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大秦遺產
這些天的劉華在送出了邀請函之後,就沒去管這件事情了,而是在忙着接手大秦遺產。
雖然劉華很希望能和平解決封王事情,將天下的力量轉爲向外開拓,但劉華也從沒有寄希望在談判上。
畢竟自己缺少的能夠治理整個天下的秦吏集團,而不是缺少能夠鎮壓天下的軍事武力。
如今的自己就是面對戰力全開的項策羽都不帶怕,真要打那打就是了!
當然打完之後,劉華感覺項堅說不定會死,但自己在關中的根基怕也是完了,到時候只能退回冀州,再做打算。
畢竟自己在關中的軍隊核心也不過只是十萬漢軍。
至於後續收攏過來的秦國的軍隊,劉華對他們的評價也就只是搖旗吶喊的雜兵而已。
畢竟大秦這時候被滅國,秦國人這時候都處於渾渾噩噩中。
不過若是交給韓信在戰場打過幾輪應該就能成爲正規軍了。
有人因爲面子不想投靠劉華,有人唾棄投降劉華的李靖、趙賁和楊熊,也有人選擇跟劉華合作。
總之,因爲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定論,大秦宗室也沒有什麼人站出來搖旗吶喊,說什麼驅除劉華,再建秦朝之類的,所以一時之間,秦人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對待劉華。
只不過劉華來到咸陽後,也沒做什麼壞事,咸陽百姓自然習慣性接受了政府管理。
畢竟,趙高管理的實在太爛了,劉華只要維持在正常水平,兩相對比下,就能把大秦民衆的好感度刷爆。
只不過,劉華非常清楚,不論自己未來打算用大秦做什麼,現在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增強自己軍隊的戰鬥力。
衛青去尋找糧食,很快便回報在阿房宮中儲備了大量糧食,其豐富程度甚至能夠供養整個咸陽一年有餘,而整個咸陽人口哪怕趙高與秦二世瘋狂的作,依舊還是有五十多萬。
可以說,僅咸陽這一個城市,便頂得上整個大秦五分之一的人口潛力。
隨着糧食統計而出,劉華不由鬆了一口氣,接着沮授找來大秦的鐵官司馬昌。
司馬昌告訴劉華想要武裝整個漢軍的十萬具的青銅甲那是真沒有,就算秦國重步兵的青銅甲,一年產量也沒超過一千件,甚至要生產這些青銅甲,還要停了其他金屬項目纔行。
畢竟秦軍也不是全員都是重步兵,說穿了也不過只是幾支秦重甲精銳而已。
見到這,劉華覺得這鐵官也沒什麼用,感覺要不撤了,換個能幹事的上來。
不過,也許是感覺到生存危機,司馬昌倒給劉華指出了另外一條道路。
雖然鐵甲金屬甲的這些鎧甲產量不夠,但皮甲卻是有,而且是牛皮製作出來的。
這些牛皮甲主要是當初蒙恬擊退匈奴後,從匈奴手中奪過來的牧牛,其中有很大部分因爲不習慣長城這邊的水土被養死掉了。
當時便用這些牛皮製作出不少牛皮甲,差不多到了現在才完成了所有的工序,給步兵用效果相當的不錯,而劉華自然是笑納了,這些皮甲便是能夠拉高普通士卒數個檔次的生存力!
尤其衛青看起來挺喜歡穿着這牛皮甲的,他比劃了幾刀,的確相當的舒適。
劉華爲了避免打擾到正常處理政務的傢伙,便是直接找上了司馬昌。
這時候總領咸陽內政務的就四個人房玄齡、杜如晦、鄧禹、寇恂。
其餘人田豐、陳平、郭嘉、戲志才、崔浩、張賓、荀攸都在爲他們打下手。
至於張良還在整理那些圖冊書籍,畢竟秦國搜刮了天下的書籍,許多在未來失傳的百家典籍都在其中。
鄧禹、寇恂靠着還算不錯的體魄,以及天生的智慧,還有當初帶過一段時間流民的經歷,總算把咸陽大大小小的政務打理起來。
而房玄齡按照劉華的要求梳理秦國法律,並在杜如晦配合下把法律給發佈出來。
只要劉華不進行朝令夕改,那秦國人還就喫這套法律規則配合行政調配的政府指揮。
四人聯手打造出一個初步框架,再加上七人爲他們填補框架,至少把整個政局給撐起來,算是穩定了咸陽局勢。
“大王!”司馬昌見到劉華,也忍不住額頭流汗。
畢竟早上纔剛見過自己,現在又找上了自己,司馬昌總歸感覺這不會是什麼好事。
劉華對司馬昌道,“我想要你給我一份整個大秦的礦石分佈圖和煉製場分佈圖。今年的鍊鐵暫時先囤積起來,除了主要支付楊熊的箭矢箭頭,以及正常武器保養以外,我打算把所有的鐵全部都用來做開墾農具。
畢竟今年兵災連連,百姓怕是飢不果腹,來年春耕我打算把這些農具租借給他們,也是我等這些人唯一能夠做的事情了!”
“大王仁慈!”司馬昌鬆了一口氣,道,“秦國多數使用青銅器具,鍛鐵工藝並不成熟,若李帥希望大規模打造鐵質農具的話,還望將軍能把相里氏的幾位大匠調度到我手下聽用。”
“相里氏……”劉華微微眯起眼睛,終歸是接觸到他們了。
相里氏作爲墨家入秦的精銳工匠,更幫助秦國一手建立了標準化體系的代表,就現代人來說,充滿了神祕而有帶着幾分對古代哲人的憧憬。
劉華說道,“你若需要,那便把他們調配給你聽用便是。”
“謝大王!”司馬昌此刻恭敬的說道。
劉華繼承的秦朝工藝,基本上是以青銅技藝爲主,比如青銅重甲,青銅長戈,青銅箭簇……正是因爲青銅技藝的驚人發達,導致鐵器發展受到限制。
而劉華也不想要去改變大秦現在的工藝佈局,因爲自己也沒這個時間去管理它。
現在自己要做的,只是將來鐵器技藝去替代青銅器技藝的時候加一把助推器,進行緩慢的過度,畢竟幽冀二州,已經過渡之鐵器了,只要讓相里氏的人看過一遍他們應該就會明白了。
畢竟鐵器取代青銅器是歷史的潮流趨勢,自己所要做的就是給鐵器時代的佈局多增加幾分底蘊,而現在大秦的製作出來的鐵,用於戰爭也許強度不足,但用於農耕已經足夠了。
所以,劉華爽快把相里氏的大匠調給司馬昌,去幫助相里氏進行鐵器工藝的標準化。
解決完來年春耕的農具問題,就是對秦軍的訓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