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9章:正副丞相,開啓百召

作者:秦昊


  :正副丞相,開啓百召

  對於一國而言,大將軍是武將之首,而丞相自然就是文臣之首。

  大秦將領之中,白起是公認的武將之首,那大將軍之位自然非他莫屬。

  至於文臣之首,前文也提到過了,大秦暫時沒有公認的文臣老大。

  至於被嬴昊有意拔高,和白起對壘的賈詡,他顯然並不適合當丞相,所以也只能另擇他人。

  帝國首相的位置太重要,嬴昊必須慎之又慎,而他心中其實也有四個人選,分別是:荀彧、韓非、諸葛亮、王猛。

  荀彧無論是功勞,還是資歷,乃至影響力,都很適合當帝國的第一任丞相,只可惜他曾經站錯過隊。

  荀彧還在朝中就職之時,可是劉協的鐵桿支持者,寧死都要忠於漢室的那種。

  要不是嬴昊將荀彧調離洛陽,並安排了荀衍等人去制衡他的話,帝黨之亂是死亡的漢臣名單中,肯定要填上荀彧的名字。

  所以嬴昊貶謫荀彧,其實也是救了他一命,對荀彧,嬴昊真的是仁至義盡了。

  荀彧在經歷了被貶生涯後,已經對大漢徹底死心了,如今自然是終於嬴昊的,只是他畢竟留有政治瑕疵。

  所以,在有其他人選的情況下,荀彧要想當首相的話,自然是要往後排的。

  至於韓非,在政績方面相當耀眼,憑心而論是很適合當首相的,但他沒有任何軍事方面的建樹。

  後世丞相自然不需要軍方背景,但開國首相的話,若是沒有軍方支持,執起政來必定束手束腳,所以有韓非也同樣要往後排。

  也就是說,最終大秦的首相人選,要在諸葛亮好王猛之間產生。

  王猛是嬴昊的第一個謀士,而諸葛亮則是嬴昊的師兄。

  兩人都是全能型的文臣,就屬性而言,幾乎沒有短板,而且所立的功勞也都差不多,都可以承擔首相的重任並且負重。

  要在這兩人之間做出選擇,哪怕是嬴昊都感到極爲糾結,可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王猛。

  諸葛亮在內政方面的建樹遠不如王猛,但在軍事上的功勞卻比王猛要大,之所以會在這次首相的爭奪中落敗,主要還是因爲他投靠的時間太短了。

  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歸秦的?是在第三次河套大戰時期,至今也不過三四年罷了。

  而王猛又是什麼時候投靠嬴昊的?是在雁門大戰期間。

  那時的嬴昊也才十四歲,而現在嬴昊已經二十五了。

  這十一年來,王猛被嬴昊掰成兩個人來用,又是掌軍又是執政,先後治理了南陽、荊北、司州、河套、幷州等地。

  毫不客氣的說,王猛在內政方面的功勞,絲毫不比韓非和荀彧遜色,要是有諸葛亮那樣的軍功的話,他就是公認的大秦文臣之首。

  可惜的是,王猛被嬴昊定位成治理地方的文臣,所以顯然很難獲得領軍的機會,少有的幾次領軍,還是敵人來攻才被動領軍。

  而諸葛亮則在給嬴昊當軍師,獲得軍功的機會自然也就多,僅僅在這三四年的時間裏,他就親自指揮並打贏了數場大戰。

  所以,王猛在軍事上不如諸葛亮,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諸葛亮在資歷方面差王猛太多,而且也沒有多少執政經驗,若是擔任帝國首相之位的話,肯定是難以讓那些老臣服衆的。

  王猛則完全沒有這些顧慮,他不但有豐厚的執政經驗,而且在軍事方面的功勞也不小,所以選他當首相的話,大秦文武兩派也能夠都服氣。

  得知首相人選是王猛時,荀彧和韓非都一點都不意外,好似早就預料到了一半。

  至於諸葛亮,臉上則露出失望之色,畢竟那可是大秦第一任丞相,他當然也想要當,但也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能夠接受王猛成爲丞相。

  “韓非,荀彧何在?”嬴昊又叫道。

  “微臣在。”

  韓非和荀彧一起站出,嬴昊則道:“朕命你二人分別擔任左右副相一職,協助王猛丞相共同管理六部。”

  “遵旨,謝陛下信任。”

  兩人齊聲拜謝。

  三省六部制之下,哪怕相權已經被一分爲三,可還掌控着權限最大的尚書省,所以相權依舊是一頭龐然大物,必須要進行制衡纔行。

  嬴昊設下丞相掌控尚書省的同時,又是六部之中選擇兩部尚書擔任副相,這樣既能丞相和兩位副相之間就會相互輔助相互監督,既制衡丞相的權利,又能讓文官晉升丞相有了一個良好的渠道。

  在這套體系下,也就是說,今後凡是要成爲丞相的人,必先成爲六部尚書之一,而六部尚書之間還要相互競爭,只有政績最優秀的兩個才能當副相,進而爭奪丞相之位。

  在這套體系之下,通過層層提拔,打敗了無數競爭對手,而被選上來的丞相,絕不可能是無能之輩,這樣也能保證首輔的執政能力。

  除此之外,關於丞相的任期,自然不可能是終身制。

  嬴昊想要五年一評選,乾的好的丞相就在幹五年,但最多隻能幹十年,十年後必須卸任,以防止相權做大,但若是年紀允許的話,也可以參與下一屆的丞相競爭。

  如此間斷執政的話,也能防止相權過大,起到維護皇權的作用。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如今大秦不過初立,就已經有了最爲先進的三省六部制,在所以制度上面不宜大變。

