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作者:成人的童話
站起身,把椅子收回空間,李想國摸黑穿過堂屋,去了廚房。

  把通往堂屋的門關好,他這才取出馬燈,提在手上。

  去看了眼竈裏,火勢正旺,用火鉗分了下,收了一半到空間裏,再往竈底加了幾塊煤球,這纔去了跨院。

  鍋裏的水等着忙完回來裝了收進空間裏,洗衣做飯或是拿來煮飯都不會浪費。

  進了房間,拉動掛在電燈邊上的棉繩。

  開關咔噠一聲輕響,電燈卻並沒隨手亮起。

  李想國撇撇嘴,再拉一下,將電燈關上。

  好麼,這又停電了。

  這電對他來說,基本就只照明的用途——而且還不大。

  要是一直這麼天天停電,自己這電費交得還真冤枉。

  拿出懷錶和鬧鐘比對了下,兩者走時幾乎一致。

  顯然即便有所差別,顯然也沒多大。

  李想國暗自點了點頭,心下非常滿意。

  畢竟它們有相同毛病的概率,跟找到兩片完全相同葉子的難度差不多。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兩塊表的走時都挺準的。

  這樣就省去了自己還經常要給兩塊表重新對時。

  哪怕以後插座裝好能用收音機了,天天停電也挺讓人頭疼的。

  自己又不可能隨時守着收音機,大概也就是晚上聽聽。

  搞不好打開收音機等了好久,很快就要報時了。

  結果一下子停電了,不也是給自己添堵?

  李想國不知道的是,原身父親當時安裝電燈,四九城的供電還很穩定,這片兒基本不怎麼停電。

  他要是能想到會有這樣頻繁停電的情況,哪怕不要安裝費,他都未必會裝。

  這也間接能看得出來,工業發展迅速,耗電量也在急劇增高,普通民用電被拉閘限電就很正常了。

  除了鋼鐵以外,電力實際上也已經成了制約工業發展速度的瓶頸。

  所以後邊大力發展電力事業也成了必然。

  後面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國每年發電量都在高速增長。

  甚至五九年的發電量相比五八年更是有了近乎翻倍的增長。

  直至後世到他穿越過來的時候,特高壓等方面的電力技術已經是國內少有,堪比茅臺、連花清瘟這樣,真正領先全球的高端科技。

  當然,提到這個就一定有人自豪:咱這可是現在全球唯一全工業體系國家……

  實際上,所謂的全工業體系國家,這東西你拿着騙騙自己就行了。

  你可千萬別拿這玩意兒跟朋友吹牛逼。

  讓人家知道你自己眼窩子真就只有這麼淺。

  強大和全面,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你是不是覺得四九城人只愛喫打滷麪,不喜歡做山珍海味?

  當然這些與他無關。

  他就從來沒想過用自己的外掛,玩什麼報效國家,引領世界科技風潮那套。

  真想玩那一套,自己又不是被困在這裏。

  那想辦法跑路,去相對友好點的國家,開個公司賺錢,當世界首富不香嗎?

  沒錯,只能是想辦法找,而且還不容易找到。

  這個階段,不管是美洲、歐洲還是澳洲,對華人都有很多歧視法律。

  即便真的費勁兒千辛萬苦跑過去,也很難爭取到公平對待。

  這也是爲什麼四十年代以後,香江會有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

  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滯留在那裏,又比國內少了很多鉗制,經濟騰飛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別說沒條件出去,就算有條件,他也得想辦法解除限制纔會考慮。

  讓別人過好的同時,讓自己過得更好,這纔是正常的人性。

  都穿越了,就別玩拳拳赤子心那套來噁心衣食父母,你好意思嗎?

  立誓躺平,擔當最廢物穿越者的他,也只能繼續忍受着空有線路,沒電、更沒電器可用的現狀。

  而且可能還要繼續忍受很多年。

  他也羨慕別人小說裏面的豬腳,做飯都用上電飯鍋了。

  還動不動就發明空氣炸鍋什麼的高能耗電器。

  可是輪到他這兒咋就這麼慘,不說天天停電,家裏就連個手電筒都沒。

  李想國想着,不由得鬱悶地嘆了口氣。

  他也想起了煮飯的問題。

  蒸飯可以用蒸飯桶,回頭箍桶的那裏看看,有的話就弄兩個。

  畢竟土竈煮飯還是太費事了,不如蒸飯方便。

  他也準備一次弄兩個,一個小點兒的能蒸三四個人飯量的就好了,用來掩人耳目。

  外加着也可以架在鍋上,蒸些土豆、紅薯什麼的。

  另外一個就要大一點,一次能蒸幾十斤米的那種。

  等着以後自己空間能產大米,每次蒸上一大桶。

  這樣可以減少自己做飯的時間和頻率。

  也省得每次蒸飯,味道會被比狗還靈的那些好鄰居們聞到。

  尤其是四九城人最愛的米飯喫法——水撈飯。

  更是要把米先煮到六七分熟,再撈出來上屜蒸。

  那味道只怕更要弄得半天都散不掉。

  這種做法,他是完全不想在外面弄了。

  真的想喫,以後弄個爐子到空間裏面去蒸還差不多。

  對於四九城人喫米飯喜歡做撈飯,李想國想想自己買的米也不由得有了自己的答案。

  四九城地處北方,主食自然是小米和小麥這些旱地作物。

  前朝大部分人能喫到的大米,也不可能是本地產的京西稻。

  畢竟那是貢品。

  更不可能是後世全國聞名的東北大米。

  交通條件所限,當年只能走水運,而且還是成本極高的河運。

  從運河一路北上運過來,舟車勞頓,幾乎要半年之久,新米直接都能變成陳米。

  光是陳米也算了,水運的米還容易受潮發黴。

  私以爲京西稻之所以能成爲貢米,純粹是因爲能喫到新米,跟米的好壞並無太大關係。

  陳米出飯多,比新米吸水多,煮飯需要的時間也更久。

  沒有電飯鍋和高壓鍋的年代,用土竈煮飯這火候和加水多少就更難掌握。

  單獨蒸飯,也很容易因爲米泡的時間太短,蒸出夾生飯。

  相比煮飯或者蒸飯,撈飯就簡單多了。

  水多一點兒也不要緊,笊籬將米撈出來上屜去蒸,還能多出幾碗米湯。

  長了一張“老米嘴”的四九城人端着碗呷上一口。

  閉上眼睛享受着那直衝鼻子的黴氣味,端起碗咕咚咕咚一飲而盡。

  長出口氣,拍得飯桌子咣咣作響,大喊一聲:“地道,就是這個味兒,再給我來一碗!”

  家裏的小孩子聽了也饞得慌,忙不迭伸出碗。

  “娘,我也要一碗!”

  他媽橫眉豎目,反手給他一個大耳帖子。

  “你又不是賈家寡婦,不許要飯!”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