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怎麼還是他?
要知道,目前新入職的全日制技校生,起步級別才14級,月薪僅有48.5元。
然而陸恆之前已通過了7級鉗工考覈,薪資加上補貼,達到了89.5元。
這幾乎等同於10級技術員的收入,僅略低於9級工程師。
從學歷角度看,過高定級似乎不合時宜;但從實際情況出發,過低定級又顯然不合適。
要重用這樣的人才,總不能給他定個比原先收入更低的級別吧!
最終還是主管生產的副廠長拍板決定,不必過於拘泥於學歷背景。
既然認定他是人才,即使破格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陸恆被正式確定爲9級工程師。
當得知自己按照工程師級別領取工資時,陸恆卻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他並不想在技術崗上發展。
因爲在這個崗位上的往往是學者型人才,
即將到來的社會變革對於這類人並不友好,甚至高校都暫停了對外招生。
此外,儘管技術人員受人尊敬,但其權力範圍相對有限。
工程師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設計圖紙和指導車間解決各類技術問題上,
他們是依靠專業技能喫飯的羣體,雖然薪資較高,但在人員管理上權限有限。
相比之下,同樣是相近薪資的車間主任,卻能管轄上千員工,甚至有機會安排親朋好友進廠工作。
僅憑後者這一點,就足以吸引許多人趨之若鶩,求他辦事。
“希望這只是個過渡階段,並非讓我長期從事技術崗。”
“否則的話,我恐怕得開始研讀數理化書籍,嘗試朝着研製原子武器的方向發展了。”
陸恆心中苦笑,但表面上只能暫時接受這個任命。
“對了,你離開後,你們班組缺了個班長,你有沒有合適人選推薦?”
推薦人選擔任班長,通常屬於車間主任的權限範疇,王副廠長主動詢問他的意見,無疑顯示出了極大的尊重與照顧。
這也可視爲一種福利。
一旦被推薦者成功晉升,必然會對陸恆心存感激。
光是每個月增加的5元職務津貼,就已經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陸恆,不愁錢花。
陸恆思考片刻後,提到了劉海中的名字。
“劉師傅是我們廠的老職工,又是七級工,我認爲他可以勝任。”
“不過,最好先讓他以代理班長的身份試用一段時間。”
“我和他住在同一個大院,深知他在技術方面沒問題,只是比較熱衷於做領導,擔心他駕馭不了全局。”
對於這條熟悉的“獵犬”劉海中,陸恆認爲,不妨給他這個機會。
如果不推薦他,待他從其他途徑得知此事,可能會因自己有機會卻沒有推薦他而產生隔閡,不再爲其所用。
而拋出這塊“骨頭”,只要確保今後能夠有效掌控他,他便會是一條忠實的“獵犬”,不會反咬一口。
憑藉經驗暴擊系統和前世豐富的閱歷,陸恆自信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他也坦誠地指出了劉海中的性格缺陷,以防萬一他日後犯錯,自己不至於跟着丟臉。
“嗯,你倒是很誠實,既舉薦身邊人,又能直面其性格弱點。”
“行了,你先去忙吧。”
“下星期開始,你到技術科那邊辦公,但不直接歸技術部管轄,有事直接來找我和楊廠長彙報。”
王副廠長最後做了交代,並提醒陸恆遞交入D申請書,隨後讓他離去。
隨着陸恆離開辦公室,原本話不多的楊廠長此時開口:
“依我看,小陸之前推行的那個考覈制度,在一線試行了一個星期,可以考慮在整個廠裏推廣開來。”
“只有拿出足夠數據證明,這套考評機制確實提升了產能,我們纔有底氣向上級彙報,並計劃性地在其他廠推廣。”
王副廠長反問:“是不是要等到小陸把安全生產手冊和新的生產優化流程都拿出來,再一起上報?”
