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三件任務
畢竟自己要進行集約化生產糧食,那機械化就會非常重要,否則單靠純粹人力與生產,組織力再強多也不過就是一家五口百畝田的水準。
自己自然不可能做到現代化各種器械,但讓馬鈞有個指導方向,然後一代一代對現有技術不斷優化發展,對馬鈞來說,只要安排下去,那麼這樣的事並不困難。
更重要的是,劉華這般行爲給了鐵器一個相對穩定的供給地點,能將其慢慢改進。
劉華不否認至少在當前情況下,對繼承了秦國技術的自己來說,青銅工藝與鍛造技術比鐵器更加優秀。
但鐵器的無限發展空間與更加低廉的價格肯定會慢慢的替代青銅裝備的。
只不過自己需要給鐵器更多時間讓鍊鐵工藝更新換代,這隻能用時間來慢慢促進。
像劉華現在能做得,也不過只是讓杜如晦在修路時,儘可能照顧到鐵礦石運輸的地方,把那裏的道路給修建起來,方便鐵礦石能夠更容易的運輸而已。
馬鈞明白了劉華對鐵器的重視,對劉華提出所謂的高爐鍊鐵技術,感覺倒也可行。
高爐鍊鐵就是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讓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
總而言之,劉華儘可能用自己的話說着這原理,但怎麼把高爐鍊鐵這東西給弄出來,那就要靠馬鈞自己去想辦法了。
這個遊戲之中,鐵與鋼很重要,但距離那種鋼鐵就國力的體現還有一點距離。
因爲隨着天地精氣的活躍,很多東西都能出現人爲溫養,從而讓一個東西的質地從各方面都得到飛躍成長。
不過,東西本身的材料,多少還是決定了溫養上限,比如說鋼的溫養極限就比青銅高。
另外,在回爐熔鍊後,溫養效果就會被破壞,需要等打造出裝備後進行重新溫養。
事實上,這也是鐵能取代青銅的重要原因。
因爲鍊鐵成本比青銅更低,拿着鐵器溫養出來的質量,不比青銅武器要差就是了。
雖說溫養技術並不能幹掉材料學,但溫養基礎的存在也讓材料學發展受到遏制。
當然,溫養這種東西至少要三四個月纔出現效果,而現在隕石纔剛碎掉,天地靈氣也纔剛剛活躍起來,等出現溫養這種技術,還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馬鈞仔細的把劉華的要求給記下來。
既然這是劉華要自己發展的重點技術,那自己自然是要進行研究。
說實話,劉華要求也不高,靠着這句話,以及每年砸上足夠資源進去,十年能研究出一個高爐來,對劉華來說就不虧了。
十年內沒有研究出個什麼東西……還是把馬鈞給撤掉吧!
馬鈞不知道爲什麼只感覺到自己的背後陰風陣陣,擡起頭看着劉華道,
“這件事情我記下了,我會跟司馬昌去嘗試建設的高爐鍊鐵,爭取五年有個結果。”
“嗯!”劉華滿意的點點頭,馬鈞到底出身墨家,這點保證還是可靠的。
劉華繼續道,“除了高爐鍊鐵,你需要關注以外,另外還有兩點,一是幫我研究出水泥,二是研究出紙!”
“還請大王述說原理!”馬鈞直接開口道,“我必然將其研發出來。”
這時候的馬鈞雙眼冒火,彷彿受到什麼激勵,一臉誠懇的說道。
“這傢伙好奇怪,怎麼就直接讓我說原理了,就不問問我,怎麼知道的嗎?”
劉華略感疑惑,但還是說道:“所謂水泥就是通過黏土、石灰石、砂和鐵製作成一種遇水則融的超強粘合劑。
用這種粘合劑能夠把岩石或者磚塊粘合在一起,變得無比堅固。
另外在這種粘合劑幹了之後,那就水火不侵,刀槍不入,無比的堅固!”
“屬下定然竭盡全力,把這種粘合劑給研究出來!”馬鈞果斷對劉華回答。
劉華繼續道,“最後一件讓你研究的紙,簡單的說就是剝離雜草、樹皮、漁網的堅韌細絲,然後通過切削、大漿、蒸煮,浸泡,最後嘗試混入其他材料融合來增加韌性或者強化表面光滑,使之形成能直接在上面書寫,而不需要再用小刀去鐫刻竹簡!”
劉華說完這個,對馬鈞道,“你大概能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吧!”
“從此天下書籍盡出墨家也!”馬鈞此刻倒是相當興奮的說道,“大王真乃天人也!”
“伱就不對我提出這些東西疑惑,或者對我爲什麼讓你去發明這些東西感到懷疑嗎?”劉華看着馬鈞就這麼簡簡單單的接受了自己的話語,自己反倒不適應了!
馬鈞理所當然的回答,“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聖王之道也。大王您神人天授,生而知之,不就是明鬼之聖王,我墨家苦尋之尊主也!”
劉華看着馬鈞的樣子,有種不知道應該從哪裏吐槽比較好的無措。
作爲這個時代最科學的墨家,卻是最信仰鬼神存在的流派。
劉華對着馬鈞無奈的說道。“好吧!我不說什麼了。
除了正常的工作安排,這三樣東西儘快研究出來,紙爲先,水泥次之,高爐鍊鐵最末。”
“諾!鈞必然不負大王所託!”馬鈞大聲保證道。
從將作少府中出來,原本劉華還想要讓馬鈞想辦法去弄弄新的度量衡,至少弄出個十進制,至少自己用起來習慣的多,但思索再三劉華還是選擇了放棄。
因爲如果自己這麼搞很可能會起到一個很不好頭,祖龍好不容易纔做到了統一度量衡,若自己帶頭破壞,那會不會影響到其他原本沒想到的那些王也開始出來破壞。
那度量衡破壞了,接下來的書同文,車同軌一系列把整個四分五裂的戰國拉攏到了一起的制度上的統一會不會出現波折。
想一想秦國幾百年努力,結果劉季區區五年就完成這偉業,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統一國家。
除了項羽與韓信的原因,很重要的因素是秦國統一這十五年,不僅在思想上給後來者一個統一目標,就算在制度上也給後來者做了基礎鋪墊。
劉季與項羽之爭,完全是兩個同根同源的王國之爭,在擊敗了另外一方後,劉季能迅速吸收項羽統治的地盤作爲自己的養分。
所以度量衡、貨幣、文字和軌道,這些東西哪怕自己看來不合理,但爲了未來能夠加速統一,這些東西也只有統一之後再去改變,而不是自己現在想一股腦把這東西給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