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龍顏大悅

作者: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16章龍顏大悅

  喫過了瓜,張安世隨即站了起來。

  這一所學堂的營建,花費了張安世大量的金銀。

  雖說土地是自己的,可爲了營造這所超級學堂,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是不惜成本地砸了進去。

  最初的預算是四萬兩紋銀,此後又追加了五萬兩,可很快,張安世又發現不夠了。

  至於最後要花掉多少成本,便只有天知道了。

  這學堂,幾乎是張安世一手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他親自過問,張安世爲此可謂操碎了心。

  他要開創一個與衆不同的學堂,爲大明,不,爲將來自己的姐夫還有自己的外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人才是寶貴的,明朝中後期之所以會出現八股的大聰明們佔據整個朝堂,皇帝們要嘛被糊弄,要嘛不得不被糊弄。

  理由很簡單,因爲皇帝沒有選擇,要治理天下,總需要有文化的人來。

  而鑑於絕大多數並不識字,這天下這麼多的官吏,你不選這些讀書人,又能選什麼人?

  儒家在春秋時期開始不斷髮揚光大,直到壟斷歷朝歷代的主要官職,其實並不是偶然。

  因爲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類似於焚書坑儒,或者是皇帝信奉老莊的時期。

  而儒學的生命力就在於,其他的學說雖然各有長處,甚至不少道理,比儒家更優,可儒學卻不和它們比這些,而是轉過身,搞教育。

  是的,儒學的生命力來源於教育!

  春秋時期開始,在孔子的教育感召之下,大量的儒學門人若是不出仕,幾乎就在天下各地講學,而且不乏有大量的儒學門人,對蒙學進行進行改造。

  因此……在一個孩子剛啓蒙的時候,他若要受教育,首先要接觸到的就是《詩》和《書》。

  這是儒學的啓蒙教材,也是春秋時期開始,所有要識文斷字的人最初的啓蒙材料。

  這就叫做教育從娃娃抓起,當你一個人,你從小接觸的就是儒家人給伱編纂的教材,那麼它的理念,也自然而然地深入人心了。

  至於更高級別的學問,其實不重要,因爲儒家從春秋時期開始,主要特徵就是兄弟多。

  大家都是文化人,不講武德很合理吧,一百個人打你一個,你怕不怕?

  張安世對於未來其實也沒頭緒,但是他看得比別人遠一些,只是兩世爲人的經驗有沒有用,他其實也不知道。

  唯一知道的事就是,那些讀書人不喜歡他這種外戚,現在有阿姐和姐夫在,也有永樂皇帝在,或許他可以逍遙快活。

  可是等再過百年之後,怕是這些人要對他這等外戚清算了。

  就算他死了,可他還有子孫後代呀!

  既然他們可能要清算的,那他就只好先挖他們的牆角再說了。

  只是……現在好像出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接下來該教授什麼?

  又招收什麼學生?

  張安世的心裏開始認真思量起來。

  他不喜歡被人圍毆的感覺。

  畢竟,現在外面全是儒生。

  還是人多欺負人少適合張安世。

  …………

  漢王府裏。

  漢王朱高煦這幾日每日都在飲酒,他實在太憋屈了。

  父皇不待見他,而且似乎已經有人看出了苗頭,已經開始上書,要求他這個藩王去藩地就藩了。

  他這個漢王,藩地在雲南,一旦去了雲南,從此之後就可能一輩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那……說什麼都要賴在京城啊!

  他那皇兄的身體不好……或許……可能過幾年就死了。

  可恨的是還有一個朱瞻基,這個娃娃的出現,將來豈不是第二個朱允炆?

  當然,現在令他最操心的,卻是那個叫張安世的傢伙。

  他一看到張安世成日在出風頭就生氣。

  一定要找個機會,在父皇面前,好好地露個臉。

  他是郭得甘了不起嗎?

