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感覺跟外界沒什麼明顯變化。
還是將棉衣脫掉,穿得清涼了些,他纔去拿了鬧鐘,再仔細查看起來。
溫度計裏的煤油液柱指示在十七度左右,比屋裏時候高了不到五度。
只是這個溫度應該還不準,跟自己的體感溫度差別還很大,要不然自己穿這點兒衣服也不會出汗。
不過想起上輩子學過的物理知識,煤油的比熱比水銀大,反應不靈敏也就不奇怪了。
再看氣壓表和溼度表,這兩樣完全不正常,之前在外界時候顯示的數值多少,現在還是多少。
指針壓根兒就沒擺動過一絲一毫。
李想國也只是好奇一下,就不去管它了。
鬼知道是這空間自適應外界還是有什麼別的機制,導致這些裝置不能準確使用,都沒什麼可奇怪的。
李想國定了四個小時後的鬧鈴。
這樣等着出去再加上洗洗涮涮,估計真的要折騰到十二點才睡了。
或許以後也要在這裏
能在這個年代,每天這麼晚睡覺,也是奇葩了。
不過自己暫時又不用上學,明天的事情已經計劃好了,不急着起牀也是真的。
隨後,他也想起自己想着要在空間做飯。
那倆表失靈,也讓他有點兒懷疑,不知道這空間能不能滿足自己做飯的需求。
萬一不能,那以後做啥都得在外面,那就完犢子了。
真的不能那隻怕自己也只能在外面燒一堆鵝卵石,然後拿到空間裏來做東西了。
再就是類似的一些操作,那廚藝就不用想了,也就是對付着喫就是了。
還好,這個只是隨便想想,驗證還是很容易的。
李想國的手一翻,手上出現了一盒火柴。
拿出一根在火柴盒側面擦了一下,呲啦聲中,火柴正常燃燒起來,一陣散發出刺鼻味道的白煙蒸騰起來。
火花中桔紅色的火焰燃起,火柴棍也受熱扭曲碳化,頭上頂了個黑色的小球,跟外界沒什麼不一樣的。
這也讓他想起當年FLASH流行時候,挺出名的火柴人動畫。
可惜,現在那種簡單的快樂也沒了。
不過火柴能燃燒帶來的喜悅,很快衝散了他的這一點感傷。
他甚至把馬燈和汽燈也都弄出來看了下,這二者也都完全沒任何問題。
這次李想國徹底放下心來,真的不用擔心以後想在空間裏面燒火做飯的問題了。
他也想着,要是不支持,那就麻煩了。
除了上面那些外面加熱,然後到空間對付着的笨方法。
暫時能想到的,就只能看這空間是不是支持電器又或者別的什麼方式。
而不管支持與否,用電做飯都是短期內不可及,甚至沒指望的東西。
這個年代,一家大廠一年只產了幾十上百臺發電機、電動機都能登上人民日報大肆宣傳。
即便沒進入計劃經濟時代,但是這樣產出的發電機有一臺算一臺,連哪天磕碰第一次掉了塊漆皮,都可能在設備日誌裏記上一筆。
沒有通天之路,怎麼可能落得到個人手裏。
本來自行車上的摩電器沒壞的話,倒還可以弄自行車進來拼死了踩,看看能有什麼效果。
不過現在壞掉,用電池盒那就沒意義了。
總不能指望着買上一堆乾電池,拿着好不容易弄到的鐵絲當成電熱絲來自己做電爐子吧?
即便確認有效果,煮一碗米,花幾十萬買幾百上千節電池,那又有什麼意義?
