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一致的方向

作者:偉棟
“士兵出征,有的是爲了保持或恢復自身爵位和身份,有的是因爲強制性服役而被迫加入,還有一些則是希望藉此獲得軍功進而重新獲得人身自由的刑犯。鑑於此背景,兒臣設想應該要在軍隊內部確立一種共識。”

  “所以兒臣才奏明聖上,在軍隊內引入軍司馬,以此來教育與聚合士兵們。”

  “允許個人有着自己的見解,但在軍隊的整體行動上需保持一致的方向。”

  “這種目標正是:護家衛國家!”

  “但在朝議中兒臣表現得相當冒失,未曾仔細思慮就直接表述了自己的觀點,甚至還與大臣們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如果不是父親您中止,兒臣恐怕還會引起更多的誤會和糾紛。”

  “兒臣……”

  “確實愧疚難當!”

  “請父親責懲。”

  秦長青坦蕩蕩地接受了自己過去的失誤。

  他也別無他途。

  那些確是他的舉動。

  實際上他所說的並非虛言。確實是他提議了一系列重要的舉措。假如沒有陛下一貫以來的幫助補漏,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譬如對待農家以及墨門,尚書司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極爲激烈和嚴厲的,但其實這二家在朝內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和支持力量,他們也曾通過一些途徑表達他們的不滿或**。可所有這些都被陛下沉穩地控制住,並不讓這些事件被公衆所瞭解。

  另外,他曾倡議更換新的軍隊人員。這個主意本身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要不是陛下開口指路,很可能引發更爲嚴重的狀況。

  譬如,他僅僅考慮更新部隊,並沒想到由此對關中地區的宗室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沒有聖上及時介入確定額外增援,他實際上沒有足夠的解釋和彌補之策去說服他們,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他們與自己逐漸生分,最終造成不利的影響。他的種種作爲往往得不償失。

  還有,他也犯了一個大忌:私自與將軍章邯溝通協調軍事問題。身爲皇嗣私下聯繫**並干涉軍隊事務,如果是別的君王也許會因此而將他排擠出決策核心。即使他是陛下的兒子也難逃懲罰,可能會遭到徹底的政治隔離。

  細細思考一下,他也是冷汗直冒。雖滿含壯志豪情,但終缺乏經驗教訓,導致具體落實時常常出現考慮不全之處而把事情辦好反變成了壞事。假如陛下稍微有一點猜疑之心的話,他所採取的一些行動無疑會引起陛下極大的反感。

  秦長青恭敬而虔誠地屈身跪在陛下面前。

  他清楚自己爲何還能出現在陛下眼前——並不是因爲他所作爲有多英明,而是仰賴陛下給他的寬容與諒解。而此時的陛下正在審閱公文,淡然啓脣道:

  “還以爲你不會主動過來見我呢?如今已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了?”

  “是的,父親,是兒子錯了。”

  秦長青低下頭回應道。然而陛下則輕輕一嘆,冷峻地指出,“其實,你做的事情並未錯到何處,大秦確確實實存在思想上缺乏統一定調的問題。”

  陛下最初試圖將百家衆學統一至博士府中進行整合,希望創造出獨屬秦的學統體系。但各大學術門派自負傲骨,並不想輕易被招入秦國。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後來它們集體逃離秦國,與六國有關係的餘孽聯合一起謀劃**我大秦,欲使得社會迴歸到之前三季時期的封建割據制度。

  對此,你既然已經注意到這一事實,現在我要聽聽看你是如何看待這一難題的——你認爲應當採用何種思想來治國?”嬴政望向長青,眼中有期望也有深沉的沉思。而秦長青微微集中精神,緩緩堅定地說:

  “王霸道並施!”

  當今能夠指導治國的大派系,無外乎爲墨、法、儒、道四大派,其中主要依賴的就是法、道及儒。在法家理念的指引下,秦

  “即行霸道!”

  “用法家推崇的武力、刑罰治理天下。”

  聞言,

  秦長青眉頭緊皺。

  他明白嬴政的意思。

  原本他打算建議用‘中庸’的方式來尋求平衡,但隨後意識到這實際上難以實現。

  漢朝推行的是霸者之道和王者之道相結合的方法,但這僅在前期和中期適用。進入中後期後,儒學逐漸擡頭,並徹底佔據了主導地位,導致後來人們常說:

  “亂我家者,太子也!”

  一旦後世皇帝推崇儒學,儒家勢力便會迅速膨脹。就連大秦長公子扶蘇從小就接觸法律,依然深受儒學影響,更何況後世的普通人?

