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勢力微弱
華阜擔憂地說:“該如何應對?”
“白逸,白仲老將軍的看法怎麼樣?”
白逸回答:“祖父當然是支持十公子的。”
“但自從他遠離朝廷已久,不在咸陽,勢力微弱,恐怕無法左右陛下的意見以及其他大臣。”
“國尉呢?”楊端和追問。
大家相互望了望,都搖搖頭表示無可奈何。
自建國後國尉就想隱退,但陛下忌憚他的能力而將他強制留在京城之內,儘管他
想到這一點,所有人面色慘白。
過了許久,甘羅沉聲說道:
“事情還沒有那麼糟糕。”
“華兄之前也提過,十公子並不太在意這件事,我們只知道一些零碎信息,怎麼能看到全局呢?現在大家都是自己瞎猜,我看還是暫時別再討論了吧。”
“到現在這個局面。”
“我們做什麼也沒用了。”
“還不如等待陛下的最終裁決。”
“假如陛下堅決要立長公子,我們作爲臣子,理當支持;要是陛下仍然有意立十公子爲太子,或許召見老臣只是爲了徵詢意見,未必不會有變。”
楊端和也附和道:
“甘兄說得不錯,再想再多也沒什麼用。”
“一切都聽從陛下的安排吧。”
“如果十公子真的無法勝任,那也是天意使然,我們又能怎麼辦?”
“好了。”
“各位,我先告退了。”
說完這些話後,楊端和起身向大家行禮,然後慢慢離去,他的身影似乎多了幾分落寞。
其他人見狀,也都嘆息了一聲。
衆人逐一告辭離去。
短短几十個呼吸的時間,大廳裏只剩下了華阜與華寄父子二人。二人對視一眼,滿是無奈和失落。
“阿翁,你說陛下會怎麼決斷?”華寄問道。
華阜輕嘆一聲:
“你自己心裏大概已有答案。”
“十公子的事情,我們幫不上忙,也找不出任何理由來支持,現在的形勢逼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等着吧。”
“很快就有答案了!”
五天後,嬴政頒發了一條政令。
命令長公子扶蘇主持秋季大祭。
消息一出,朝野之間議論紛紛,有人欣喜,有人激動,有人失望,有人無奈
無論大臣們的心情如何,秋季大祭已經定下來了!
在隨後的秋季盛典中,在萬衆矚目下開始。
一開始便由嬴政首先祭祀了大禹。
這位五帝中最爲勤於政務的**,大禹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其歷史貢獻無法估量。
對大禹的崇敬是出於心底的。
嬴政期待着他自己的制度也能如大禹那樣流傳千載或更長時間。
這次的大祭同時也是一種政壇上的宣告。
這是皇帝在對民衆再次重申新法的目的。
在這個盛典中,嬴政首次全面回顧了六國時期的**:“六王專橫跋扈,貪婪暴虐,率兵自重,橫行肆意……”。
這也是首度明確提出了秦征服六國的理由和宗旨,
即內施計謀,外侵鄰土,引發禍患,正義與權威將其討環視四周那一個個面帶喜色的官員,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這些朝臣們自以爲公子此次在劫難逃,殊不知,陛下從未有過要放棄公子的念頭,甚至不惜爲之有所捨棄。
此番公子未能現身,實際上是以退爲進之策。
“只怕所有官員都想岔了。”李斯低聲說道,“公子的確犯法,然而其所爲均有利秦國大局。陛下是什麼人物,怎麼會因爲這些小事而失了大局呢?最近這些朝臣的行爲完全不顧國家政務,簡直是愚昧至極。”
“可陛下最終將如何處理此事?”
“如今大多數朝臣都站到了長公子那邊,若是陛下輕拿輕放的話,即便提出來法治爲先的主張,恐怕也難以服衆。”
“並非如此。”
“陛下之前特意詢問了一些已卸任的老臣們的看法。”
至此,李斯明白了陛下的打算。
這幫官員弄出來的亂象根本無關緊要,陛下根本不想懲罰公子,只是爲了安撫這些鬧騰的朝臣而已,於是便順水推舟給出了交待。
李斯輕哼一聲。
搖了搖頭。
不少官員還不明白世事已變,如今的大秦不再是過去的夏商周三代,大權集中到陛下手中,那些官員的想法、言論根本不影響朝綱,指望以此來迫使陛下妥協是妄想。
越有**劾,陛下反而越發堅定立場。
皇家威嚴何能輕易動搖?
“既然陛下已決定支持公子,我也不能再猶豫下去了。”李斯暗下決心。
緊接着,始皇帝進行了對舜帝的祭拜。
這讓李斯愈發相信自己的判斷。
歷史上,舜帝的品格和功德無人可比。
第一,他極爲孝順,雖屢次受到父母兄弟欺侮卻不報復,終於感化他們;其次,他對百姓友善,法制公允;再者,他還是一位仁厚有禮的統治者,爲後人樹立王道典範。
“秦國新政順應天道民心,推行郡縣制,天下一致遵法,並求和諧穩定——今往後,應效法舜帝治國理念,以實現永續之治——”文武百官隨之同聲附和。
扶蘇滿臉通紅,顯然是激動不已。
原先支持扶蘇的一些官員也同樣振奮人心。
提到舜帝,人們首先想起的是仁德、寬容、法治與公正
“陛下的心意,豈是他們能夠猜透的?陛下是什麼樣的人物,怎會被他們左右?他們還以爲陛下會徵求我們的意見立長公子爲儲君,豈料陛下其實並沒有聽取任何人的意見,只是進行了通知而已。”
“從始至終,陛下是不會聽任何人的建議的。”
“因爲他是始皇!”
王綰擡眼看了隗狀一眼,嚴肅地說道:
“慎言。”
“對於陛下的想法,不要多言。”
“我們深受陛下厚待,應該替陛下分憂,況且當前局勢嚴峻,也的確需要確定儲君了。無論是立長公子還是十公子,這對大秦朝堂都將起到穩定作用,於國於朝都是大好事。”
隗狀點點頭。
實際上他們不知道陛下會立誰。
陛下從未告知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