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宋朝名臣(2)

作者:老朱喫飯
第350章宋朝名臣(2)

  寇準北宋政治家、詩人。性豪奢,爲人耿直敢言,正氣凜然。其善詩能文,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爲友,詩風近似,也被列爲晚唐派,以七言絕句最有韻味。

  寇準,文道境界:知命。

  文道素質:行政A+、農業B、商業C、文化B、治安

  精神天賦:直諫:寇準會直截了當指出君主的缺點和不當之處,若是君主不接受正確的建議,有概率讓君主強制性執行,但事後會受到君主厭惡。

  植入身份:審配好友,被舉薦成爲擔任遼東屯田校尉。

  寇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逼迫真宗御駕親征抵禦契丹二十萬大軍。

  景德元年秋,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開封,邊書告急,京師震動,宋廷君臣驚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張遷都以避風險。不少人主張南逃金陵或西逃四川。

  寇準力排衆議,堅持真宗皇帝親征。寇準推舉參知政事王欽若鎮守天雄軍,雍王趙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隨軍出征。

  宋真宗親自到澶州城,但不敢過河。寇準與高瓊力促真宗渡河,命令衛士把皇帝車駕駛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時,北宋軍民士氣大振。

  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徵性地巡視後,仍回南城行宮,把寇凖留在北城,負責戰事。

  宋真宗幾次派人探視寇凖的舉動,寇凖卻與知制誥楊億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寇凖胸有成竹的樣子,使宋真宗不再擔憂。這其實是寇準的策略,爲的是讓宋真宗放心。

  在與契丹的和談中,態度堅決,使原本的百萬賠償降低爲三十萬。最終促使澶淵之盟,促使北宋邊境百年和平。

  當然寇準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隻會做事不會做人。作戰期間他完全不顧同僚和宋真宗的面子,作風強硬,也因此在澶淵之盟之後,宋真宗反而疏遠了寇準。不久之後更是罷黜了宰相之職。

  ……

  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李綱,文道境界:知命。

  兵道素質【主修】:戰略A、戰術A、後勤A、選將A。

  文道素質:行政A、農業B、商業C、文化B、治安

  精神天賦:心堅。心志堅定不移。只要李綱認定的事情,堅定信念,李綱在沒有完成這件事情之前,各項屬性將會不斷提升。

  植入身份:上次文舉落第,經過一年時間在燕京圖書館學習後,覺醒精神天賦,得到盧植的舉薦。

  李綱建議十事,力主抗金,建設內政,擴大皇權。

  金軍大舉南侵時,李綱負責開封的防禦,組織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禦部署,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軍。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攻,轉而施行誘降之計。

  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欽宗罷官。由於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

  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之後,遂于靖康元年二月撤兵。開封守衛戰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李綱爲相後,針對當時與金在河北的戰事,認爲河北、河東是“國之屏蔽”,“料理稍就,然後中原可保,而東南可安”,希望通過招撫河北、河東兩地義軍、民間的力量成爲捍禦金朝的屏障。

  爲此,他建議“河北路置招撫司,河東路置經制司”,並舉薦張所、傅亮負責經營;推薦宗澤爲東京留守。

  此外,李綱還親自策劃防務,於沿河沿江沿淮置帥府要郡,嚴整軍政,號令嚴明;又提出募兵、買馬、募民出財以助兵費等措施以解決宋軍戰場上補給的困難。

  經過李綱一月有餘的苦心經營,“邊防、軍政已略就緒”,南宋政局逐漸穩定。

  但還是被南宋的乞和派拖後腿,被完顏構罷相。

  ……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父爲蘇洵,弟爲蘇轍,父子三人並稱“三蘇”。

  蘇軾,文道境界:神啓。

  文道素質:行政A+、農業A、商業A、文化S+、治安A。

  精神天賦:文采斐然:短時間內獲得創作靈感,創作詩詞歌賦、書法、繪畫。

  精神天賦:治水:加快修建水利工程的速度、質量,其修建的水利工程擁有更好的灌溉、防洪、漕運效果。

  植入身份:燕京學府學子,文采斐然,得到荀爽舉薦。

  世人皆知蘇軾的詩詞歷史上的地位,但蘇軾本人卻是一個大嘴巴,幾乎一生官運坎坷,以至於後世之人都認爲蘇軾是個李白式的浪子,沒有真正的治國任事之才。

  但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蘇門三父子,大蘇、小蘇、老蘇。

  老蘇蘇洵不用說,他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了兩個天才弟子,而大蘇蘇軾強於小蘇蘇澈,也是世人公認的。

  但蘇軾的強,不僅僅體現在他堪稱是絕世的詩詞天賦上,他的治事能力亦是頂尖。

  後來靖康之變,南宋爲什麼把都城定在杭州,而不是金陵。原因就是蘇軾在任職杭州的時候,將杭州建設的太好了。

  把幾乎淤塞的西湖挖了出來,再建三十里長提,這等工程在古代基本上都是勞民傷財的大工程,而蘇軾不僅幹了,而且乾的很出色,很風輕雲淡,乃至宋朝當世壓根就沒有人知道他乾的牛逼事兒。

  因爲他沒有向朝廷要一分錢,只是接着杭州旱災請求減免本地三分之一的米供。蘇杭之地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故而在北宋時期,蘇杭等太湖一帶的州縣不但擔負着很重的賦稅,每年還要強制向官府賤價售賣大量的稻米,以補充天下之缺糧地的不足。

  此謂之曰:米供。

  自蘇軾改造杭州西湖,並修整個整個地區的水利設施,徹底將杭州變成了江南第一福地。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時候杭州及其周邊地區正在鬧旱災,災民匯聚杭州,蘇軾一邊救災一邊搞工程,而最開始蘇軾的啓動資金只有公款兩千貫,以及自掏腰包的五十兩黃金。搞到最後杭州官府不但沒賠錢,反而賺錢了,最後剩下救濟款一萬多貫,米糧一萬多石。

  在古代能把救災搞基建工程能搞成這樣的,華夏上下五千年來也是沒誰了,想想就離譜。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