  治大國如烹小鮮,當如是也。

  嬴昊之所以沒選諸葛亮當副相,自然是因爲王猛被調入朝中爲相,他空出來的位置需要諸葛亮補上。

  諸葛亮既能統兵,又能治理地方,下放到地方幹上個幾年,等回朝之後,就是下任丞相最有利的競爭者。

  嬴昊這是把諸葛亮當成下任丞相在培養呢。

  “擬旨,命諸葛亮擔任冀州刺史,房玄齡擔任幷州刺史,公孫鞅擔任幽州刺史,文天祥擔任河套刺史,張九齡擔任荊州刺史,王安石擔任司州刺史,秦政擔任雍州刺史,秦疾擔任涼州刺史。”

  嬴昊一臉任命了八個刺史,除了秦政和公孫鞅是平級任命之外,諸葛亮、秦疾和房玄齡是直接空降,而文天祥、張九齡和王安石則是從別駕晉升。

  商鞅原先就是幽州刺史,但他的這個幽州刺史是暫時的,畢竟當時情況特殊,沒人比他更適合穩定局勢,單輪功勞和資歷而言,商鞅還達不到當刺史的程度。

  可如今嬴昊正式任命商鞅爲幽州刺史,這說明大秦認可商鞅在幽州的功績,哪怕他資歷淺薄也一樣越級提拔他爲刺史。

  在大秦官場之中,商鞅或許是除張儀之外,官職晉升速度最快的人了。

  人家都是縣令(縣丞)、太守(郡丞)、刺史(別駕),一級一級的往上升,而他連太守都沒當多久就直接晉升刺史。

  這也就是商鞅的能力超羣,外加幽州地區情況特殊,否則就算是嬴昊有意提拔,也不可能讓商鞅升的這麼快。

  不過這次被任命爲刺史之後,商鞅肯定是要沉寂很久的,不將河北四州的刺史都當一遍,估計是難以回朝入六部繼續晉升了。

  敲定了正副丞相、六部尚書,以及八大刺史的人選後,嬴昊並沒有繼續任命官員,畢竟早朝的時間有限,而大秦職場的空缺衆多,比如六部各司,要是都在早朝上任命的話,那時間根本不夠用,所以嬴昊只能挑重點的來。

  “啓稟陛下,唐國使者李商隱,希望陛下儘快於秀寧公主完婚。”張儀彙報道。

  “他們倒是比朕還急。”

  嬴昊冷笑起來,隨即道:“告訴唐使,朕會盡快和秀寧完婚的,不過唐國要送上一份嫁妝,就龍泉劍吧,朕很喜歡。”

  “遵旨。”張儀應道。

  “啓稟陛下,開國閱兵之後,魏宋吳三國見識到了我大秦的軍威,也起了和大秦聯姻的打算,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賈詡笑着說道。

  很顯然,閱兵式的效果出來了,魏宋吳都被嚇到了,所以趁着現在兩國關係好的時候趕緊聯姻,萬一未來真的被秦國給收拾了也好有個臺階下。

  “如此好事,我大秦有拒絕之理。”

  嬴昊笑了起來,問道:“宗室之中還有很多年輕俊傑尚未婚配,魏宋吳三公想把女兒嫁給誰啊?”

  “額,他們並非是想和宗室聯姻,而是想和陛下您聯姻。”

  聞言,秦昊不由一怔,他都已經和夏侯氏聯過姻了,曹操還要把女兒嫁給他?

  至於趙匡胤?嬴昊和他平輩相交,現在他想把女兒嫁給自己,當自己的岳父,今後不久平白矮上一輩了嗎。

  至於孫堅,若嬴昊麼有記錯的話,他應該只有一個女兒,那就是孫尚香,可如今孫尚香還未成年吧。

  “太傅,魏宋吳三國真的是要和朕聯姻?要把女兒嫁給朕?這裏面沒有搞錯吧?”

  嬴昊一臉鬱悶的問道,他並不反對政治聯姻,也早就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但這三門聯姻明顯不太靠譜啊。

  “沒有錯,聯姻一事,猛與賈太傅多次確認了,魏公和吳公都想將女兒嫁給主公,至於宋公則是嫁妹妹。”王猛笑着回答道。

  “可是趙匡胤他有妹妹嗎?”

  “有的,趙國公主趙靈兒,年罰前儷つ晡渙謝ò袂叭拿廊恕!

  “趙靈兒?”

  王猛不說,嬴昊都快把這人給忘了,百美召喚時卻是有這位,並且還被植入成了趙匡胤的幼妹,如今看來趙靈兒也已經成年了呀。

  “罷了,和這三國聯姻之事,就由丞相你去談吧,朕沒什麼意見,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聯姻的公主必須成年。”

  “臣遵旨。”

  商議完聯姻之事後,在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其他事務,嬴昊的第一次早朝也就此結束。

  至於其他的政務,比如六部各司的任免,並不需要都在早朝上直接說,等退朝後嬴昊發一道摺子效果也一樣。

  整整忙了一個上午後,嬴昊來到御書房休息,而御膳房也送來了美味的御膳,共有三十六道菜,都是由御廚陳邦鈴和她的兒子劉昴星親手烹製。

  美美的喫頓午飯後,嬴昊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享受着美貌侍女按揉的同時,心中卻對系統下令道:“系統,朕要開啓召喚。”

  閱兵式之後,蜀楚隋已顯露出畏懼之態,而魏宋吳三國求着要聯姻,可見當前局勢已經穩定了,接下來大秦只需修養生息恢復國力就行了,所以此時開啓下一輪召喚的影響也最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