  本王如此睿智,一樣也可以……

  雖是這樣想,可也實在沒有辦法,眼下只能飲酒苦中作樂了。

  “漢王,漢王……”

  就在此時,有人興沖沖地登堂入室。

  能不需通報,直接來尋朱高煦的人,這京城裏除了皇帝之外,便是淇國公丘福,還有駙馬王寧了。

  朱高煦聽到是駙馬王寧的聲音,便起身,手上卻還拿着酒杯呢,聲音有氣無力地道:“咋,又要來陪本王喝酒嗎?”

  “事辦成了。”王寧快步走到朱高煦的跟前,眼裏掩飾不住的喜悅,興沖沖地看着朱高煦道:“哎呀,我也沒想到此事辦得如此容易啊!”

  “什麼?”朱高煦眉一挑,抖擻起精神:“你請了誰?”

  王寧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帝王師。”

  此言一出,朱高煦身軀一震。

  他微微張大了眼眸,死死地盯着王寧:“怎麼可能?他怎麼可能……願意……”

  王寧樂呵呵地道:“當然是仰慕漢王殿下了。”

  朱高煦一聽,卻是臉拉了下來,皺着眉頭道:“胡說,你以爲本王糊塗嗎?本王聰明着呢,你別拿瞎話來敷衍本王,說實話。”

  王寧只好道:“自從那張安世教出了一個會元,殿下不是和我商議,咱們也要弄出一點響動嗎?只是咱們自己的水平,自然心裏也清楚的,別說會元,就算是個秀才也教不出。”

  頓了頓,王寧接着道:“我苦思冥想,既然漢王殿下和我壓不過這個張安世,何不如就請一個能信服的人來?漢王殿下聽說過漢高祖劉邦時期的典故嗎?”

  朱高煦興趣正濃:“啥典故,劉邦?劉邦和本王也很像,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的漢高祖,本王乃是漢王,一筆寫不出兩個漢字。只可惜本王欲效唐太宗,只好委屈這漢高祖了。”

  王寧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王寧喜歡朱高煦,可能這也是一個原因,就是朱高煦除了智商着急之外,其他的全是優點。

  王寧道:“當時漢高祖寵幸戚夫人,想讓戚夫人的兒子取代太子劉惠,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就在這個時候,呂后卻讓人尋訪到了四個不肯入仕的賢人,叫商山四皓!”

  “於是在某一天,劉邦大宴賓客的時候,太子劉惠帶着商山四皓出席,漢高祖劉邦見狀,大喫一驚,心裏想,連朕都請不出的商山四皓,竟寧願做太子的扈從,看來這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了,從此之後,劉邦便再沒有提易儲的事了。”

  朱高煦目光幽幽,不斷點頭:“原來還有這典故,從前卻無人和本王說過,你說的很好,只是……這和本王有什麼關係?”

  王寧便道:“殿下若是也能請動這連陛下都請不動的大賢人去見陛下的話,陛下見了,一定會認爲殿下也是一個大賢人,天下誰人不知漢王戰功赫赫!若是再能禮賢下士,豈不讓陛下對殿下刮目相看?”

  朱高煦眼前一亮,握着王寧的手,感動地道:“老王知我。”

  王寧微笑道:“這些日子,我遍訪賢士,但是萬萬想不到,這天底下最不可能請動的人,卻被我請動了。”

  朱高煦精神一震:“就是那位帝王師?”

  “可不就是他嘛。”王寧感慨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殿下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

  朱高煦聽罷,高興起來,忍不住要叉手:“哈哈哈,此番記你一功……”

  …………

  此時,某處宅邸的茅廬裏,幾個老僕長吁短嘆,紛紛搖頭,很是犯愁的樣子。

  而那茅廬,不得裏頭的主人呼喚,是不允許其他人進去的。

  原本這茅廬的主人,性情最是灑脫,每日只在此彈琴看書,自得其樂。

  可這兩日,卻變得不平靜起來。

  時而,裏頭髮出慘叫:“天哪,那殺千刀的胡儼,天打雷劈的狗貨,他這是要教老夫不得好死啊!”

  “咳咳……不可能,不可能的,絕不可能的……”

  “錯了,錯了,一定是哪裏錯了。”

  咚咚……摔書的聲音傳出。

  “我要這書有何用?可笑,可笑之極!”

