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作者:成人的童話
李想國的話說得屋裏的幾個人也都一愣,隨後反應過來的衆人自發地熱烈鼓掌。

  在座的這些人,大半都有從軍經歷,也確切懂得半島戰爭的艱鉅性。

  更何況實際上這時候的重工部,業務範圍就包括了軍工產業。

  作爲主管領導,部長又怎麼能不知道兩軍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但是這一刻,他卻對這場戰爭的勝利有着更樂觀的看法。

  有着這樣的人民,又有什麼樣的戰爭不能獲勝?

  “想國,你放心,這錢一定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部長拿着票鄭重承諾。

  他也想好了,明天去政務院,也能順便把這錢款上交,由政務院轉交相關單位。

  李想國是真的沒想那麼多,就他上輩子知道的。

  抗美援朝捐款活動,不就是由抗美援朝總會發起的嘛。

  這東西只要部裏的財務人員跑趟銀行就能解決。

  反正他今天拿錢捐款,本身也純粹的就爲了刷好感,刷知名度的。

  要不然他昨天在銀行就諮詢相關的業務了。

  說起來他也有些納悶兒,昨天辦理業務時候,爲啥就沒看到那些號召捐款的宣傳口號?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

  此時,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及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委員會合並改組爲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抗美援朝總會尚不足一個月。

  (臥槽,這麼簡單一句話,搞這麼多字數。)

  相關的活動也僅限於在各地組建分會,完成政務院安排的相關工作。

  具體一些也只是進行抗美援朝宣傳,動員青年參加志願軍,參加軍事學校,再就是主持慰問前線的活動。

  還沒有承擔開展抗美援朝捐款的事務——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捐獻飛機大炮運動”。

  只有到了那時候,纔有委託中行各分行支行代收抗美援朝捐款的通道。

  也有了更多的宣傳,甚至在銀行的各種單據上都有類似“抗美援朝、踊躍儲蓄;保家衛國,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

  當時戰爭資金主要還靠着國家支撐。

  不過隨着戰局膠着,資金不足,這纔有了提高存款利息吸納資金的行爲。

  後面更是通過抗美援朝總會,推出了相應的捐款活動。

  城市到農村,都成爲宣傳的戰場,也爲後面戰爭勝利奠定了物資基礎。

  所以李想國本以爲是件很普通的小事,實際上放到明年年中也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

  在不知不覺間,走上了李想國未知的路徑。

  再從部長手裏接過烈士證明書,李想國的重工部之行也步入了尾聲。

  時間尚早,李想國再次感謝並辭別了幾位“大領導”,也跟着王廠長回了軋鋼廠。

  本來隨着證書下來的,還應該有光榮之家的牌子。

  不過部裏當時也跟區軍管會溝通過,等李想國來了以後,再通知他們。

  軍管會會直接送到南鑼鼓巷的家裏,舉行掛牌儀式。

  坐在回去的車上,李想國也不由得感嘆這系統還怪好的嘞。

  給了烈屬身份——雖然大半小說裏面,這是四合院裏開嘲諷的霸服。

  不是軍烈屬,要是不當個公安局長、科長,又或者保衛科長什麼的,甚至都不配當主角。

  更不配被賈張氏搶房子,被滿大院騙錢,被易中海騙工作……

  不過換到真實情況下,真的是烈屬,至少衣食無憂,又怎麼可能被幾個小趴菜欺負。

  李想國自己這裏是特殊情況,李父原先的工資加補貼每個月就接近三百萬。

  所以即便按照百分之二十發放的撫卹金,每個月他也能拿到接近六十萬。

  甚至比起院裏賺錢第二多的易中海都不差什麼了。

  更何況每個月,他還能拿幾萬塊的烈屬撫卹金,加上這個只怕也難說誰多誰少了。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後邊文件正式出臺的時候,這個階段的撫卹金應該是百分之二十五。

  那時候自己的這筆錢估計就差不多得接近七十萬,應該比易中海的工資還高。

  所以,就憑這一條,李想國就不屬於貧困人口。

  真換成普通的軍烈屬,實際上也同樣不至於餓到。

  除了撫卹金以外,困難沒有供養的軍烈屬。

  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每個月都有額外的糧食補貼可以領。

  農村的軍烈屬,每人每個月最多能領到十五斤糧食,城市的則是二十斤。

  甚至軍齡五年以上軍人的家屬還可以向上浮動不超過五斤的份額。

  而且這糧食補貼還是算到地方糧食開支裏面。

  這意味着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軍屬和烈屬除了糧本上的定額,他們每個人最少還有二十斤的免費糧食可以領。

  即便是那幾年,城市裏的軍烈屬,有着糧本再加上補貼也是根本都餓不到的。

  如果這麼多的糧食他們真的都吃了,那能保證家裏人喫得比賈張氏還胖。

  或許某些小說裏面寫的,聾老太太每個月還賣那麼多糧票,也是來源於此。

  五保戶的糧食定量,外加着烈屬的二十幾斤糧食她是肯定喫不光的。

  換成那幾年,黑市一斤粗糧都能賣好幾塊,換成錢怎麼也夠她喫幾頓好的。

  對於李想國而言,這兩筆錢,他都能領到滿十六週歲。

  實際上,如果日常生活,每個月他也肯定花不了幾個子兒。

  所以大半也都得再存進銀行,又或者囤上一些以後用得到的東西。

  至於分散存款,這事兒在這個年代的操作性可行,但是也真的不怎麼方便。

  雖然這個年代各銀行網點沒有互通。

  但是一直到後面的一九七八年,人行一家獨攬國內貨幣發行到儲蓄信貸的各種業務。

  不像後世,人行已經轉變成貨幣發行以及金融監管機關。

  具體的業務,除了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還一堆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可選。

  一家銀行網點存一塊錢,四九城這地兒可能你也能存個幾百塊錢。

  (郵儲:我連商行都不如?另外,我用百度地圖查了下,有一百四十八家,不知道是不是全部。)

  一家獨大的銀行,整個四九城又能有幾家辦事處?

  所以即便想分散存款,可選擇的範圍也太小了。

  總不能把錢存到那些活不過兩年的銀行和錢莊吧。

  那跟去年加入KMT有什麼區別,還不如留着現金靠譜呢。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