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政權集中
“但這顯然是不對的。”
“諸子百家都以平息天下紛爭爲己任。儘管最終是由法家領導解決了這一問題,但這並未偏離各家的基本理想。”
“諸子創立學說的初衷是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天下安寧。如今天下已實現安寧,你們反而過於執着於各自的具體治理手段,這不就是在捨本逐末嗎?”
“在我看來。”
“各家學派不僅僅適用於戰亂時期,在和平年代也有其發揮作用的地方。”
“戰時定江山。”
“而和平時期則應爲百姓謀福利!”
“這纔是諸子百家存在的真正意義。”
“全是爲了人民!”
“現在天下亟待建設和發展,情況類似於當年紛亂不安的形勢,這正是各大流派施展才能的大好時機。然而,你們卻選擇了自我放棄。這不僅有悖於諸子的初衷,更是對自家學說的巨大貽誤。”
“諸位爲何如此糊塗?”
###長青
午後時分,咸陽宮。
嬴政享用完午膳後,正坐在偏殿休憩。
不久後。
殿外傳來了宦官的通報,說廷尉李斯正在外求見。
“宣!”嬴政直接應道。
隨即,李斯步入殿內。
一進門,李斯便恭敬地行禮道:
“臣李斯拜見陛下。”
“平身。”嬴政看了李斯一眼,淡淡說道:“這次入圍的百名名士名單已經出來了?”
李斯躬身回覆道:
“回陛下,名單已完全公示。”
“在臣入宮之前,並無士子提出異議。”
“嗯。”嬴政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李斯繼續說道:
“回陛下,此次盛會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人蔘與考試。”
“經過王老丞相、隗老丞相、頓弱御史大夫和微臣連續審閱後,一共選拔了九十六名優秀士子,這些人均才德兼備。”
“此次盛會出現的人才之衆多可謂空前。”
“參與盛會的人數也創下歷史紀錄,比魏國早年‘西河之學’以及齊國稷下學宮的士子要多出許多。”
“昔日的‘西河之學’與稷下學宮中的士子參差不齊,雖有名士,但數量極少,遠不如這次盛會有這麼多傑出之才。”
“這也證明了大秦的文化盛世!”
“臣恭賀陛下!”
嬴政輕輕哼了一聲,冷冷說道:“這其中恐怕不少人隱姓埋名吧。”
李斯應答:
“回陛下。”
“臣對此並無確切瞭解。”
“但依臣之見,情況確實如此。”
“雖然大秦爲他們廣開言路,但這些士子往往多瞧不起秦國,即便朝廷特赦允許參加,他們也未必敢於透露真實姓名。”
嬴政道:
“朕早就預料到了。”
“既然你認爲這些盛會有如此高評,那詳細講述一下哪些人能入你李斯之眼,朕也想聽聽你們這次盛會選拔士子的具體標準是什麼。”
李斯無奈地苦笑了一下:
“請陛下原諒。”
“臣僅負責審閱工作,未能得知每位應試者的真實姓名。”
“儘管陛下要求微臣列舉入圍名單,但我無法具體說出每一位入選者的文章。”
嬴政眉頭微皺,不解地問:“你們真的沒看過他們的名字嗎?”
李斯搖了搖頭。
“臣等確未查看過。”
宮殿內。
嬴政搖了搖頭。
李斯有野心,這一點他心裏明鏡兒一般。
之前他也一直在壓制李斯。畢竟,李斯是個較爲勢利的人,一旦權勢到手恐怕便會忘乎所以,他在心底思量多次——該讓李斯擔任左丞相,還是右丞相?
此刻。
他已經做出了決斷。
他對殿外說道:“來人,取一份入選士子的名單過來,朕親自過目一下是誰入了選。”
話音未落,外面的腳步聲響起來了。
很快。
太監將寫有名字的羊皮紙遞交上來。
嬴政將羊皮紙攤展於寬大的桌上,看着那些名字,眼中不由泛出了一絲凜冽之意。
這羣人多是對秦朝心存異志。
看完後。
嬴政將羊皮紙合攏。
他冷聲開口道:“秦長青,此次的士子紛爭都是你引發的,所以也必須由你自己去平息。這麼多士子來咸陽,很多都不是懷揣善意,你想把他們整合到大秦的陣營,只能靠你自己的手段。”
“但是朕既然已經允諾,便會放任一次。”
“朕也看看你該如何應對這幫士子。”
說完,嬴政拿起秦長青提交的奏章,看着秦長青的要求提筆大書“批准”,
準!
