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成人的童話
李想國每種種子都沒買太多,卻也在自行車上掛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布袋子。

  下關這邊相對冷清,就連正街上面人都不多,更何況這邊兒背街,更是人影都沒。

  李想國騎着車子走了一段路,看着四下沒人,就停下車子,把袋子全都收進空間。

  隨後他繼續向前騎行,繞上正街從另外的衚衕轉去了那家賣菜種的店,去買了各種蔬菜種子。

  各種糧食作物的品種相對比較單一,哪怕多的也不過幾種。

  但是蔬菜的品種就明顯豐富了很多。

  比如白菜品種,自然少不了本地的核桃紋白菜,還細分成大青口核桃紋和小青口核桃紋玉淵潭核桃紋等好幾種。

  另外還有翻心黃、小白口和大白口等等二十多種。

  還有來自津市的青麻葉、白麻葉、青梢白,甚至唐市的包尖白菜、魯省的黃芽白菜等等加起來十六七個品種。

  李想國每種也都買上一點。

  林林種種加起來還是買了店裏所有品種,幾十種瓜果蔬菜、總共四五百種的種子。

  雖然知道肯定不可能是這四九城瓜果蔬菜的全部,卻也猜測着是買到了大半。

  照例讓店家把名字給寫在紙包上,要不然自己進了空間,種的時候肯定只能一臉懵逼。

  啥是啥就更不用想能分得清了。

  他也不由得感嘆,也就這個年代,這些地方優質品種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而且各地物產的風味、品質都有着顯着的差異。

