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秋收冬採(中)

作者:墨落皇朝
第530章秋收冬採(中)

  蒲老的說辭也屬實無奈,如今大局,日子剛剛見好,花錢的地方也多,有些靡費也真是要不得,只能是中醫師們自己做變通了。

  比如說,這次藥材提價之後,纔開始推行的冬採,本草之中,許多藥材就有冬採、春採的要求。

  但冬採跟秋收的產量有區別,秋與冬所差不過三兩月間,沒有耽擱,這類藥材多半還是以秋收爲主,因爲產量更大一些。

  這些事,也不是一線的中醫師能主導的,藥性不佳,就只能在增減加味上做變通了。

  可涉及到了藥性,增減加味也不是一般中醫師能弄明白的,即便一些醫家,對此也是一知半解,藥性不明,這也是中醫師難以成名成家的癥結所在。

  蒲老等人爲什麼要無條件的支持李勝利,原因也在這裏了,大路難行之時,一個少年人打着大傳承護道人的身份,庇護了各地的名老中醫,獨力支撐醫理的返本歸源,藥性的釐清。

  釐清了醫理藥性,與李勝利想的可以批量培養中醫師不同,蒲老等人看到的是批量而出的名醫名家,雖說這樣的名醫名家稍有水分,但也算勉強能承接醫家之名。

  中醫難就難在了以人爲本,強調個人技藝上,一個方子打天下的可以算是名醫,有名醫名家之稱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入門中醫,也就是看事角度不同的問題。

  現在自訓班培養的赤腳醫生算中醫,半吊子的也算中醫,蒲老等十餘老漢也算是中醫的。

  也不是中醫神祕,更不是中醫難學,而是這類靠生存經驗積累而出的傳統醫學,體系龐雜,既難學也難精。

  面對傳承了三千年的龐雜中醫,成名成家纔算是入門,也不是說的瞎話。

  真正入門之後,再以此時所學,回溯於各派典籍,稍微用功十年八年,做個真正的名醫名家也就是順勢而爲了。

  如今一口飽腹的糧食,已經讓絕大多數撓頭了,李勝利這邊擔着的可是幾百醫家,上千家屬的口糧,作爲醫界前輩,這個時候不無條件的支持,什麼時候支持?

  至於李勝利行事偏頗狠辣,那只是小節,與大傳承無礙。

  這也是利益驅使做出的選擇,在蒲老等人眼中,中醫大傳承也是一樣至珍至貴的。

  早課做完,李勝利這邊纔將車上的兩包書拎了下來,這兩包書,多半都是裝幀精美的醫家筆記之類。

  典籍之類的醫書,也沒必要拿給這羣老漢過目,被衆老漢指摘一句不見兔子不撒鷹之後,李勝利也沒急着離開,而是去看了看依舊留在自訓班這邊的柳爺繼子張定國。

  柳爺隨着各地名老中醫去了山上,自訓班這邊的一些事務,就交待給了繼子張定國,在柳爺看來,有些時候人情世故的歷練,是要先於學藝的。

  在自訓班操練的久了,張定國這邊也較之以前的孱弱,精壯了不少,這小子也沒少因爲跟不上訓練捱揍,至於背功,也是可圈可點的。

  大致問了一下自訓班這邊的情緒,總的來說,還是那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多打幾遍,就沒有不服帖的半大小子。

  倒是中醫的託付,李勝利沒有完成,他家那半大小子浪的很,依舊在城裏堅持立棍,對這路物件,李勝利也是沒招。

  他現在已經被人關注了,總不好去城裏擄人的……

  相較於之前,自訓班近期入學的學員,也多了不少街面上的半大小子,避禍的子弟依舊是主流。

  就跟中醫家的半大小子一樣,頹勢已現的時候,就不該死守了,再守下去等着他們的就該是發配了。

  最近要忙於窪裏跟山上的秋收,李勝利臨走的時侯,也沒忘了把王前進拉到自訓班這邊,蒲老等人只能坐鎮一下,真正能振臂一呼的也就李勝利、王前進跟肖虎了。

  他不在營裏,兩人之中總要有一個留在這邊,以備不測。

  途經馬店集的時候,李勝利也順路到了胖老太太李許氏這邊,付宜卿的事,還是要分說一下,本來好好的緣分,摻雜上亂七八糟的關係,以後就不好分說了。

  到了李許氏暫居的院子,看到虛掩的院門內,胖老太太正帶着小兒媳翻曬藥材,李勝利點了點頭,王慶平這招是不錯的。

  馬店集村大,將需要晾曬的藥材分配到戶,質量上就會比集中晾曬的好一些,這也是經驗之談。

  “老太太,您不需要做這些的。”