“到時候可以分步上報嘛。”
楊廠長笑着迴應,王副廠長聽出了其中未言明之意。
的確,多個功勞點可以分開上報。
安全生產手冊可以作爲一個項目上報一次,而生產效率提升和流程優化則可以作爲另一個項目上報。
陸恆需要在上級面前刷存在感,他們同樣也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在上級那裏積累印象分。
“怎麼樣,上面給你安排了什麼職位?”
回到車間後,車間主任林國華立刻找到陸恆詢問。
雖然他參加了會議,但對於陸恆的具體職位安排,卻是由廠長和幾位副廠長私下敲定的。
身爲車間主任,林國華有一定的建議權,但沒有最終的人事任命權。
此前在廠領導會議上,他曾建議破格提拔陸恆爲廠長祕書。
並在該職位上歷練一段時間後,進一步提拔爲車間副主任。
廠長祕書享有科級副職待遇,而車間副主任則是科級正職待遇。
這樣的轉崗過渡,無疑是較爲理想的晉升路徑。
林國華看準了陸恆才華橫溢,好主意層出不窮,未來前程必定無可限量。
因此,他趁早想要結下善緣。
若陸恆對他心存感激,日後也能借機分享些功勞,爲自己的仕途增添資本。
“被安排到了技術崗,定級爲9級工程師。”
陸恆對這個職位安排稍有不滿,但並未表露出來,臉上依然掛着微笑。
“怎麼會把你調到技術崗去了呢?你的優勢明顯在於管理崗位啊,提出的那些改進措施都是圍繞提高產能展開的。”
林國華先是驚訝,旋即思索片刻,很快釋然,接着說:
“不過,技術崗對你而言,或許只是一個跳板。”
“定級爲9級工程師,如果轉到行政崗,可以直接就是15級,相當於車間主任級別了。”
林國華對不同崗位間的轉換有着深刻的理解。
因爲在現行體制下,技術崗中的1級總工程師與行政崗中的7級省.部級副職薪資相當。
所以,在企業內部,技術崗轉行政崗時,往往按照這個級差來定級,也就是加6級。
9級工程師轉行政崗,相應增加6級,便是15級行政崗,相當於處級副職待遇。
“其實這樣也挺好,行政崗位升遷講究資歷……”
“然而在技術領域,只要你技藝超羣,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敬服。如果你的技術超越了工程師,那麼哪怕晉升爲副總工程師,也無人能提出異議。”
“之後再從技術崗位轉至行政崗,就可省去慢慢熬資歷的階段。”
林國華言辭堅定,陸恆卻略感困惑,問道:
“林主任,您爲何如此肯定我一定能轉回行政崗呢?”
林國華笑着迴應:“原因很簡單,你的表現越卓越,廠長他們就越不會輕易放你離開。”
陸恆對兩者之間的關聯未能理解,追問:
“這和廠長他們是否放我走有什麼關係呢?我並沒有打算去其他單位工作。”
“再說,就算我想去,也不知道哪些單位會接收我啊。”
林國華搖頭微笑,流露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態,解釋道:
“你現在不考慮去別處,是因爲尚未觸及職業天花板。當你升至7級工程師後,若想繼續攀登高峯,達到6級工程師,就只能選擇規模更大的企業。”
“因爲我們軋鋼廠本身的級別限制,所能提供的最高技術職位就是7級。”
“廠長他們不願看到像你這樣的優秀人才流失,因此,在你可能因觸及天花板而產生跳槽念頭之前,他們自然不會讓你長久待在技術崗位上。”
“所以,到時候他們會安排你調到需要長期積累資歷的行政崗位,以此減緩你的晉升速度。”
至此,陸恆才恍然大悟。
原來,由於軋鋼廠級別的侷限性,擔心他在技術崗位升得太快,遇到瓶頸後離職。
如此一來,想要回到行政崗位就顯得相當直接了。
只要他的表現越出色,廠長他們就越有可能儘早將他調回行政崗。
至於去別的公司發展,陸恆並無此意。
他生活無憂無慮,財富與各類票證充裕,在軋鋼廠內部謀得高位,享受權力帶來的便利即可。
投身更大規模的企業,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爾虞我詐,一旦捲入漩渦,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你也不必因爲前途受阻而責怪廠長他們,主要還是因爲軋鋼廠急需人才,好不容易出了個如你這般出衆的天才,希望你能留在廠內多做貢獻。”
林國華生怕陸恆因前程受阻而心存芥蒂,不禁爲自己剛纔一時嘴快透露太多信息而後悔,於是特意加以解釋。
但他心中卻又泛起一陣酸澀:照這麼說,只要陸恆在技術崗位稍有突出表現,豈不是很快就能調回行政崗位,甚至可能與自己平起平坐?
