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做官要謹慎(求收藏訂閱!)
無奈之下徐君然看了一眼楊維天,緩緩吐出了自己的殺手鐗。
徐君然很清楚一個事情,那就是如今的華夏,正處於一個摸索探索改革開放合適方法的時期,說的明白一些,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最高首長的貓論提出之後,各地對於改革開放的種種摸索層出不窮。而這些所謂的探索,自然是有失敗有成功的,可問題在於,所謂的“經驗”,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有成功的範例,一個新的思路提出來,只要理論上具備了可行性,現階段那就是很了不得的“政績”,爲解放思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說的直白一些,某一種思路也許未必要在當時見成效,只要以後有人按照這種路子走,然後取得了真實可見的成績,那麼作爲第一個提出這種模式的第一人,楊維天所獲得的政績,將會是無法想象的。
這就好像徐君然最早提出摸着石頭過河的想法,在李家鎮公社搞集體所有制經濟一般,只要以後集體經濟發展起來,就必然有徐君然這個抹不去的功勞。
對於任何一個官場中人來說,這都是難以割捨的東西。
官場中人發表意見,口頭禪總是“個人看法”。不同人說“個人看法”。意思大不一樣。通常下級在上級面前是謙虛的意思;上級在下級面前說個人看法,看上去也是謙虛的意思,其實是強調個人權威了。
徐君然剛剛對楊維天說的話,也是緊扣着一個主旨,那就是這些東西,不過是自己的個人看法,如何定奪還要書記您來做主。
歸根結底,是因爲徐君然考慮的很清楚。做官的人,總是不隨便接受別人的勸告。尤其是下級官員的勸告。總接受別人的明示、暗示,會被認爲是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自己給楊維天的印象深刻。證明自己有能力就可以了,至於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應該交給楊維天。
果不其然,楊維天琢磨了好半天,最後才緩緩點頭道:“我再考慮考慮,你抽空弄個計劃書給我,我看看再說。”
他也不是那種衝動的人,這事情事關重大,必須要慎重再慎重之後才能夠決定。雖然徐君然描繪的前景不錯。可楊維天早就過了那種被人幾句話就忽悠的神魂顛倒的年紀,他所要考慮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徐君然也不介意,點點頭:“我看您還是先給市委領導打電話吧。”
楊維天笑了笑:“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麼做。”
徐君然起身告辭,準備離開楊維天的辦公室,楊維天想了想對徐君然道:“對了,你有空去一趟縣冶金廠,小蕭提出要把這個廠子像李家鎮公社承包縣啤酒廠一樣承包給王家莊公社,我覺得還得你過去把把關。”
官場上的領導,重要的不是凡事都親歷親爲。具體實施。而是要按照工作程序,把各方面的關係協調好,以造成對自己更爲有利的局面。至於領導藝術,無非就是拉幫結夥,籠絡人心的藝術。至於工作能力,各人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制勝的法寶,用不着鋒芒畢露。領導的才能主要體現在用人上。華夏自古以來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知人善任的說法。
楊維天既然敢在上面的重壓之下還想着保護徐君然,除了因爲徐君然的能力確實得到他看重,也是爲了讓徐君然爲自己所用。
在官場混。首先要練就一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火眼。
徐君然自然是有着這樣一雙慧眼的,他很清楚楊維天的用意,也知道,只要自己表現出來足夠的能力,起碼楊維天還會像現在這個樣子保護自己,因爲只有依靠自己,他楊維天才能夠在武德縣這片土地上,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官場畢竟不同於商場,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間,那是一種心照不宣。官場上講就的是啓承轉合,領導的水平和藝術全在於處世要輕重照應,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輕易不讓人看出其中的半點玄機。不管是楊維天還是徐君然,都可以說是深諳其中三昧。
徐君然聽到楊維天的吩咐,恭敬的點點頭:“書記放心,我馬上就去辦。”
離開楊維天的辦公室,徐君然臉色平靜,他很清楚,楊維天只要看了自己的計劃書之後,就一定會同意以公路未來幾十年的收益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