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露出憂慮
“秦官是我大秦治理的根本。”
“昔日陛下實行‘任子’制度時,雖功臣之後不能如同春秋時期直接入仕於朝,但至少能任職地方,雖然略有僭越但還可接受。”
“如今像秦長青這樣的身份不明人士竟能堂而皇之地進出學室,雖護駕有功,但他若擔任秦官豈能如此輕易決定?”
“若縱容這種風氣繼續蔓延,終有一日軍政將會被六國殘渣侵蝕。”
“屆時,所謂的秦官又將如何保秦?秦法又如何令人信服?”
“君上,何至於此?”
返回學室。
秦長青坐下拿出自己帶來的籌算棒。
算籌的運算規則是:“凡計算之法,須先確定各位數,一位縱、十位橫,百立千橫、千萬相應;六位以上進五在上、其餘無需重複累積,**各位**。”
這是一種十進位制的系統。
用交叉擺放的方法表示各個數位。若位上有零,則相應位置留空。
作爲新學者,首先是識別數字,接着是分位、進退及加減法運算。
這也就是爲何閬等人早早前來背誦九九表的理由。
習字、文采與軍事三項科目,努力後仍有機會趕上,但對於算學,落下一節課後追趕起來就會難於上青天。
深知算學的重要程度,大家都不敢有所鬆懈。
室內,大夥們紛紛朗讀起艱澀的乘法定律。
不久,室內迎來新的一員。
來客瘦削乾癟,留有鬍鬚直至胸口,身穿一身黑色衣袍,面容呈黑棕色且滿臉皺紋,然瞳孔透徹明亮,此人既是令史、同時也是墨家的一員。
他名爲儉!
長青
儉原爲墨者。
墨派創始後的紛爭使墨家**發展分歧成三種,分別流向秦國、楚國以及齊國。
在楚國的分支秉承孟勝精神
以傳正義、苦行的方式行道,化身遊俠遊走各國,制止戰爭,不惜任何暴力衝突,認爲其爲不道德。
但由於連年的戰事,楚國的分支成員早匿隱許久。
接下來則是前往齊國的墨者們,
他們着重理論辯論,與諸侯交談力挽國家戰爭局面,只無奈多次失敗下該派也開始逐漸勢微。如今更多與名家合流,專注研究無用的知識。
秦國分支爲實際應用派,他們對政治議題缺乏熱忱,不熱衷空洞修辭而對自然界法則及實用技術產生濃烈的好奇。
自從遷居到秦國後,秦墨便開始大量設計建造農業生產和軍事器械,並用優秀的防衛技能大大增強了秦國的防禦。
改派思維也隨着變化調整,
他們開始認同正當之師並從“尚同”轉變成爲**統治的堅定支持者。
不過墨派觀點始終跟法家意見不合。
墨派反對放棄禮儀的主張與一切法律歸於一致的做法,並堅持“獎懲機制無法完全達到目的”的看法。
早期由於天下局勢,墨派曾一度嘗試配合與妥協,但現在隨着統一,彼此差異越來越大。
近年來兩
儉就是這樣的一個秦墨。
見令史儉到來,衆人紛紛起身行禮。
令史儉輕輕點頭。
他未多言,徑直將手中的竹簡放在案几上。
開口道:
“前一段時間,我已經讓你們熟記九九口訣,並略作介紹了約分、合分、減分、乘分與除分等運算規則,同時提過除這些外,我們還需學習包括課分、平分等在內的諸多內容。”
“涉及面相當廣泛。”
“每一個部分都有其意義。”
“進入這裏學習後,各位將走上治事之路。”
“良好的算術技能將使你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受益匪淺。”
“雖然你們未必能夠立刻進入高級官職如少府,但在各個崗位,憑藉這些技藝依然大有用武之地。”
“近年來,墨門通過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實踐經驗。”
“你們現在所學的都是最實用的核心技能。”
“現在我要詳細介紹即將研習的主要項目。”
“第一技術:方田。”
“簡單理解,方田即是計算土地面積。”
“第二技術:粟米。”
“即各種糧食的交易折換。”
“第三技術:催分。”
“涉及分配各類資源的方法,無論文官還是武職都會用到。”
“第四技術:少廣。”
“第五技術:商功。”
“……”
令史儉侃侃而談,詳細說明了全部二十一技的具體內容。
涵蓋範圍之廣闊令人喫驚,上自天文、地理乃至星辰變化,下到農業測量、水利建設、土木工程等各種知識,無所不包。
令史儉說的非常輕鬆。
但在座的學習者卻面色難堪,身體不住地顫動。
即便是秦長青亦感到壓力巨大。
他們意識到自己之前所學都是皮毛。
然而,當令史儉提及日月星辰變化時,幾乎所有學科都涉及了,使得內容顯得繁重。
令史儉並不關注他們在座者的感受,轉身書寫下了“方田”二字。
接着展示了一例題。
‘若一方塊地塊,其寬十五步,長十六步,求該地塊之面積幾何?’
