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作者:成人的童話
當初跟聾老太太逗悶子,說四九城就屁大一點兒,當然也是隨便說說。

  實際上,就算路上車子不多,李想國也騎了一個多小時纔到了騾馬市大街。

  果子巷只是賈家衚衕北邊兒的一小段。

  最繁華的時候,不到兩百米的巷子裏,有幾十家果鋪。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也已經蕭條下來,有的關門落鎖,甚至有不少連招牌都拆了。

  看起來這裏的搬遷也已經勢在必行了。

  騎着車子進了巷子沒多遠,李想國還看到傳說中傻柱學過的“譚家菜”在這裏開的飯店。

  不過這個時期,實際上是當年譚家的幾個家廚在這裏經營,並沒有真正的譚家人。

  譚家菜在這裏經營到五四年,後邊就搬去了西單,最後進了四九城飯店。

  沒剩多少家果局裏面品種也大多以本地水果爲主,真正的“南鮮”不算很多,倒是也不再拘於批發,同樣也做零售生意。

  只是這些東西的價錢,那就不是普通居民能享受得起的。

  隨便找了一家店,買了七八根甘蔗,讓夥計都給砍成一米左右的長段,紮成一捆。

  也藉機問了下這邊兒的情況。

  店裏的夥計一邊忙活一邊跟他說。

  他們也已經接到通知,也要搬去永定門外邊兒的沙子口。

  他們老闆是準備等幾批貨忙完了就搬過去。

  不過巷子裏不少店不想搬遷,乾脆就準備歇業了。

  李想國不由得感嘆,要是這些老闆聰明,拍拍屁股走人,那還差不多。

  要不然去不去那兒能有多大差別,註定只是溫水煮青蛙罷了。

  夥計也跟他說,大的幾家店還在這邊兒沒搬過去,要他別去沙子口那邊兒。

  這邊兒沒的果子,那邊兒也沒有。

  更何況以後都不知道有多少果子能運過來呢。

  老闆去談買賣沒在,所以夥計什麼都敢隨口說。

  上邊兒老闆犯愁就行了,他一僱工,是沒必要幫老闆犯愁的。

  店少了,轉起來自然快多了。

  一圈逛下來,也沒用多少工夫兒。

  等他騎着車子出了果子巷,車子上除了一捆甘蔗也就只多了兩個袋子。

  一個裏面裝了幾個菠蘿,還有兩個木瓜。

  剩下的那個袋子裏裝了個七斤多的菠蘿蜜。

  至於別的水果,李想國就沒買了。

  剩下有的基本都是一些柑橘屬的水果。

  可以說除了買來喫,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的種植價值。

  想買這些,也只要到南鑼鼓巷的果鋪轉一圈就有了,倒也沒必要今天買。

  他回頭最多也就是買些自己喫,連種的念頭兒都沒生起過。

  淮南爲橘淮北爲枳,這都快成普遍真理了。

  當然橘子和枳是兩種植物。

  只是單純的因爲北方氣候不適合橘子生長罷了。

  又不像後世,就算到了南極,照樣可以通過保護地栽培種植熱帶作物。

  這也不是他放棄的原因。

  他不種這東西的原因最主要是各種柑橘科水果,基本都是偶爾發現的芽變種或者是長期反覆雜交選育的成果。

  能大面積種植的,都是依靠無性繁殖來的。

  自己種下去種子,都未必能發芽。

  發芽了,也未必能結果。

  就算結果了,還未必好喫。

  自己就想喫幾個橘子,也真沒必要拿種子在這兒死磕。

  畢竟就連梨什麼的,他本身也都是抱着種着玩的心態留種的。

  到現在都一顆種子都沒下地。

  橙子、橘子這些東西,他連種着玩的心思都沒。

  有自己選育那工夫,自己爬都能爬到江南再回來了。

  更何況他也沒必要偷着去那邊兒,他可是有正當理由去的。

  原身的母親老家就在江南。

  自己完全可以用尋親的理由,找軍管會開介紹信去那邊兒。

  到了那邊兒,那不是想要啥有啥嗎?

  除了橘子、柚子和橙子這些東西,還可以找一找楊梅、枇杷、水蜜桃和香榧、小核桃這些東西。

  順道還可以再弄點兒茶樹、油茶樹這些東西。

  更何況到了江南,也能弄到自己心心念唸的毛竹。

  就是不知道種到空間裏面,還能不能真的能長出冬筍來。

  再發散下思維,這年頭兒去金陵附近找些小龍蝦也不難吧?

  他原先還想着如果沒小龍蝦,以後回東北就想辦法去弄點兒蝲蛄來養。

  不過真的出去一趟,能弄到小龍蝦,誰還惦記蝲蛄?

  要是有機會,高低也得弄上一批在空間養着。

  炎炎盛夏,啤酒配龍蝦,那叫一個地道!

  更何況還有太湖的各種湖鮮,甚至長江三鮮、松江鱸魚等等,也不是沒機會弄到。

  要是趕到鰻魚洄游的季節,還能跟撈魚苗餵鴨子的漁民們換點鰻魚苗。

  說起來要是把鰻魚苗存起來放到後邊兒,最貴的時候一條都能賣到三四十塊錢。

  洄游的鰻魚苗很小很輕,一斤就有幾十上百條。

  真的放開手收上一批,放後邊兒賣,輕鬆就能弄到幾個小目標。

  再不行,囤上幾噸五六斤以上的黃花魚,放到後邊兒,老年生活不也能過得安穩如意嗎?

  更何況還有黃脣魚什麼的。

  所以說有空間的穿越者真想賺錢,有着後世的見識,那真比撿錢還輕鬆。

  幹嘛非得趕着要錢沒用,有票沒地方花的年代賣糧賣肉去賺殺頭錢?

  李想國倒是能想到一個原因,可能那些作者覺得自己肯定寫不到後邊兒吧。

  畢竟沒了同行參考,也沒了電視劇借鑑,那全得自己編,多累啊?

  這邊兒繁華多了,繞了幾條衚衕,發現人都很多。

  他也不再想着把東西收到空間。

  乾脆又繞回來,進了一家河鮮店,挑着藕、茨菇和馬蹄各買了幾斤。

  出來以後,他倒是想起了茭白。

  舌尖上的中國,把茭白和蒲菜或者叫蒲根蒲筍混淆了,他們說茭白是蒲筍的變異。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兩者不說風馬牛不相及,最起碼也是屁的關係也沒有。

  蒲菜是蒲草的嫩假莖,感染黑粉菌的菰根部膨大形成的纔是茭白。

  當然,長了茭白以後,菰就不能抽穗,也不能再收穫菰米了。

  野生的菰倒是到處都有,自己等着夏天時候倒是可以再去水邊找找。

  以後再弄點兒菌種,到時候就可以選擇喫茭白或者是菰米。

  想到這個,也讓他想起來高粱烏米。

  烏米同樣也是感染了黑粉菌以後形成的。

  李想國上輩子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去高粱地裏找這個。

  掰上一把,帶回家慢慢喫。

  要是喫到老的,就粘得滿嘴的孢子,弄得連嘴脣都是黑乎乎的。

  高粱種子自己有了,所差的也只是相應的菌種,以後倒是可以蒐集點存着。

  也能多出來一種美味。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