  胖老太太李許氏,年歲已屆七十了,在現時的農村即便不算是高壽,也算是不差了,弄出些響動,算是打了招呼,李勝利對於結過善緣的胖老太太也是有照拂的。

  “李先生來了,去給先生沏茶。”

  支使走了小兒媳,胖老太太李許氏笑盈盈的看着李勝利,這位面善的小先生,全了她的殘念,即便小兒子如今已經臥牀不起,李許氏這邊心裏也是充滿希望的。

  守了這麼多年,還能給夫家留個後,這也算是運氣使然了。

  “老太太,嫂子的事,您就別攛掇了,不好。

  這也是壞了咱們之間的善念不是?”

  面對李許氏這樣的老太太,李勝利直接開門見山的明說,別再跟上次一樣,誤會了纔好。

  “李先生,我還是叫你勝利吧,這樣親近一些。

  你也清楚,樺兒怕是熬不過今年了,樺兒沒了,我們娘仨也就沒了依靠。

  既然宜卿有了些想法,你隨她就是了,無非閒着也是閒着,有了這層關係也好讓我們娘仨心安不是?

  待樺兒家的生產了,若是姑娘便罷,若是兒子,還是需要李先生照拂一下的。

  到時候她倆也撐不起門楣,只能靠李先生了,那時節我老太太也不在了,咱們之間的善念,還得靠她們倆來維持。”

  胖老太太李許氏出身京中名門,知道這世道之上,沒有什麼託妻獻子之說,即便有,她們一家也不會碰上,善念想要延續,多半還是要靠利益的。

  李家積存的家資李勝利看不上,只餘兩個兒媳能用了,對此,見慣了世情的李許氏,也沒什麼怨憤。

  有這麼一個李先生護着,血脈的延續就有了最好的保護,即便兩人繼續開支散葉,那也該算作是李家人的,有了兄弟姐妹,興許將來的李家還是會枝繁葉茂的。

  “嗐,我這不說了也是白說嗎?”

  對胖老太太李許氏的態度,李勝利也沒招,都是隨波逐流之人,有舍纔有得,這位富態的老婦人,真是懂得取捨的。

  “勝利,伱當守是那麼好守的,與其我老太太撒手之後將這倆交給外人,不如交給你這恩人了。

  你不會娶,她們也不會再嫁,李家的門楣就在,髒可能是髒了一點,只要後繼子弟得力,勤打掃着,也不定是破敗門楣。

  此事李先生不必多言,無非爲的是我夫家的門楣跟延續,就由我做這個惡婆婆了。”

  聽到是談無可談的結果,李勝利也沒猶豫什麼,連沏好的茶水也沒喝,轉身就出了院子。

  見李勝利走了,剛剛說了許多話,而且毫不避諱小兒媳的胖老太太李許氏,伸手拉過一旁的小兒媳,指着李勝利剛剛站過的地方說道:

  “點翠,有些話姨娘本不該說與你聽的,但跟你嫂子一樣,姨娘也不想讓你枯守。

  如若肚裏是女孩,那以後你就找個人家嫁了,不要學你嫂子。

  若是肚裏是男孩,剛剛那李先生就是你的男人,你跟你嫂子一起跟他。

  這樣一來,李家家資,他就會留給你們娘倆的,世道再變,也是銀錢在說話。

  以後如何,就看你肚子爭不爭氣了,生女兒,院裏的東西就是李先生的,生兒子,就是你的了,但你跟你嫂子就是李先生的了。

  不要覺着難爲情,你嫂子那種飽讀詩書的都能放下,你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守着,你是不知道有多苦。

  放下了,接了李家家資,由你嫂子在一旁策應教導,你的兒子不會差的。

  亂只是一時的,等平穩了,有李先生護持,有你姨丈家的名聲。

  以後的你或許就是前些年的我,即便餓殍遍地,也不影響咱們,而且還有京中名流時常拜會,這與平民老百姓的日子,可是天差地遠的。”