  ”究竟錯在哪裏了,哪裏錯了?“

  “呵……呵呵……”

  ………………

  不管漢王有多高興,也不管茅廬裏的主人有多糟糕……

  出航的日子到了。

  鄧健收拾了行囊。

  實際上,他也沒什麼可收拾的。

  他先去拜見了太子和太子妃。

  朱高熾對他帶着某種同情,語調關切地道:“出海之後,要小心。”

  “是,奴婢一定謹記着太子殿下的教誨,絕不會辜負太子殿下。”

  他這話一語雙關。

  可朱高熾卻沒聽出來,隨即唏噓道:“你平日也算是盡心盡力,本宮身邊難得有你這般勤懇之人,好好上路吧。”

  鄧健的眼淚便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來,他心口堵得慌。

  出海的情況,他最近已經打聽清楚了,反正……是生不如死。

  聽說有不少水手,站在船舷上,會有直接跳海的衝動。

  至於喫食,那就更慘了。

  可事到如今,鄧健也無話可說,就算再不願,聖命不可違啊!

  他啜泣道:“太子殿下也要好好保重自己,還有娘娘您……”

  張氏和顏悅色地道:“有三寶太監太監在,必能庇你無恙,你不要怕。”

  “是。”

  鄧健擦拭着眼淚,終究緩緩站了起來,而後三步一回頭,戀戀不捨。

  出了太子和太子妃的寢殿。

  只見朱瞻基此時正站在門外頭,見了他出來,朱瞻基就道:“鄧公公要走了嗎?”

  鄧健忙拜下,給朱瞻基行禮。

  “阿舅說,你要去海上,海上是什麼呀?”朱瞻基歪着頭:“好玩嗎?會不會有許多魚?”

  他張着眼睛,第一次對海洋產生了概念。

  雖然這個概念還是懵裏懵懂,可小孩子的好奇心一旦勾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鄧健苦笑着道:“海上不好玩。”

  朱瞻基很是不解地道:“不好玩,你爲什麼要去?”

  鄧健:“……”

  “我聽阿舅說你是自願的,主動請纓,說要侍奉三寶太監,三寶太監真是有本事的人,你認了他做爹,一定很高興。”

  鄧健:“……”

  看着朱瞻基童真的樣子,鄧健不知道自己該說真話還是假話!

  “好吧,你去吧。”

  鄧健擦拭着眼淚,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走了一步,又忍不住回頭,真切地道:“皇孫殿下,您………您不要忘了奴婢。”

  朱瞻基佇立着,紋絲不動。

  鄧健嘆了口氣,隨即出了東宮,在這裏,已有車馬在此等候了。

  他揹着包袱,包袱裏只有幾件隨身衣物,其他就是張安世的海圖和圖志,除此之外……就是所謂的錦囊了。

  當然,原本那些紙製的海圖和圖志是不能帶出海的,鄧健貼心地讓人用絲線在布帛上按照原樣繡了出來。

  如若不然,那潮溼的環境,只怕用不了多久,那紙張可能就黴了。

  張安世此時騎馬而來,見鄧健預備出發,便跳下馬:“差一點沒有趕上,鄧公公,你現在就要出發了嗎?呀,鄧公公咋的又哭了?”

  鄧健揉搓着眼睛:“眼睛裏進了沙子……”

  張安世感慨道:“鄧公公這眼睛有點招沙子啊,不過不要緊,在海上沒有沙子。”

  鄧健揉搓得更厲害了。

  張安世很是耐心地道:“上次和你說的話,你記住了嗎?”

  鄧健道:“都記住了。”

  “這便好,這樣我便放心了。”張安世道:“你一定要記住,出了海就辦好一件事,搞錢,搞錢,搞錢。誰要是攔着你搞錢,神擋殺人,佛擋殺佛,知道嗎?”

  鄧健耷拉着腦袋道:“知道了。”

  張安世道:“去吧,我就不送了,我重感情,怕待會兒落淚。記得啊,搞錢!”

