心中還是想着看看能不能挑選一個跟甄宓相貌相似的甄家女子,然後以解自己心中的相思之苦。
只是還沒有等袁熙挑選,就被袁紹給召了回去。
因爲那個時間段,正好發生了袁術稱帝的事件,轟動全天下;所以袁熙又被袁紹連夜叫了回鄴城去。
以至於這件事情有些虎頭蛇尾,知道袁熙要娶甄家女子的事情並沒有多少人知曉。
甄堯不知道這件事的真實性,又沒有從甄深的表情裏看出什麼。
於是經過短暫的沉思之後,甄堯便故作輕鬆地笑道:“叔父,你不會覺得袁熙是真的想娶甄家女爲妻。”
甄深聞言,立刻反駁道:“袁熙他親口所言,怎麼會有假!”
甄堯搖頭道:“如果袁家的公子想娶妻,你覺得還需要他親自上門嗎?”
“再者說,以大將軍現在在冀州的地位,如果他的兒子要娶甄家女子爲妻,那麼現在整個冀州應該是人盡皆知;而甄家此時此刻也應該是門庭若市,很多人來巴結叔父你纔對。”
“可是,依小侄來看,現在好像並不是這個情況。”
“不會是袁熙在醉酒之後,胡言亂語的話,叔父你卻當真了?”
甄深聽到甄堯的話,頓時眉頭一皺。
他早就想過這些漏洞,但是他不願意面對罷了,現在被甄堯提了出來,心中當然是一陣不痛快。
甄堯發現了甄深面部表情的變化,當即抓住機會,又繼續“火上澆油地”說道:“再者說了,袁熙作爲大將軍的兒子,名門望族出身,怎麼可能不知道娶妻的流程。”
“想要娶妻不應該要派媒人上門納采嗎?”
“哪裏有袁熙本人親自前來的道理,這根本就不符合禮數。我看分明就是袁熙來戲耍叔父你。”
“再者說了,像袁熙這樣出身,婚姻之事哪裏由得他做主,一切都是大將軍說得算。”
“大將軍不開口,就算袁熙真心想娶妻,那又有什麼用!”
良久之後,甄深看了甄堯一眼,心中暗暗有點小震驚道:“沒想到,當年的小子,現在竟然有如此口才,這讓我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嗯,等等,不對啊!”
甄深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一直被甄堯牽着鼻子,糾結於袁熙娶妻的真實,全然忘記了甄堯是想讓自己給張燕提供糧草。
當下甄深經過頭腦風暴,回了回神,思考了一下,想要扳回一局。
只見甄深突然臉色一變,撇開了“袁熙娶妻”這個話題,只是冷峻地說道:“今天你不管這麼說,就算袁熙想娶甄家女子這件事是假的,我也不會答應給張燕這個賊子送糧草的。”
“還有一點你來說說看,如果我把剛纔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大將軍,你來猜猜看,你還能不能走出這冀州?”
甄深想通過威脅甄堯,讓甄堯自亂陣腳。
但甄深小瞧甄堯,甄堯臉上看不到任何的懼意,反而大笑了起來道:“叔父,你可能還不知道,我在荊州打造了整整一千副的棺材。”
“其中有一副棺材,是我留給自己的;剩下的九百九十九副的棺材,我想應該夠躺叔父這一房的所有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