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王湘也不由得心下也暗自感嘆,這孩子的命苦。
卻也不無讚歎——李工這孩子教育得很好啊。
她也朝着李想國笑了下,彎下腰,從軍用挎包裏面掏出一本紅色紙皮封面的本子。
把本子朝他展開,能看到上面一欄欄寫着不少東西,右上角還有一張蓋着紅章的照片。
應該是她的工作證。
看到李想國看完,她才笑着自我介紹:“你好,我叫王湘。”
“是重工部石景山鋼鐵廠下屬紅星軋鋼廠的工會委員。”
隨後她擡手指向那個沉默的漢子,“這位是我們廠裏護廠隊的羅隊長。”
“王阿姨、羅叔叔,你們好,我是李想國。”
李想國內在的靈魂是個成年人,上輩子又是天天跟客戶打交道,當然不可能爲這種小場面怯場。
類似的場景,他已經在心裏預演過無數遍,預設了多種方案。
所以他只是稍微點了下頭,稍微放低了一點聲音。
說話的時候,腳下似乎又有意無意地向着村長的方向稍微挪動了下。
儘可能地表現得像一個正常的孩子。
嚴格來說,是正常的孤兒。
毒雞湯喜歡告訴你: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放屁!
那是運氣不差的人才愛笑!
撿到錢,當然要笑。
撿到女人,更要淫笑……
每天被天打雷劈的,你笑一個我看看!
一個人的內在,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反過來他的內在,也將影響他以後的行事作風。
獨立生活的孤兒,肯定會成熟一些。
但是也一定會對這個惡意滿滿的世界多出很多有必要,或者沒必要的戒心。
如果自己跟什麼人,尤其是陌生人都表現得熱絡,那肯定不正常。
王湘和羅隊長看到李想國的表現,不由得相視一笑。
總歸是個孩子,哪怕再能幹再好強,多少還會怕生的。
王湘伸手再去挎包裏掏出來一封信,從裏面抽出來一張蓋着紅章的紙。
“放心吧,我們真是從四九城來的。”
揚了揚那封信,把正面給他看了一眼。“喏,這是你自己寫的信,你總認識吧?”
再把蓋着紅章的那張紙拍在桌子上,朝李想國推過來。
“這是重工部開出來的介紹信,上面還有重工部的公章。”
信不用看,看到信封上的字跡,李想國一眼就認出的確是自己寫的那封。
所以他拿過介紹信看了一遍,確認了上面蓋的確實是重工部的公章。
當然真假他看不出來,但也能確認這肯定是真的。
這個年代,不可能像後世那樣,蘿蔔章氾濫。
甚至每個財會人員,如果沒有一點鑑定公章的本事,那搞不好就得出問題。
如果不是所圖甚大,當下什麼人會冒着喫槍子的風險去僞造公章?
自己一無權無勢更無身家的孤兒,哪兒犯得上人家這麼幹。
就爲了把自己騙走,那有什麼用?
拐賣兒童?
自己這年紀也太大了。
真想找,這年紀的戰爭孤兒到處都有,又沒有完善的社會領養制度。
可能給倆餅子,就能帶個孤兒回家。
跑到這窮鄉僻壤來找自己,那是有病。
綁票?
那更不可能了。
別說家人,原身連個親戚都沒。
唯一有印象的是,原身母親那面還有些家人生死未卜。
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聯繫得上。
他們找誰要贖金,難道要他們自己下去找原主父母要嗎?
圖自己喫得多,圖自己這身肉……
那就更犯不上了。
這年頭兒又不像後世還能噶腰子。
這年頭兒噶下來的腰子,唯一的用途也就是拿來炒腰花。
所以他看完介紹信,就默默地把它放在桌子上,朝着王湘推了一下。
只是擡頭看着她,什麼也沒說。
他的心下也已經瞭然——去四九城這事兒,穩了!
畢竟這介紹信就是說讓他們帶自己去四九城的。
自己的目標已經達成一半。
剩下的任務就是儘可能留在那裏。
多說多錯也多露馬腳。
自己還是好好扮演一個懵懂少年,支棱耳朵聽着就好。
這年頭兒能被派出來公幹的,大半都有從軍經歷。
警覺性肯定也比普通人高。
萬一被他們看出什麼,也不好。
王湘倒是沒多想,只是跟李想國解釋自己來的緣由。
“你的信到了部裏,正好我們單位要到這邊送物資,所以部裏就把接你去四九城的任務交給我們了。”
她跟羅隊長兩個,昨天半夜就到了市裏,在兄弟單位找宿舍住到早上。
一大早就去了軍管會,讓他們安排戰士護送着,直接過來了。
一路顛簸至此,她也算是深刻地體會到了東北的冷。
她老家是湘省人,連名字也是跟着那條江來的。
參軍多年,隨着部隊到了四九城留下來。
雖然老家和四九城也有雪,但是這纔剛進十一月就這樣了。
只怕四九城下一年的雪都沒這麼多。
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的茫茫雪原。
讓王湘從心理到身體都各種不適應。
她也只想着儘快回到四九城,完成任務。
看到李想國沒什麼想說的,她擡起手腕看了下手錶,“現在是八點半。”
“要麼,你看看家裏還有什麼事情需要安排。”
“要是有的話,就抓緊時間安排。”
“要是沒有什麼事情的話,我現在就幫你收拾東西,收拾完我們就往回走。”
“最晚下午兩點鐘也得往市裏趕,要不然天黑了就沒法走了,咱們要坐今晚的火車去濱江。”
村長在旁邊插話,“你們剛來,怎麼也得喫點東西。都去我那兒,喫完早飯再說。”
王湘搖搖頭,笑着說道:“我們從市裏出來前喫過了,現在還不餓。”
她再看向李想國。“你早飯喫過沒?”
“喫過了。”
李想國自然也想早點出發,不過也不能拍拍屁股,直接走了。
那樣等到自己回來時候,家裏都不知道怎麼樣了。
該安排好的事情總是要安排下去。
“我得去齊大爺家一趟。”
“我這要走,總得把家裏的事情交代下。”
他這要去四九城,一去至少也得幾個月,總得跟他們說下。
一方面是讓他們安排好照顧耕牛的人。
另外就是拜託他們幫着照看下家裏。
自己能留在四九城也算了,萬一留不下,等回來這裏房倒屋塌,那不是沒了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