攤開雙手看了眼上面的水泡,李想國嘆了口氣,開始幹活兒。
取出來片鎬,靠着昨天栽種的土豆,用片鎬在地上勾出一條差不多一尺深的窄溝。
把那捆大蔥取出來,解開捆紮的草繩,散開蔥捆。
不出意外,這蔥捆外面的大蔥有一根算一根品相都很好。
等到解開以後,就看到裏面夾了不少纖細、長相清奇,又或者是收穫時候根都斷了的大蔥。
李想國也不惱,這個時代已經很有良心了,至少他們還是放的大蔥。
放到後世,買一箱蘋果,可能灌了水泥的紙箱佔了一半的份量。
宿遷更有無論你買什麼苗木,都可能只會收到木槿苗、薔薇苗、無花果苗中的一種。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李想國將它們全都挑出來放在一邊。
這些不適合栽種的,當然也不會浪費,還可以拿來當調料。
自己這空間能夠保鮮,哪怕斷根的那些也不容易腐爛。
挑選完,將這些蔥捆了一下,收到靜止空間。
李想國拿着剪刀,將剩下的大蔥根鬚剪短。
只留下差不多兩釐米左右的長度,再清理掉那些乾枯的蔥葉。
全都修剪完成,李想國歸攏下抱起來。
估摸着剩下的大蔥,差不多也只剩下原先的一半就差不多了。
李想國抱着大蔥,按着半尺左右的株距,把它們擺在溝裏。
然後從旁邊將土勾回去,然後踩實。
兩輩子李想國都沒栽過蔥,也不知道株距多少才合適。
這個株距,比自己看到的大蔥株距要寬不少。
但是自己這蔥也不算多,剩下差不多十二三斤,大概也只有一百棵左右。
不過李想國也不在乎,畢竟株距寬些,最多也就是浪費些土地。
並不會有什麼別的問題。
反正自己別的都不多,就是地多。
現在更是外界環境時間流速的兩倍,要是考慮外界還有冬季不適合大多數植物的生長。
那單位面積算起來,至少也相當於四九城這裏鄉下的四五倍面積的土地。
也不知道植物生長的晝夜差異多大,如果算上的話,那無疑還會再添上一筆。
之前都覺得單獨這麼一塊地,真精耕細作種菜嗎,自己都忙不過來。
這時間流速增快一倍,更何況簽到還增加了“一畝”土地。
下個月再簽到,是不是又會增加“一畝”?
再下個月……
李想國隱約覺得,都用不上一年,自己就徹底種不過來那麼多地了——即便有農業機械(假設有)也不行。
那又何必怕浪費?
當然,他也同樣暗自提醒,回頭這蔥地也得勤着檢查幾遍。
畢竟這大蔥的蔥白和根鬚上或多或少都帶了一些土。
不出意外的話,也可能帶進來雜草種子,同樣也得及時清理乾淨。
再就是現在自己每次進來,都是這樣直接穿着外面的衣服和鞋子進來,這同樣也可能在院子裏活動時候粘上雜草種子。
所以還是得抓緊時間準備空間裏的衣服。
大蔥種完,再取出大蒜。
李想國買的是白皮蒜,蒜瓣比較大,一頭裏面差不多隻有七八瓣。
他取出來個小盆,將蒜頭全都掰開,大的裝在盆裏留着栽種。
獨頭蒜以及太小的蒜瓣全都淘汰,留着喫。
蒜頭倒是沒有後世的那麼大,一斤大概十三四頭的樣子。
五斤蒜,挑選以後,倒是裝了小半盆,估摸着有個三四百瓣。
同樣也按着半尺遠的株距栽種。
大蒜就不用培那麼厚的土,他也只是簡單地培了差不多兩寸左右的土。
畢竟培土太深,大蒜髮芽困難不說,也會影響蒜頭髮育,收穫的蒜頭偏小。
但是培土太淺,到時候大蒜生根的時候,蒜瓣會被頂起來,甚至可能從地裏蹦出來,一樣也會影響收成。
最後他把生薑取出來。
畢竟只買了兩斤,沒幾塊。
他也只拿着生薑檢查下,簡單地掰了一下,然後按着一尺半的株距栽上就完事兒。
培土差不多半尺左右。
同樣也沒種過這個,所以也只能這樣了。
只是看過一些視頻裏面,估測出這個深度。
(嗯,豬腳沒種過生薑,是看到過挖生薑的視頻,根本不懂這是三次培土以後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