可陸恆才23歲啊!
他花費十數年時間才爬到如今的主任位置,現在看來,自己彷彿成了一個笑話。
想到此處,林國華興致索然,打發陸恆離去。
回到生產線,陸恆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出色完成接下來的工作任務。
“班長,你回來了!”
“聽說你要高升了?”
頭號馬屁精劉海中適時現身,熱切地注視着陸恆。
“消息這麼靈通,是從哪兒聽來的?”
聽到劉海中提及此事,陸恆意識到傳言已開始擴散。
劉海中忙不迭回答:“剛纔我去抽菸時,聽到有人議論,說是從林主任那裏傳出來的消息。”
陸恆不再隱瞞,坦然迴應:“不算高升,是轉到技術崗位,定級爲9級工程師。”
“不過我的工作任務仍在車間,負責優化各車間生產流程,編寫全廠機器設備的安全使用手冊。”
劉海中低呼一聲:“工程師的話,月薪能有一百多塊呢!”
緊接着,他目光炯炯地望着陸恆,問:“那您離開了,咱們線上的班長職務,有接班人了嗎?”
陸恆微微一笑,心想果然來了這一出。
“王廠長確實徵求過我的意見,我推薦了你。但最終能否成功,我無法保證。”
某一刻,陸恆明顯察覺到劉海中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臉色紅得像是喝醉了酒一般。
難不成他也要像范進中舉一樣,終於圓夢當官,興奮得要瘋掉不成?
陸恆正琢磨着要不要給他一巴掌清醒清醒,只見劉海中深吸幾口氣,面色逐漸恢復正常。
“班長,太感謝您了!謝謝您的推薦!”
陸恆先前的臉色還較爲溫和,隨後卻突然嚴肅起來。
“我只是推薦了你,結果還未確定,所以在此之前,不要隨意張揚。”
“還有,如果你真的成爲班長,務必要盡職盡責。倘若做出什麼讓我不滿的事情,讓我蒙羞,你應該明白,我能助你上位,也能讓你下來。”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
這纔是駕馭下屬的有效手段。
“班長您放心,如果我真的有幸擔任班長,一定竭盡全力,向您學習請教,絕不給您丟臉!”
劉海中從未見過陸恆如此嚴厲的一面,被其凌厲的眼神震懾住,心跳瞬間加速,然後連忙表達忠誠。
“好了,去工作吧。”
陸恆語氣重新恢復和緩,讓劉海中心情稍稍放鬆下來,他歡歡喜喜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眉飛色舞地繼續工作。
次日便是週末,休息日。
陸恆本以爲他轉崗的事至少要等到下週纔會傳開,卻沒想到就在下班鈴聲響起,衆人爭先恐後地走出車間之時,廣播裏響起了聲音。
“我廠第二車間第一生產線班長,陸恆同志……”
隨着播報聲響起,原本因下班而熱鬧非凡的軋鋼廠,忽然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每個員工腦海中閃過同一個念頭:怎麼又是他?
在此之前,他便是赫赫有名的7級鉗工,加上班長的職務補貼,每月收入高達89塊5毛。
如今榮升爲9級工程師,月工資更是突破了一百大關。
這一百多塊錢,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啊,彷彿怎麼花都花不完似的。
要知道,軋鋼廠裏的大多數工人,每月能有三四十元就已經算不錯了,那些拿着四級、五十多元薪酬的,絕對是高收入羣體。
而每個月一百多塊,這日子過得該是何等的美滿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