他隨後將此奏章放在一側,撿起其他奏報又開始了無表情的審覈工作。對這個士子盛會,他並未表現太多的關注。相較於士子大會的結果,他更爲關注其後的官職調遣。
士子終是不在廟堂之上的。
他的本意查看士子名單不過是爲了確認參與的人名單裏是否有一些可委以重任的人才。
假若有,那便要善加運用。
若沒有,則士子大會結束後會給另一次的機會,也就是最終一次了。
這就是他對這場士子大會的看法。
在咸陽宮裏士子名字的揭示並沒吸引到太多注意和認真。但在這個咸陽城市裏邊,平民階層卻熱烈討論着此事。
而這個士子大會。
已經成爲大街小巷談論的重要話題了。
長青
上下矇蔽,爲所欲爲的行爲已經在這個地方橫行。地方官員和地方豪強同流合污,共同壓迫普通百姓,百姓們的冤屈無法申訴,滿腹的苦楚無處傾訴,最終使得民怨沸騰。“如果僅僅是想要天下的穩定,”“治理方針不妨寬鬆些,減輕徭役和稅收就可以了。”“但若要實現天下大治,”“必須先解決吏治的問題。”“吏治的危害,絲毫不亞於土地兼併的破壞力,甚至比後者更爲嚴重。土地兼併在表面顯而易見,吏治敗壞的影響則是廣泛深入且不易覺察,從國家政務爭執,到百姓的每一片桑葉,無所不在,影響深遠,後患無窮。”“土地兼併其實並不難解決,只要保持吏治清明,並公平執法,問題就能得以解決;然而如果任由吏治敗壞,即使朝廷採取雷霆手段暫時抑制土地兼併,終究也只是權宜之計,終究還會再次出現。”“各種禍患都源於吏治。”“要想實現國家的太平盛世,首先需要整治吏治問題。”“並且任用有才能和賢德的人!”說完這幾句話。隨即聽到另一個聲音。“之所以如今的吏治崩潰,原因是忠正廉潔的官員太少了,**污穢的官員則很多。”
接着說道陳平道:“大秦國建立的官僚體系強調‘官員不應該享有長期的權利保障,而老百姓也不存在永久不變的身份低微’這一原則。”“但在近年來,出於對地方勢力可能帶來的威脅的戒備,那些具有救世意願的人們雖然願意效命國家,但他們往往難以真正進入行政管理階層,在此情況下,逐漸轉而成爲導致混亂的一份子;而之前六國的腐朽官員,因他們曾在六國有官銜,因而得以延續其職位。這種局面豈不是讓人啼笑皆非?”“僅僅進行官場內部的肅清工作並不足夠。”“如果沒有減輕對於地方人民特別是前六國地區人才晉升通道的限制和懷疑,遲早有一天在舊的特權階級的宣傳**下,地方民衆很可能會追隨他們發起叛亂。”“依我看。”“要實現國家治理的完美。”“在政策上應寬宏大度,而在法律執行層面應當嚴厲公正!”
正當幾人熱烈交談之時,另一個人加入進來發表了個人意見。
蒯通緩慢站立起來,眼神透露堅定而深思的神彩,“過去大秦國確立並施行了一種關於治理國家的全面戰略方案,共包括十個主要方面的具體計劃和策略。”“它們分別是:法規條例制定、國家組織體制、教育文化的建設、國家綜合發展、統一標準規範、水資源管理、穩定邊疆形勢、軍事停火休養、國家長治久安保衛和王朝基業持續鞏固。”“直到今天,大多數項目已經得到成功實現。”僅有國家安定一項未完成。
什麼是確保國內穩定的計劃?
也就是指朝廷決心打擊復辟的企圖。然而根據我長時間的觀察,這種打擊主要是集中鎖定之前的六個國家之王族和其他重要成員。花了多年的時間來削弱他們的勢力之後,表面上的危機似乎是消除了。除了移居都城秦京的一部分舊貴外,逃匿在外的部分人也不敢再像以往一樣明火執仗。不過當今最嚴重的危害真的是這些曾經的地位崇高的家族嗎?
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
昔日的權勢家族早已失去了過去的光彩和威嚴。
真正的隱患其實是富有商人及地方豪強豪門。
因爲戰爭頻仍時代各諸侯國爲保證資源控制權,大貴族們掌握了領地上的一切產權,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貿易。商貿勢力盡管能夠合法購買和交換田地產權,但他們購買的土地實際上大部分歸大領主所有,因此能獲取的土地數量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