  鄧健便拜別了張安世,登上了馬車,馬車滾滾而行,鄧健躲在車裏繼續抽泣。

  既來了東宮,張安世自然得乖乖地去見一見太子和太子妃的。

  “姐夫,姐姐……”張安世道:“我心裏一直惦記着你們,今日清早就來看你們了。”

  張氏道:“還道你是來給鄧健送別的呢。”

  張安世笑嘻嘻地道:“怎麼可能,我與他不熟。”

  張氏只笑一笑,沒說什麼。

  朱高熾卻是讓宮娥們給他換好了朝服。

  張安世便道:“嘖嘖,姐夫這朝服穿在身上真精神。”

  “你不要笑姐夫。”朱高熾道:“姐夫平日照鏡子的。”

  張安世覺得自家姐夫真的太實在了,倒是笑着道:“人的精神氣,不是靠鏡子照出來的,姐夫今日入宮去做什麼?”

  朱高熾瞥了張安世一眼:“今日父皇召百官至崇文殿經筵,本宮要過去旁聽。”

  所謂經筵,其實就是爲皇帝聽講書史的地方,一般的講官都是博學多才的翰林充任。

  對於明朝皇帝而言,無論你喜不喜歡聽,卻還是要去一趟的。

  哪怕是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對此也很重視。他當然自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根本不指望那些個翰林講官們能說出些什麼來。

  可是太祖高皇帝是何等聰明的人,他可以不在乎,但是一定要做出表率,這樣後世子孫們才肯乖乖地來聽一聽這些經史之學。

  學一學經史還是有些好處的,至少可以以史爲鑑。

  朱棣是太祖高皇帝最孝順的兒子,這樣的大孝子,當然要遵從祖宗之法,所以他對此也很看重。

  只要太祖高皇帝不費他錢,什麼都好說。

  此時,倒是朱高熾突然想起了什麼,道:“近來,可見那楊士奇嗎?本宮聽聞他生病了。”

  張安世詫異道:“難怪這些日子,他都沒來找我,原來竟是病了,我本還埋怨他沒良心呢,哎……哎……我下一次應該去看看他。”

  朱高熾頷首:“此人……倒是很有學問,是別具一格的人才,你多和他親近沒有壞處。”

  張安世乖巧地道:“知道了。”

  朱高熾卻又皺眉,若有所思的樣子。

  張安世道:“姐夫又在想什麼?”

  朱高熾苦笑道:“清早的時候,解師傅給本宮送來了一封書信。”

  張安世不由得打起了精神:“解學士這個人……怎麼老是鬼鬼祟祟的啊。”

  朱高熾笑了笑道:“不要背後言人是非,這不是君子所爲。”

  張安世嘀咕道:“我又不是君子。”

  朱高熾繼續道:“解師傅說,今日突開經筵,是因爲昨天本宮那皇弟去見了一趟父皇,父皇龍顏大悅,所以特意開了這一場經筵。”

  張安世又警覺起來,禁不住道:“漢王殿下又謀劃着什麼?”

  朱高熾幽幽地道:“本宮也不知,哎,這兄弟……”

  朱高熾搖搖頭,其實自己的兄弟什麼德行,朱高熾是比誰都清楚的。他私下裏還勸過朱高煦,當然,朱高煦纔不理他。

  張安世道:“早知漢王去,我也該去了。”

  “你?”朱高熾打量張安世:“你若要去,跟着本宮便是,父皇也喜愛你,不會加罪的。”

  張安世有些猶豫,皺眉道:“就是這經筵太無聊了。”

  朱高熾道:“學習知識,怎麼能算是無聊呢?你呀你,就是平日裏少有人管教你,你越這樣說,本宮還非教你去不可,不然本宮和你阿姐都不饒你。”

  張氏在側,聽罷,也打起精神,就立馬道:“對,該他去,他在哪裏都不放心,若在崇文殿裏聽人經筵,臣妾又可安心一日。”

  張安世:“……”

  另一邊,有人抱了朱瞻基進來。

  朱瞻基耷拉着腦袋,不大高興的樣子。

  一看到朱瞻基,張安世便道:“你也要去經筵?”

