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內政問題
而下曲陽依舊插着劉毅帥旗,留着丞相儀仗,當做疑兵。
審配和逢紀纔不管你劉毅是不是在下曲陽,反正兩人就是不會出戰,只零星派出部隊騷擾。
而李典也不慣着,本着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精神,也時常派出小股部隊往黎陽襲擾。
原本轟轟烈烈的三路大軍圍攻司隸,卻似乎成了虎頭蛇尾。
劉毅召回各路大將,準備帶在身邊,隨時支援各方,同時也要避免再遇到被人暗算卻人少力單的情況。
不多日,劉毅回到洛陽。
這一次,並沒有多大動靜。
劉毅不僅祕密返回,而且還特意給荀彧、趙岑、高順等人打過招呼,不得讓漢獻帝再出來迎接。
這個漢獻帝不老實,每次迎接都搞出事來,上次更是給了袁紹和曹操出兵的藉口。
劉毅回到丞相府,此時,丞相府已經修葺一新,別有一番景象。
荀彧早就在相府等待,見到劉毅回來,第一時間便出門恭迎。
“主公能夠罷兵回京,實乃是百姓之大幸。”
劉毅笑了笑,沒有多說,只是回答:“我在前線常年征戰,後方的一切全靠文若先生,還是辛苦文若先生了。”
“主公恕罪,我這也是無奈之舉。朝廷連年混亂,天災人禍,百姓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政務凋敝,百姓艱難。這仗,今年實在是不能再打了。”荀彧先行告罪。
當然劉毅並沒有怪罪的意思,荀彧說的也是實話。
內政方面,現在朝堂控制範圍的經濟的確十分困難。
劉毅看了荀彧一會兒,突然笑道:“文若啊,當初你建議以守爲主,讓我拖住袁紹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這一點了吧。拖住袁紹,拖住曹操,拖住孫策,則能大家罷兵不戰,就是爲了今天讓我退兵是吧?”
“主公英明,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並非最主要的原因。”荀彧伏首說道:“主要還是內政民生問題實在是太難,再不能打了。”
這一點劉毅自然明白,要是有比拖更好的辦法,他豈能不知道去用?
既然拖,就是持久戰,就是比後勤,可惜,後勤現在恰恰是劉毅的短板。
“好了,回去再說。”
兩人一番寒暄,回到議政廳,荀彧掏出一份名單,對劉毅說道:“主公,目前朝廷事情太多,丞相府人少,很多事情忙不過來,政令很難推廣,各方面阻力很大,主公應當徵辟人才,擴充丞相府,如此,內政方能平穩運行。”
劉毅接過名單微微點頭,笑道:“這些事情我原本並沒有想到,多虧文若先生提醒。”
一邊說,一邊看,突然眸子一凝,卻是看見兩個名人。
一個,楊修。
另一個,司馬懿!
至於其他人,大多數都是各地世家豪門的子弟,都是世家豪門代表,有這些人加入,那麼就相當於說劉毅得到了這些世家豪門的支持。
不過這些大多數都是不得勢的世家豪門,與滿朝權貴,文武百官還有些差距,當然,也有少數本就是權貴、百官家族子弟。
如此一來,在大漢朝堂之上,便能涇渭分明的成爲兩派。
一派是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保皇派,另一派,則是依附劉毅,希望藉助劉毅力量上位的新生派。
荀彧這麼做,可見並不是單純的想要爲劉毅網絡人才,讓丞相府的內政系統能夠運轉起來,而是要爲劉毅拉攏一些世家的支持,如此,只要等劉毅背後的世家力量大過守舊百官的世家力量之時,大漢朝廷纔會真正的以劉毅爲首。
“還是文若先生想得周到,就按照這名單上的人徵召吧。”劉毅把名單還給荀彧,算是答應了荀彧的安排。
荀彧卻一臉爲難,說道:“這名單上許多人並不願意接受丞相的徵召,只怕還得丞相親自去徵辟,特別是這個司馬懿,我好幾次去找他,他都躲着我,不肯到丞相府任職。”
“哦?”劉毅並不意外。
這本就是一場站隊,司馬懿這種老牌世家不肯站他這一隊也不稀奇,畢竟當年,這傢伙也不肯站曹操那一隊。
劉毅可不是曹操,會把司馬懿當寶。
司馬懿固然厲害,那也是曹操死後的事情,現在?
劉毅沒有直接把司馬懿給剁了,那算是劉毅對司馬懿的恩德。
“不願意就不願意吧,我也不強人所難。”劉毅並不在乎的說道。
這點事情,對他這個兩世爲人,開了天眼的人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
甚至劉毅瞬間就嗅到一個機會,一個整倒這些世家的機會!
而荀彧則是不解的道:“主公,這些人都是人才,主公不徵召他們,他們就會爲他人所用,只怕到時候後患無窮,而且現在丞相府正是缺乏人才的時候,怎能不強人所難呢?”
“人才?能夠爲我所用的纔是人才,不能爲我所用的叫什麼人才?他們不來,我丞相府就運轉不起來了?”
劉毅呵呵一笑,世家門閥把持朝政,早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九品中正制,科舉取士纔是未來的潮流。
而科舉取士,就是要從世家手中拿過人才任免權,現在我要人的時候你不來,那不就是明擺着給我機會,推行科舉取士嗎?
等到了科舉人才多於世家舉薦人才的那一天,科舉便能順理成章的淘汰舉薦制度。
說不定現在這個時候幹這事兒,比那什麼隋煬帝的時候更簡單。
看着荀彧,劉毅繼續說道:“我要科舉取士,你這名單上願意來我丞相府任職的,你都安排上,剩下空缺的位置,則讓天下士子自己來爭取,以考試爲標,勝者得官位,入丞相府!”
“科舉取士?”荀彧瞪大眼睛,心想這不就是求賢令嗎?
不拘一格收人才,歷史上,秦孝公這麼幹過。
“好!我回去之後,就安排這次科舉取士。”稍稍一想,荀彧便答應了劉毅的辦法。
而於此同時,劉毅回京,前方停戰的消息,該知道,不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皇宮之中,漢獻帝多日希望落空,沒想到劉毅竟然平安迴歸,氣得滿臉烏黑,茶不思飯不想。
王子服家中,董承、伏完、王子服坐在一起,卻比漢獻帝要興奮得多。
“劉毅這個時候罷兵回來,並不是因爲他贏了,反倒是他輸了一陣,差一點喪命,這是我們的好機會。”
“劉毅這個時候絕對不會想到還有更大的殺機在等着他,我們現在行動,最有把握成功!”
“那個人準備好了嗎?這一次,我們賭上三族性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