  秦長青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冷冷說道:

  “那就解散儒家。”

  “將儒家治國理念融入法家中,或是創建一種新的法學,以此作爲大秦治國的思想基礎,從而實現奮智謀,羈英雄鞭天下。或以武力震懾,或以仁政贏得民心,或以大義團結,或以權威斷事,逆順相生。”

  “大秦必須實行‘法制’。”

  “無論儒家和道家學說有多吸引人,大秦都不能偏離法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未來發生變革。”

  剛說完這些話,

  秦長青自己愣住了。

  因爲這難道不是始皇已經在做的事情嗎?

  早在多次嘗試之後,始皇選擇了堅定施行法制,儘管天下局勢曾一度惡化,但他從未有過絲毫改變。這也是他在創立‘祖宗之法’的一部分。

  一時之間,

  秦長青內心震撼不已。

  長青

  秦長青輕輕喘息着,

  他已經完全明白了。

  始皇早已清楚他的意圖,並且並未對其表示反對,甚至默許他進行嘗試。

  因爲他就是始皇,

  天下第一皇帝。

  有着超乎尋常的自信。

  他敢於讓我大膽嘗試,因爲他堅信自己能夠應對所有後果。由於嬴政的存在,大秦才能始終保持可控狀態。

  秦長青低頭說道:“兒子讓父皇憂慮了。”

  嬴政淡淡道:

  “看來你想通了一些事情。”

  “治理國家絕非易事,做出決定更是困難重重。你有一些想法值得借鑑,這便是朕容許的原因。但是扶蘇執拗,你卻善於反省。”

  “但這還不夠。”

  “四海八荒,歸入大秦。”

  “要治理這麼龐大的疆域,需要長遠深思熟慮。頭腦一熱想出來的東西可能有些道理,但卻經不起推敲,在上下各方會引起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不易立即察覺。”

  “而當真正察覺之時,恐怕已經造成了災難。”

  “你在軍隊中設置軍司馬的做法不錯。”

  “這對保持戰鬥力也有幫助。”

  “你確實考慮了很多細節,比如楚人、百越人以及徵調的秦人,但你忽略了駐守南海的二十萬大軍和朝廷官員們的私心。”

  “人皆有私心。”

  “即便百官同意的重大措施也是如此。”

  “一定的妥協是必要的。”

  “你考慮得太單一,完全忽略了關中氏族。我知道你不想受制於他們,但你應該清楚一個人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僅如此……”

  “關中氏族也好,六地官員也好,他們都忠於大秦。”

  “你指責百官有隔閡,然而你自己又何嘗沒有?”

  聽到這裏,

  秦長青臉色蒼白。

  嬴政繼續道:

  “你的才能超越扶蘇,但才華這東西適得其分即可,過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當想法太多卻沒有仔細思考時,這反成了累贅。”

  “做事講究謀而後動、思而後定。”

  “你再好好想想。”

  “朕能幫你解決一些問題,但不可能一直這樣。有些事還是要你自己來判斷與面對,即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事。”

  “既然你來找朕,肯定已經有了穩定邊軍士兵的對策。”

  “說出來吧。”

  秦長青恭恭敬敬跪在了地上,

  沉聲道:

  “兒子謹記父皇教誨。”

  “兒子多謝父皇在朝堂上幫兒解除困境,兒感恩父皇,此次前來的目的正是爲了解決這個隱患。”

  “駐守南海的將士們共有二十萬衆,數目龐大。”

  “現在關中老家秦國人民的比例僅有三分左右,如果沿用過去的策略,遷徙士卒和家族南下至南海,那麼將遷走數十萬家之多,這意味着此後關中的老秦人民佔比將下降到不足兩成。”

  “這令人十分擔憂!”

  “遷走關中的平民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都不害怕貧窮,害怕的是貧富不均。此次變更南海駐防政策,相對而言對那些駐守多年的人來說不公平,他們長期離開家鄉在艱苦環境中戰鬥。得

  “對於這些士卒,尋常的財物補助絕非明智之舉。在南海地區生活困難,財物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會引起新入伍士卒的嫉妒,進一步加深隊伍內部的裂痕。”

  “兒臣不敢將此種建議呈於陛下。”

  “然而,安撫這些士卒情緒卻是必不可少的。”

  “最爲實際可行的方法是允許他們回家。”

  “因此,兒臣提議在軍中實施輪換制度。”

  “每隔一段時期,替換部分駐守在南海與北境的士卒。這樣既可以給那些長期堅守邊境的士兵回家休整的機會,又能補充更年輕且健壯的戰士。”

  “以此保持部隊的有效運轉。”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