  原料決定菜餚品質和營養的上限。

  不管是知名的飯店什麼的,無不把原料的選擇放在首位。

  比如過去六必居主要原料都固定的生產基地適宜的栽培品種及適當的採收季節。

  糖蒜,是選用長辛店李家和趙辛店範家栽培,夏至前三天採收的“白皮六瓣”大蒜,每頭約重一兩一錢。

  製作甜醬包瓜,則用小紅門牌坊村王家生產六七成熟的“八道黑”香瓜。

  萵筍選用廣安門外太平橋生產的青萵筍。

  就連黃醬,也要特選河北潤縣馬駒橋和通縣永樂店等地產的顆粒飽滿、油性大的的好黃豆。

  做甜麪醬也是要淶水縣粘性大的小麥爲主料,自行加工成細白麪。

  再比如正明齋做點心,核桃仁必須是山西產的薄皮核桃,紅棗用密雲縣的小紅棗,以及專用雲南的桂花和河北、四九城郊的山楂等。

  等到後面因爲追求產量,更多使用雜交品種或者是推廣品種,很多地方的名優品種全都消失不見。

  甚至,因爲都是農家自留種。

  不乏很多人家自己一代代選育出的種子,最多也只是左鄰右舍,自家親戚在用。

  並未流通到市場上。

  其中自然不乏味道、產量等某方面更優秀的品種。

  也在這樣的浪潮衝擊之下全部消失殆盡。

  按着後世的說法,這叫種質資源滅失,實際上也是對幾千年農業成果的毀滅。

  有着空間,能收集到這些曾經的美味自然是一件幸事。

  只是自己分身乏術,也走不出四九城,沒辦法蒐集這些東西。

  倒也不無遺憾。

  他也準備回頭種植的時候,將現在有的這些東西全都造冊記錄下來。

  以後遇見沒買過的,也能接着採買,繼續填充自己的庫存。

  照例讓店家幫自己裝在兩條布袋子裏,大大小小的紙包和袋子倒也差不多裝滿了兩條布袋。

  讓店家幫自己把兩個袋口紮在一起,掛在自行車後面的貨架上。

  照例,騎了一段路收進空間,李想國這才騎着車子往城裏趕去。

  李想國出門了,這邊王玉蘭也收拾妥帖,鎖上門出門一路向南走去。

  她也不捨得坐電車的錢,一路徒步走到東華門的公共汽車公司。

  運氣不錯,剛到沒多久,就坐上了直達石景山的京石路公交車。

  京石路公交還是這個月月頭時候剛開通的,上次易中海回來時候跟她說了。

  她聽了還有些欣喜,以爲這樣自家男人就能每天回來。

  儘管自己對那話兒不是很渴求,但是她也不想自己每天跟守活寡似的,獨守空房。

  本來就只夫妻二人,家裏就冷冷清清的。

  現在自家男人更是出門在外,只剩自己一個人,不出門就跟個啞巴差不多了。

  也就幸虧現在還年輕,沒什麼問題。

  這要是年紀大了,萬一有點事情,都叫不到人幫忙。

  不過問了之後,她也大失所望。

  易中海說那邊兒比鐵工廠這邊大多了,更有很多都是跟自己一樣借調來的。

  以前每天下班時間騎車子回城的都不老少。

  現在開了公交車,更是有些以前不回城的人都搶着擠這車。

  自己剛開那兩天還去看過,結果等了幾班車都擠不上去,所以他也只能繼續騎着車子往返。

  再就是每天都能坐上車還行,那辦張月票還划算。

  但是也不能每天回來,辦月票就不划算了,所以他覺得還是每次休息時候回來更好些。

  反正在那面兒待遇也不錯,除了工錢每個月能多好幾萬。

  鋼鐵廠還給他們這些過來援助的人在附近租了房子。

  房租都不用他們自己出,自己一天三頓都能在廠子裏喫食堂,每個月剩下的也能更多點兒。

  王玉蘭聽了,也只能無奈作罷。

  所以易中海現在還是休息的頭天晚上騎自行車回來,第二天晚上吃了晚飯,就趕緊騎着車子往回走。

  王玉蘭還是頭一次去石景山,心裏也挺忐忑的。

  車上人也多,她還時不時地下意識摸摸口袋,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佛爺把她包着錢的手絹兒給偷了。

  所幸,東華門這邊兒是始發站,而石景山站又是終點站,倒是不容易搞錯站點。

  一路顛簸,王玉蘭都覺得自己快被搖散架了,車子也到了石景山。

  懷着一絲不安下車後,她一路打聽着前行,總算找到了鋼鐵廠的南門。

  此時離着後面五八年的規劃還遠,更還沒成立後面的首鋼集團。

  所以鋼鐵廠的規模跟後世遠遠沒法相比。

  但是也能看到廠區裏高爐、煙囪林立。

  不時能聽得到各種機器運轉的聲音。

  就連空氣也比家裏更加渾濁,看上去也有些霧氣濛濛的,更有着一股子說不出的味道。

  王玉蘭看了也不由得暗自感嘆,這廠子可比鐵工廠那邊兒大得多了。

  走到門衛室,做了登記。

  門衛讓她等着,直接打電話去廠區。

  過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一個長相周正的中年男子沿着大路從廠區走了出來。

  不出意外,正是四合院道德天尊易中海。

  跟門衛打過招呼,易中海領着自家媳婦走到一邊兒,低聲問到:“你咋來了,是家裏發生什麼事兒了嗎?”

  王玉蘭也就將李想國到來,以及前兩天晚上發生的事情簡明扼要地說了一遍。

  然後說老太太說了,怕那認罪書的放在那裏出事,讓他儘早回去想辦法弄回去。

  易中海聽了,皺着眉沉思了一下,微微頷首,笑着說到:“行,我知道了,不過明天還有活兒走不開。我回去看看排班表,跟人換個班,明天晚上回去。”

  其實,原本他的休息日也是大後天,本來後天晚上準備回去的。

  折騰這麼一趟,實際上也只提前了一天。

  “你過來的時候車上人多麼?要不還是現在趁着人少,還是趕緊坐車回去吧。”

  “一會兒中午下班,也有不少工人趕車,那樣搞不好就坐不上了。”

  “你要是餓了,就先買點餑餑墊墊肚子。”

  實際上他也知道,自家婆娘苦日子過慣了。

  哪怕自己這樣說,她也不會去買餑餑。

  看着王玉蘭沉默不語,他也多說了一句:“有什麼事兒,等我回家再說。”

  王玉蘭點點頭,然後直接朝着公交站走去。

  看到自家媳婦走遠,易中海也不復之前的沉穩老練。

  沉下臉琢磨半天,低聲罵了句:“不經事的娘們兒!”

  長長嘆了口氣,擡腳調轉方向,朝着自己住的地方走去。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