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成人的童話
胡亂地回憶並且歸納着自己讀過的一直到重生前的歷史。

  在隱晦與宣揚間抽絲剝繭,試圖找到那一絲真實。

  已經成了這段時間李想國打發無聊的一種娛樂。

  家裏就那麼幾本書,翻了幾遍,真的都快要倒背如流了。

  他也只能靠着這些前世讀過的東西來打發時間。

  這也能讓自己更好地規劃未來。

  天氣冷了,孩子們也多了打冰嘎、和打出溜滑這些遊戲。

  當然,偶爾也會玩穿箭桿、踢毽子、鬥拐……

  這些孩子的遊戲,他都感覺參與不進去。

  更不可能跑去跟小姑娘們跳皮筋、過家家吧。

  而成年人的世界離着他更加遙遠。

  畢竟本來可能人家還在講葷段子講得高興。

  他這麼一個半大小子往邊上一湊,人家肯定也都轉移話題或者閉嘴不言了。

  畢竟人家也要臉,哪兒有人好意思當着孩子講這些,那也太不正經了。

  李想國也只能無奈地發現:一個成年人的靈魂困在一具年幼的身體裏,是這樣地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

  他也只能無奈地獨居,遊離在人羣之外。

  所幸原身也是個喜靜不喜動的性子。

  外加着家裏老人離世,自己又大難不死。

  這麼個孤苦無依的孩子性格發生什麼變化,也都是可以原諒的。

  外加着這些村民還沒受到後世網絡文學的荼毒。

  更不可能有人會想得到什麼“穿越”、“奪舍”……

  外加着他也儘可能按照原主的行爲,小心地維護着周遭的人際關係。

  所以這麼長的時間,村裏倒也沒什麼人發現他的行爲有什麼太出格的。

  無聊的時候,他甚至都嘗試着在腦海裏複習上輩子讀書時候的對數表,竟然也發現能想起來大半常用的數字。

  他也愈發確定,至少有着這樣的記憶力,學什麼都不太成問題。

  只要走出去,隨便考個大學應該是手拿把掐的事兒!

  這年頭可不是穿越前那種,讀書大半隻是爲了教育事業發展奉獻力量,畢業就失業的年代。

  如果沒記錯,貌似第一批的高考,入學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八九十。

  而這個年代大學畢業生,那就業妥妥的就是幹部身份。

  收入更是天然就高人一等,這足以讓自己在未來的票證時代過得舒服許多。

  文科專業,顯然很容易牽扯到一些事情裏面。

  那就不作考慮,至於理工科呃專業,想來隨便找個應該也都足以讓自己安身立命。

  畢竟什麼三反五反、文革……

  關自己一學理工科的三代貧農大學生什麼事?

  在自己主動躺平,不輕易站隊的情況下。

  權勢和財富自然也跟自己不沾邊兒,那也就沒機會得罪什麼有足夠分量的人。

  那還有什麼值得別人惦記?

  沒油水可榨,扇一巴掌自己手還疼。

  誰會來招惹自己,圖啥?

  至於跟自己一個級別的小卡拉米,大家就看看各自的手段唄。

  李想國想着,也回屋洗手,開始蒸豆包。

  鍋裏放上水,架上鍋叉和高粱秸扎的蒸簾。

  再在上面鋪上屜布。

  拿着一棵大白菜掰開,洗乾淨,控幹水,把菜葉一片片平鋪,墊在屜布上面。

  隨後就開始用粘面子包上豆沙,做成一個個鴨蛋大小的圓球。

  一個個整齊地擺在白菜葉上,彼此間稍微留出一絲縫隙。

  儘管蒸熟還會粘在一起,卻也好分開了。

  原主的奶奶,到了鍋邊,都會留下空隙。

  避免糊,也更好端起蓋簾。

  不過李想國喜歡喫鍋巴,所以即便緊貼着鍋邊,他還是擺滿了一圈豆包。

  這樣等着蒸熟了以後,貼在鍋上的這些豆包,會長出一層厚厚的鍋巴。

  點火蒸起來。

  隨着白氣氤氳,漸漸出現小米的香味。

  接近半小時,撤火,掀開鍋蓋。

  鍋裏的豆包愈發的黃澄澄的,也因爲捱得太近,外加着蒸熟的面變軟塌下來,所以這些豆包也都粘在了一起。

  倒一碗涼水放在邊上,用鍋鏟在已經粘在一起的豆包中間切下去,把它們分開。

  用手蘸了涼水,伸到鍋裏拿起滾燙的豆包,放在邊上的蓋簾上面。

  不過這個就要留些空隙,所以很快就撿了滿滿一蓋簾。

  鍋裏還剩下大半鍋。

  換了蓋簾,全都撿起來。

  用筷子夾起來一個豆包品嚐一番。

  相比餅子,少了油香,卻更能凸顯清香。

  貼在鍋邊形成的鍋巴更是酥脆香濃,非常可口。

  不過他也只吃了這麼一個就停了下來。

  一則是剛喫過早飯沒多久,肚子喫不下;再就是這總歸是黏米,喫多了難消化,會“燒心”。

  拿着盤子裝了一盤,端着去了隔壁二黑子家。

  這個時代的東北農村,人情味還是比較足的。

  尤其是一個農業小組,關係更好。

  家裏做點什麼新鮮的,也都會彼此送點嚐嚐。

  東北有句俗話“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豆包不止算細糧,還算挺不錯的餑餑,頂餓也是一流。

  做了豆包,給各家送點,也是應有之義。

  送掉大半鍋,纔算把小組一家不落地送過了。

  收穫一些感謝以及點評,也從那些奶奶、嬸子們那裏得到一些經驗。

  總體來說,李想國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

  還端回去好幾樣自家沒有的喫食。

  別人送東西給自己家,很少有讓空着碗端回去的。

  大半也會找點新奇的喫食當作回禮。

  沒給東西的,也不過是眼巴前沒什麼特別的東西。

  回頭自家做了什麼好喫的,也不會吝惜給他送來一份。

  這階段的農業小組,本身就是爲了互幫互助,真的是取長補短。

  後世的公社也都是在此基礎上成立的。

  不過就是農業小組合並擴大,變成了生產大隊。

  但是也出來了崗位分工。

  外加着平均主義喫大鍋飯,最後出現“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後果也就不奇怪了。

  也就那幫幹喫飯不幹活兒的老幫菜,纔會渴望着回到大集體的年代。

  毫無疑問,這些人同樣的蠢並且壞!

  將剩下的豆包,送到外面凍起來。

  鍋裏的菜葉清理掉,重新換上新的白菜葉。

  繼續包豆包,再蒸好送到外面。

  再蒸了兩鍋,外面曬了一大排的蓋簾,李想國才停下來。

  這麼多的豆包,夠自己一冬天喫的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