  朱瞻基一聽到也字,居然眼前一亮:“阿舅也去,太好啦,這樣就不會犯困啦。”

  張安世:“……”

  朱瞻基年紀雖小,可但凡有能讓他長知識的事,朱棣是不會忘記他的。與其說讓太子去聽經筵,倒不如說朱棣是希望朱瞻基去。

  張安世只好乖乖地牽着朱瞻基的手,兩個人在朱高熾的後頭,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張安世低聲道:“一般情況,你若是犯困,若是打了瞌睡,會怎麼樣?”

  “不會怎麼樣。”朱瞻基道:“皇爺爺見了,會拍醒我,然後哈哈笑說這纔是他的孫子。然後……然後抓着父親罵一通。”

  張安世:“……”

  朱瞻基壓低聲音道:“阿舅,我曉得崇文殿有一處地方,最好躲着了,待會兒我指給你。”

  張安世瞪大了眼睛,怒道:“這是什麼話,男兒大丈夫,行得正坐得直,瞻基,這些日子,阿舅沒有教誨你,你就變了,已經沒有阿舅這樣的氣概了。”

  此時,朱高熾回頭:“你們在嘀咕什麼?”

  兩個人便立即噤聲,乖乖安靜地跟着往前走。

  出了東宮,隨即朱高熾領着朱瞻基上了乘輦。

  張安世卻無奈騎馬,一路往午門去。

  ……………………

  朱棣也起了個大早,他今日格外的高興,天還未亮,就已興沖沖地看外頭的天色了。

  朱棣是個粗漢子,卻不可否認又有細心的一面。

  他趕去側殿裏更衣,免得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徐皇后。

  亦失哈見陛下高興,自然也跟着賠笑。

  朱棣道:“朕萬萬沒想到,先生隱居多年,當初朕進南京城的時候,多次請他,他也不肯出來,朱高煦這個小子居然能將他請動,朕倒是小看了他這個漢王。”

  亦失哈便笑着道:“陛下尊師重教,奴婢……”

  朱棣瞪他一眼道:“入你娘,少和朕說這些話。”

  “是,是,奴婢該死。”亦失哈道。

  朱棣又道:“可惜啊,先生太老了,如若不然,朕要請先生教授瞻基這個小子。”

  朱棣一臉遺憾的樣子。

  接着,他又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還是卯時呢。”亦失哈道:“只怕沒這麼快。”

  朱棣便不禁惋惜地道:“怎麼今日過得這樣的慢?哎,十數年不曾見先生,卻不知先生如何了,聽說他身子不好。”

  朱棣越說越興奮,此時似乎回憶起了許多事,當初也是在宮中,只是那時候的朱棣,年紀卻還小,與衆兄弟們一起,在這宮中讀書。

  那時候……

  朱棣想到了許多人,以至於這冷酷的外殼上,突然也多了幾分柔情。

  “兄友弟恭,那時候真是兄友弟恭啊,兄長朱標……最是仁愛,什麼都讓着我們這些弟弟……他……他就像父皇一樣,會教訓我們,會分我們喫食……哎……”

  不自覺間,朱棣眼眶有些紅。

  世事難料。

  誰曾想到,當初那和睦的景象,不過是泡影,而如今,天翻地覆。

  朱棣的脣邊不自覺間勾起一絲苦笑,待梳了頭,對亦失哈道:“去取……”

  突然……

  朱棣的耳朵一顫。

  神情猛地緊張起來。

  突的一下,朱棣身子似獵豹一般衝出了殿,口裏大呼身邊的宦官:“舉燈!”

  宦官們嚇了一跳,忙高高舉起燈籠。

  此時真是清晨拂曉時分,其實已經可見一些微光了。

  再加上燈籠照耀,朱棣猛擡頭,便見殿上匍匐着一個人影。

  朱棣大怒:“是哪裏來的賊人,來人…來人……”

  殿上屋脊上的人帶着驚慌道:“皇兄,是我……是我……”

  朱棣一聽,既是遍體生寒,又是勃然大怒,他口裏大罵:“朱,你這個畜生,你瘋啦,天哪……天哪……”

  朱棣徹底抓狂,他臉色發黑,在下頭張牙舞爪地破口大罵:“入你……你這小畜生,你真瘋啦,這是朕的寢殿,是朕的寢殿,你也敢在這時候來?宮裏的規矩呢……宮裏沒有規矩了嗎?啊?啊?來,來人……今日朕要親自手刃了這個小畜生不可,取弓箭,取朕的弓箭來。”

  宦官們哪裏敢去取,紛紛拜下,嚇得面如土色。

  朱在上頭,抱着屋脊,嚇得瑟瑟發抖。

  朱棣繼續大罵:“你下來,給朕下來!”

