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831計劃
時間已經來到了中午時分,王燁和薩特勒喫過午飯之後,薩特勒回去和他的隨行團隊開會去了,因爲明天就要回燕京,後續還有大約兩天時間的會議,最後他們就要啓程返回沙特,結束此次的訪問了。
下午兩點鐘,薩特勒和他的團隊開會去了,而王燁則在自己的辦公室裏,見到了剛剛午睡片刻結束的兩位領導。
“怎麼了?你小子神神祕祕的?”
“難道有什麼大事兒嗎?導彈艇?導彈艇也用不着這樣吧?”
坐下來之後,周金烈老人笑呵呵的如此說道,而魏青山老人則目光凝重,似乎嗅到了不同的意味。
王燁的辦公室,在整個辦公樓裏面,屬於正常情況下保密程度最高的地區,除了隔壁的值班辦公室,上下左右斜對角,那些房間都是各種資料室,也就是正常根本不會有人,進去就需要打報告的那種。
而這些方案,一定程度的杜絕了上下樓層左右房間偷聽到聲音的可能,更不用說就在半個小時之前,王燁就命令白亭玉啓動了最高保密的流程,整個辦公室四周都經過了寸頭青年們嚴格的檢查,所有人都被暫時請離了。
隨後,王燁親自給兩位領導泡茶,然後坐下說道:
“確實有兩個事兒,想要和領導彙報一下。”
“這兩件事,和導彈艇或許有點關係,但是這不是重點。”
聽到王燁這麼說,魏青山和周金烈兩位領導的表情都嚴肅了起來,然後王燁才繼續解釋說道:
“第一件事,是關於咱們軍工系統的。”
“前一段時間,我們不是測試了我們自己搞的13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嗎?本來我覺得這個項目應該不至於這麼快進入測試流程,就比如炮彈方面,我們當時還是存在一些小問題的,可能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解決。”
“最後是怎麼這麼快就搞定的呢?”
“這件事,還要從十二月底,我們牽頭舉辦的魯齊省全省工業產業鏈大會說起,那天來的主要是各個國營廠,而省國防辦公室的梁主任,給我帶來了七位特殊的客人,是我們魯齊省其他的正在軍轉民的三線廠的廠長。”
“這幾位廠長,在得到軍轉民的命令之後,都比較惆悵,希望來我這裏取取經,最後我給他們出了不少主意,同時我們也算是達成了一個‘合作聯盟’,主要是指技術發展和生產協調方面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工作人員發現,彈藥廠那邊的技術,就能解決我們我們那枚130炮彈生產的幾個問題。”
“於是,我們的130坦克炮才能這麼快的進入測試流程。”
王燁的聲音迴盪在房間裏,魏青山和周金烈兩位聽的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最後王燁嘆了口氣感慨說道:
“最後,因爲這件事,我和項目委員感慨,搞科研不能閉門造車。”
“雖然我們聯合體有錢有人,現如今確實是掙了不少,但是絕對不能因此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畢竟咱們國內有多少研究院所和軍工廠?天知道里面有多少人才和寶貴的技術!或許他們掌握的某種技術,正是我們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苦苦搞不定的!”
伴隨着王燁的解釋,在場的兩位領導,就已經明白王燁究竟想要說什麼了。
“按照你舉的這個案例,以我多年的經驗。”
“在咱們其他的單位,這種情況應該也確實是存在的啊!”
最後,周金烈老人作爲五機部、負責整個軍事工業的部門的領導,忍不住嘆了口氣如此說道。
而旁邊的魏青山老人則更加的嚴肅,直言說道:
“不是存在,我猜恐怕是廣泛存在的!”
“畢竟過去我們上下一盤棋,但是我們部委纔有幾個人?下面軍工廠研究所研究院有那麼多,相關技術怎麼可能都協調的萬無一失?”