隨即便開始了正常的一天講學工作。
秦長青等人迅速在案桌上擺放算籌跟隨學習。雖然令史儉沒有佈置太過複雜的練習,但他們仍感有些喫力。
秦長青擺弄着一陣算籌後,不由得抱怨不已,
“唉!”
“總有一天我要弄出紙來纔行,否則整天折騰這些東西,遲早會讓我抓狂。真是累人。”
“再加上這個複雜的除法規則!”
“連微積分我都理解過,這應該不至於難住我。”
學室內鴉雀無聲。
令史儉解析了多個示例題後給他們留了個思考題。他則一邊翻閱着竹簡,偶爾取出算籌擺佈着,似乎對教學任務毫無投入之意。
儘管如此。
衆人都覺得這堂課十分漫長。
終於,在下課的鐘聲響後,衆人都深深地鬆了口氣。
令史儉毫不猶豫,在鐘聲落下的那一刻收拾完講義便離開,絲毫不拖泥帶水。
走得極爲果斷。
課程結束後,衆人癱倒一灘哀嚎連天。
完成課堂作業後,秦長青環視四周,其餘學友依舊眉頭深鎖埋頭於桌案的小杆棒,不斷運算中。
看到這一幕,秦長青不禁感嘆,
“秦國學宮果然十分嚴厲。”
“經由這樣魔鬼式教程錘鍊的學生無不能力出衆、能獨自面對問題解決難題。”
“若我沒有記錯,當時握有實權的大臣們,幾乎無例外須入宮進修。”
“而且秦廷嚴格限制甚至全面禁止私人學派,這就等於說劉邦與蕭何他們都曾經進宮過吧?”
“更有甚者…”
“也許項羽也曾以匿名身份入學?”
“只不過他並不喜此處所授的技能,所以發出感嘆:“僅劍術一人之技,非我要學會的;我要習得能夠克萬人敵的技術!”
他神色顯得複雜異常。
按這種推論
一支部隊負責皇宮的防禦,名爲衛尉軍;另一支部隊護衛咸陽的安全,稱爲中尉軍;第三支部隊則維持咸陽外圍的安定,叫作都尉軍。
三軍總共有兵力十五萬。
然而,軍事基地乃是禁地,他們真的可以這麼輕易進入?
閬注意到秦長青內心的疑問,便解釋說:“我們並不是要去藍田大營的主基地,那裏哪是我們可以隨便進出的?況且它離咸陽也有十幾裏之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一處靠近咸陽的校場。”
“那個地方主要由中尉軍駐守。”
“以前中尉軍在巡查與交接時都在那裏集中。”
“這個校場雖不大,但以往咸陽周圍的更卒及服役者常常在那兒集訓,我們上課也是在那裏。”
秦長青點頭表示理解。
接着他站起來跟着閬走向飯堂。在耐心等待後,幾人終於拿到了一碗熱湯。匆匆喫過幾口乾糧,他們便快速奔向咸陽外的校場。
經過檢驗通行證明,幾人才得以入內。
校場內只有寥寥百來號人零星站立着。
現場並未呈現出軍隊該有的莊嚴肅穆氣氛,一些更卒相互打招呼,甚至還和剛來的交談,一切都顯得十分雜亂。
秦長青微微皺眉,但閬卻全然不顧,徑直衝向旁邊土臺上的兵器—刀槍等物。顯然,他的興趣盎然難以抑制。
然而,在看完兵械後,他仍顯不夠滿足。四處搜尋的目光帶着詢問的意味:“哎,不是說要教發射**、駕馭馬車嗎?這些裝備呢?馬呢?”
“難道學室會騙我們?”
秦長青搖了搖頭:“不至於這樣,如果沒人監督指導那些危險設備的話,發生意外就是大事情了。”
對此,閬點頭認可,並繼續觀察,渴望找到相關裝備的存在痕跡。
時光悄然流逝,學室內更多士子陸續到來,圍在各個圈子談論,突然“咚”聲響起。衆人被銅錘擊中的巨響聲所引得紛紛注視着前方校臺。一名身穿繪紋甲冑的將領走上高臺。
將領的眼神冷漠地掃視周圍一圈,咳嗽了聲開口講:“衆位學生,接下來將由我爲大家授課。雖然大家在書院身份不同,但在這個地方,各位和普通的士兵並無二致。”
“正如古文所說:‘人們往往因爲無法應對某些境遇,導致敗績’——而你們這些人未來步入社會之後,肯定也會遇到各種盜賊和遊俠,如果毫無對抗之力豈不是更讓賊寇囂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