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出頭
秦國同很意外,他完全沒想到楊維天竟然會這麼態度堅決的支持徐君然。
對於秦國同來說,他對徐君然的態度是打壓,自然是因爲他覺得,徐君然在武德縣已經沒有了什麼依仗,自己完全可以隨意拿捏他。而對待楊維天卻不能像對徐君然那樣,因爲楊維天雖然剛剛擔任縣委書記,但身後卻有市長朱逸羣的支持,最關鍵的是,楊維天名義上是縣委書記,那可是武德縣的最高領導人,秦國同可以嘗試架空他,但是絕對不敢公開反對楊維天的意見。
這個年代,黨委領導政府,如果一個縣委書記跟縣長髮生衝突了,那麼不管怎麼樣,最後倒黴的肯定是縣長。
所以從始至終,秦國同都沒有想過正面跟楊維天對抗,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徐君然的這個事情,打擊一下楊維天的威望,以便於自己今後開展工作。
他跟嚴望嵩不一樣,嚴望嵩在武德縣的威望很高,幾十年下來的結果就是他可以指着任何一個縣委常委的鼻子罵,但秦國同是沒有那個資格的,所以他跟楊維天的相處模式,只能是小心翼翼的戒備着彼此,然後儘量擴大自己在縣裏面的影響力。
“楊書記,雖然現在不是以階級鬥爭爲綱的年代,可是,我們也不能忘本吧?”
鼓足了勇氣,秦國同看向楊維天,緩緩說道。
不管怎麼樣,他都必須要在常委們的面前顯示出自己的存在感來,否則豈不是要被楊維天一直壓制着。
楊維天眉頭皺了皺,看了一眼秦國同,然後看向徐君然:“徐君然,你有什麼要說的?”
徐君然站了起來,掃視了一圈縣委常委們,然後看了一眼秦國同,忽然開口對秦國同問道:“秦縣長,您也是咱們武德縣土生土長出來的,我想問問您,三年困難時期,您經歷過麼?”
秦國同一愣,會議室內一下子就變得安靜起來,氣氛也漸漸的有些緊張,在場的人可以說除了徐君然之外,都經歷了那三年困難時期,自然忘不了那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
官方的說法,1958年,由於華夏政府“一五”計劃超時間、超幅度地完成,導致上層對生產力發展進行了過度樂觀的錯誤估判,引起大躍進與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的“反右傾”鬥爭,導致無人敢於指出錯誤,加之1959年-1961年期間自然災害異常嚴峻,導致了這一時期華夏發生驚人的危機。但是,從後世而來的徐君然卻很清楚,直到幾十年之後,仍然沒人能提供確鑿的原始天氣數據證明三年期間全國發生嚴峻自然災害,而更多的證據表明,三年期間沒有大規模自然災害。饑荒最爲嚴重的省份書西川更是風調雨順。
“這有什麼,那幾年的年景不好,出現困難是難免的。”果不其然,徐君然提起這個,秦國同咳嗽了一聲就開口辯解道。
冷笑了一下,徐君然看向秦國同,淡淡的說道:“秦縣長,我今年二十一歲,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但我卻從鄉親們的嘴裏面聽說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說着,他看向在座的常委們,平靜的問道:‘相信,在座的領導們,應該也經歷了那段日子。請問,那個時候,真的能畝產萬斤糧食麼?真的能放那麼多衛星麼?“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當中,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徐君然很清楚,所謂三年困難時期是因爲1958年中央提出一年糧食增加一倍的口號,因而導致各地掀起“浮誇風”,各級幹部嚴重誇大、虛報糧食產量所造成的。由於施行統購統銷的關係,農村除了口糧、種子、飼料以外的糧米全須上繳,而糧食則交由人民公社的公共大食堂負責,農民不能儲糧。當中央派員到地方徵收糧食時,是以地方幹部上報的嚴重誇大的糧食產量來計算徵收量的。徵收量大大超出實際糧食產量,地方幹部爲了填補缺口,逼迫農民將原本應該留下的口糧、種子、飼料“三留”也全都上繳。於是各個農村的糧食短缺,公共食堂無米下炊,導致了嚴重的饑荒,有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人喫人的現象。
而這些東西,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
“徐君然同志,你這是什麼意思?”沈勇敢有些不滿意的呵斥道,他是宣傳部長,那種大肆宣傳的事情,他自然是沒少做。
徐君然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的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