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 捷報終於來了 作者:未知 這時候,京師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 太子殿下束手無策,滿朝文武也是束手無策。 葉家上下更是如喪考妣,這個家族的主心骨——葉春秋……死了。 還不等他們爲失去親人而悲痛,似有更大的風雲在等待他們。 要知道,沒了葉春秋的葉家,可謂是風雨飄搖,這一次甚至已有傳言,一旦再有噩耗傳來,這天下人都容不得葉家。 就在這瀰漫着各種負面情緒的時候,一匹快馬飛入了京師。 這馬上的人,顯然是青龍來的,他氣喘吁吁地勒馬穿過了街巷,接着扯開了喉嚨:“捷報,捷報……大捷……大捷……鎮國新軍鎮口大捷,韃靼二十萬鐵騎灰飛煙滅,大捷,大捷……” 這報捷的聲音自朝陽門,一直傳到了通政司。 頓時,引來了一路的錯愕。 不是不久前才報了噩耗,怎麼轉眼就報捷了? 有人禁不住大喜,在壓抑了多日後,他們的眼中終於又浮起了幾許希望,莫不是之前報錯了? 可若是遇到那些心思深的人,便忍不住搖頭晃腦,邊露出鄙夷之色邊道:“怎麼可能是報錯了?此前就有陛下親自派來的人傳報了噩耗,這還能有錯的?更別說,內閣大學士李公,還有那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就是從那青龍回來的,他們都親口說了鎮國新軍全軍覆沒了,難道他們也說錯了?你們是不懂啊,越是如此,說明時局越是糟糕了,你想想看哪,爲何突然這時候有人報捷?爲的不就是穩定人心嗎?可是沒有捷報,卻爲何非要報捷不可呢?是因爲國本動搖,天下動盪了啊!正因爲如此,朝廷才報這個捷,雖然遲早是要被拆穿的,可穩得了一時是一時,這說明朝廷已經亂了方寸,已經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哎呀,現在細細一想,莫不是韃靼已經壓境山海關了吧?這可糟了啊,前些日子,聽說山海關出兵青龍,現在關內空虛,一旦破關,京師可就岌岌可危了!要完了,要完了囉,哎,真真想不到啊,這才太平了多少年,就遇到這樣的劫數!可當初的時候,咱們大明尚有個于謙,現在……這於太保在哪兒呢?” 衆人這才恍然大悟,方纔還露出來的一點喜色和希望,頓時化爲烏有! 事實上,自噩耗傳來,京師各門就已經開始森嚴起來,這時候,就算是百姓想要南逃,也逃不出去了,而今人心惶惶,已再沒有人相信大明能夠擋得住韃靼人了,那定海神針的鎮國新軍都完了,戰功彪炳的鎮國公也死了,誰還有守衛北京城的信心呢? 對於韃靼人的誇大和恐懼,已經蔓延到了整個京師,京營各衛,有不少不爭氣的官兵,居然不知所蹤,雖然朝廷再三的封禁了消息,可依舊是紙包不住火啊。 太子殿下在這個時候,開始巡視京營諸衛了,雖然只是做個樣子,可任人都知道,這是臨時抱佛腳啊。 平時朝中袞袞諸公,都將丘八們當畜生看,輕賤到了骨子裏,現在倒是思起良將和義勇之士來,可又有什麼法子呢?忠心的也有,可是想到那遮雲蔽日的洪流,所有人都是頭皮發麻,這是實力的較量,不是單憑忠心就足夠的。 那捷報到了通政司的時候,通政使大人的臉色也是僵了。 細細查過這捷報,問題倒是沒有,只是上頭的內容,卻是越看越嚇人,實在是聳人聽聞啊,放眼過去,盡都是全殲之類的字眼,觸目驚心啊。 噢,還有殺賊數萬之類。 要知道,在過去的經驗裏,大明和韃靼人的作戰,殲敵過萬,其實是極小概率的事,能擊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即便是文皇帝橫掃大漠的時候,能殺個幾百上千人,都算是一次大捷。 這倒不是明軍不給力,實在是在大漠中作戰,韃靼人是那裏的地頭蛇,可謂是來去自如,一旦發現情況不對,轉身就走,誰還追得上? 韃靼人的作戰,一向靈活得很,他們是遊騎,又不是衝鋒陷陣的重騎兵! 這樣一想,就越發覺得匪夷所思了。 可是無論如何,他還是得通報,於是這通政使大人不敢耽誤,連忙喚了一個宦官來,火速將捷報入稟宮中。 ……………… 此時,朱載垚就在暖閣裏,他的心裏是沉甸甸的,亞父的身亡,親生父親正在危難之中,他的心又怎麼舒服? 每每想到那關外的厄運,還要即將極有可能面對的許多問題,就更如烏雲壓頂一般,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不是自己的父皇,他深知到了這個時候,自己身上肩負着許多責任,他不能逃避,所以即便是小小年紀,什麼都不懂,卻都將內閣大學士叫到了身邊來,一份份地批閱奏疏。 這樣既可以防止自己出現錯誤,也可以從中學習。 幾個內閣大學士,其實也在心不在焉,他們各有自己的打算,卻都憋着,一副不爲外界干擾的樣子。 他們是百官之首,是這天下的主心骨,若是連他們都慌亂得不成樣子,這天下,怕早就亂套了。 所以,他們無論心裏怎樣想的,也得要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就在這時,有宦官急匆匆地進來拜倒道:“稟太子殿下,青龍有奏報。” 一下子,所有人都擡眸,每一個人都屏住了呼吸,若是仔細而看,更會發現他們臉上的肌肉都是緊繃着的。 奏報來了…… 是青龍的…… 終於還是來了啊。 該來的總會來,誰都躲不過,陛下就在青龍,現在突然來了消息,莫非是…… 朱載垚幾乎不忍心去看,若是這個時候,再有什麼噩耗,他已不知自己還能不能承受了。 王華和謝遷等人,也已心亂如麻,都忍不住在心裏打起了小鼓。 李東陽藉故挑了挑眉,可是心裏,卻頗有幾分期待。 若是陛下的噩耗傳來,那麼接下來…… 想到這裏,李東陽擡眼,看了伺候在朱載垚身邊的劉瑾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