  點撥了一下算是甥女的小兒媳許點翠,胖老太太李許氏也把豪門大家的生存之道,說給了她,事情如何,還看她的肚子爭不爭氣。

  許多事都是靠野心來撐着的,李許氏可不是爲了生存不要臉面的惡婆婆,她這麼做,更多還是在委曲求全,延續夫家的傳承,同時爲漂泊在外的大兒子留根。

  至於大兒媳付宜卿,有些話就不怎麼好說了,老太太李許氏,知道兒子在外的一些事情,早已再娶而且有了子嗣,只是這些不能說與她聽罷了……

  離開胖老太太家的小院,李勝利也沒急着走,而是就近去了一趟馬店集的屠宰場。

  供應緊張,羊只就是很好的一張牌,雖說指標年前年後會有些問題,但路是趟出來的,而且已經趟了一遍,總歸要走下去。

  三個村裏需要的過冬煤炭,李勝利也是打着空頭支票,從石鋼那邊賒回來的,入秋之後,販羊也該打上了。

  販羊,對馬店集而言,也不全是好事,圈養存欄也是少不了的,這就消耗了很多原本是燒柴的草料。

  如今提倡養豬養雞不養羊,也不是沒道理的,羊喫草,草是燒柴,沒了燒柴就得去砍樹、刨根,這也是個惡性循環。

  至於地裏出的燒柴,麥秸要送去造紙廠,苞米秸要留着養活牛馬驢騾這種大牲口,能用作燒柴的只有根莖那一塊。

  如今的專家們倒是不虞燒荒引來的煙霧跟顆粒,因爲捨不得在田裏燒,麥根都要用抓鉤撈起來,弄回家燒火做飯的。

  至於土竈,你取締一個試試,誰敢說,村裏的社員們怕也敢拿着它當燒柴來用。

  如今的農村大隊,不僅地裏乾乾淨淨,就是村子周邊,也跟狗舔過一樣的乾乾淨淨。

  也就是藥材秋收的計劃下的早了一點,不然田間地頭的那些個土藥材,長的差不多了,都要收回家曬乾做燒柴的,此時的百草霜,也是真正的百草霜,比後世的藥性好一些。

  這次藥材秋收,涉及的面很廣,趕時節的藥材都在採收之列,對內的採收差不多是涸澤而漁,對外的出口,差不多也是這樣。

  畢竟外面還有封鎖在的,雖說後續的計劃也有,但做一把大買賣就算完的準備也不是沒有。

  大致瞭解了一下如今羊只的用量,李勝利纔跟老支書王勝庭對了一下。

  如今馬店集販羊最大的客戶,還是自家,已經建成的一個大食堂,兩個還是試驗的大食堂,每天消耗的羊只近百。

  這還是悠着賣的,鍋裏的賣完就算完,如果敞開造,兩三百或是更多也不在話下的,因爲不要肉票。

  “勝利,今年的人手不大夠用,麥子種下了,眼見着又要澆冬水了。

  販羊這邊,是不是再抻一抻,入冬之後,羊只的肥膘也足,不差這一兩月的。”

  買賣太多,人手不夠用,對七千人大村的老支書王勝庭而言,之前也是扯淡的事兒,人手富裕的讓人撓頭,纔是大村正經的問題所在。

  現在不僅馬店集是這樣,邊上太平莊的關大拿,也正愁着呢!

  如今倉促建成的藥材採收合作社,也是正經有計劃、有任務的,兩個村過萬的各色勞力,收完自己村田間地頭的土藥材之後,已經開始向山上、窪裏轉移了。

  誰曾想,這勞什子藥材採收合作社,公社那邊這麼支持,一下就調了幾乎全村的大小勞力上去,村裏缺了勞力,這營生就沒人來做了。

  採藥的那些,採完就不管了,如今晾曬藥材的,可都是村裏的老人跟孩子,都特麼上山去了,哪還有人幹活?

  藥材秋收,按上面的說辭叫做應收盡收,李勝利這邊預估,差不多也得忙到下雪前後。

  “老支書,兩邊不一樣的,羊只是咱們換東西的抓手,人該調回來就調回來,指標還是要勤跑一跑的。

  眼見入冬了,牧民也差不多該轉場了,年前年後,還是有筆大買賣的。”

  聽到李勝利的說辭,老支書王勝庭也是撓的頭皮亂飛,這茬就是這麼個說法,兩邊都撂不下的。

  “那城裏那邊蓋房子的事,咱們就出三成人吧。

  剩下的讓關大拿那邊補足,合着,不能咱領他發了財,還讓他得了閒不是?”

  拍拍腿上的皮屑,老支書王勝庭這邊也有了計較,自家這邊因爲沒人手而焦頭爛額,橫着也不能讓入夥的關大拿舒服了,要爛一遭爛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