“除了重點攻關的項目,恐怕有不少技術,就這樣被忽略了。”
那一刻,現場的氣氛稍微壓抑了一些,而王燁則略顯無奈的笑了笑,一邊給兩位添茶,一邊再次說道:
“如果說只是忽略了,其實也還好。”
“關鍵是,我舉個例子哈!假如我們死活無法攻克某個項目中某個小技術點,最終爲了整個項目的有序推進,不得不決定從國外採購相關小技術點,或者因爲國外不賣給我們技術,我們決定進口相關的產品。”
“最後等我們的項目上市了,結果過了幾年時間,機緣巧合之下我們才知道,隔壁的軍工廠當初已經攻克了這種小技術,您說這得多難受?多噁心人?多膈應啊!”
“關鍵外匯花了、隔壁廠的技術沒有門路,最後放棄了。”
“您說這事兒,算什麼?”
“要我說,這是對國家資源的極端浪費啊!”
聽到這裏的時候,這兩位領導臉上浮現出錯愕的表情,最後忍不住對視了一眼,看到了彼此臉上的苦笑!
因爲他們不得不承認,王燁說的這種情況,極有可能發生!
爲什麼?因爲現在國內開放了,認識到了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想方設法的進行彌補,而彌補的辦法,一邊是自主科研,一邊就是對外購買!
民用領域在購買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就比如之前的石油設備,軍用領域其實也在購買,就比如前幾年引入的英國的l-7線膛105毫米坦克炮技術,雖然這種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當時不算很先進的,但是國內差的更多,也是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
當然了,坦克炮是重點項目,出現這種技術遺漏的概率不大。
但是也不是所有軍工項目都是重點項目,而每一個大項目,其實是由無數小項目、小技術、小零件給組合起來,鬼知道里面有沒有哪一部分,國內早就搞定了,而總項目團隊根本不知道,爲了項目整體進度,不得已外購!
花了寶貴的外匯,買回來已經擁有的技術,簡直就是冤大頭行爲!
最後,王燁嘆了口氣說道:
“所以在發現這個情況之後,我和我們的委員們聊了聊,溝通了一下大家過去在研究所研究院的工作,發現類似的情況可能不少。”
“很多技術搞出來了,但是一時間也不知道用在哪裏,就這麼擱置了。”
“所以我琢磨,要不要咱們軍工系統,也像我們魯齊省的工業系統一樣,按照時間週期,搞一搞這個產業鏈大會,大家互相接觸接觸,聊一聊,可能大家交流過程中,技術就能查漏補缺,解決剛纔的那個問題。”
“甚至部委可以搞個索引,把大家的技術儲備,以標題和梗概的方式進行整合,方便大家彼此查詢,比如我們要搞個什麼產品,缺乏了什麼技術,我們可以先去這個索引裏面查一查,如果有的話,這不是萬事大吉?”
聽到王燁這麼說,頓時在場的兩位領導臉上浮現出一抹喜色,而王燁則自顧自的繼續說道:
“不過,這麼搞也有問題。”
“一方面就是保密,雖然咱們國內的技術,和世界的先進水平差距不小,但是兵者詭道也,不就講究個虛虛實實,讓敵人摸不清楚狀況嗎?所以哪怕是標題和梗概,也是需要嚴格保密的,再加上相當於把全國的技術都彙總了,其實存在風險。”
“另外一方面,就是各個研究所和軍工廠的‘利益’問題。”
“過去咱們是一盤棋,未來咱們上下還是一盤棋,但是棋子和棋子之間,我認爲得有‘距離感’,不能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類似咱們出口創匯的規矩,大家不能互相抄甚至白嘴兒要,這是不合理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這個大會辦成了,我們聯合體去參加了,我們看到這家軍工廠的技術好,那家研究所的技術好,然後我們都直接要過來,這也是不合理的,不利於激發各個單位搞科研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於進入良性循環。”
“我認爲,可以這麼搞,比如我們某個零部件生產不出來,其他軍工廠可以,那我們就應該花錢找人家代工,只要價格合適就行,而軍工廠拿了我們代工的錢,就有了企業利潤,就能繼續投入科研,這是正方向的循環。”
“如果某種技術,確實需要從研究所引入,那該掏錢就掏錢,我認爲這是合理的,或者也可以搞聯合研發,就像我們和魯齊省的其他三線廠那樣。”
本質上王燁說的這些內容,在幾年之後隨着五機部變成北方工業總公司,以及全國各種軍工廠的企業制改革,就會開始一步一步的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