  朱哭喪着臉道:“我……我不敢下來。”

  朱棣罵道:“你知道你犯的什麼罪嗎?你這是窺測帝私,是滅族之罪!你想幹什麼,你告訴朕,你想幹什麼?”

  朱抖着身子,道:“我……我……我不許你做王夫人,我要成全寶哥哥和林妹妹。”

  朱棣聽不懂,依舊滿臉的怒氣。

  “他已經瘋了。”朱棣對趕來的禁衛破口大罵:“怎麼會讓他上這兒來的?他不在他殿中呆着,是如何能潛入這裏的?該死,該死,快架梯子,架梯子,將這小畜生給朕拿下來,他瘋啦。”

  朱像是下了決心似的,道:“不必,我自己跳起來。”

  不等朱棣反應。

  便見朱滑到了屋檐邊上,人吊在半空,而後鬆手,直接落地。

  他在地上打了個滾,也不知擦傷了沒有,卻一下子到了朱棣的面前,啪嗒一下跪在地上:“皇兄,我錯啦。”

  朱棣氣得胸膛劇烈起伏,面如豬肝一般,指着朱道:“好哇,好,好的很!今日朕不治你,以後就沒王法了。你……窺測朕的隱私,到底是有什麼居心!”

  朱道:“我不許皇兄壞了張安世和徐靜怡的婚事。”

  朱棣:“……”

  朱道:“我很不高興,思來想去,睡不着,便想曉得,皇兄打算用什麼法子破壞他們。”

  朱棣:“……”

  “陛下……”這時,一行宮人擁簇着徐皇后過來。

  徐皇后在寢殿那邊,也聽到了動靜,匆忙而來。

  朱棣一見到徐皇后,此時怒氣難消:“你看看,這就是朕的好兄弟,你瞧瞧他,哪裏有半分王氣,虧得朕還將他養在宮裏。”

  徐皇后則是微笑着道:“伊王殿下性子就是如此,他心性率真……再者說了……”

  徐皇后頓了頓,接着道:“伊王自小就缺少管教,他出生不久,太祖高皇帝便駕崩了,沒有嚴父教導,等到那建文登基,他雖在京城,卻每日見建文對他的叔叔們喊打喊殺,每日戰戰兢兢地活着,諾大的京城裏,大家都視他這個叔王是累贅,深怕沾上他,惹來禍端。”

  “如今陛下養着他在宮中,也是因爲長兄如父,希望好好管教的意思,既然曉得他頑劣,該管是要管的,可自家兄弟,卻怎麼能成日喊打喊殺呢?”

  這番話真的把朱棣說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朱棣嘟囔着,還想罵幾句,甚至恨不得一腳上去踹飛這個小子。

  可最後還是搖搖頭,瞪朱一眼:“等朕回來再收拾你,你等着瞧吧。”

  說罷,氣咻咻地拂袖而去。

  朱見朱棣走遠,才低聲咕噥道:“我奉勸你也不要惹我不高興……”

  “朱。”徐皇后道。

  “來了。”朱爬起來,興沖沖地跟着徐皇后。

  徐皇后給宦官們一個眼色。

  宦官們退遠。

  徐皇后道:“打探出了什麼沒有?”

  朱耷拉着腦袋:“沒有。”

  徐皇后道:“再探。”

  “噢。”

  “以後不許爬牆,不許上屋頂去,也不許壞了宮裏的規矩。”

  朱道:“知道了。”

  “傷着了沒有?”

  “不礙事,都是小傷。”

  “叫太醫看看傷去。”

  “是。“

  朱一溜煙地跑了。

  ………………

  一頂軟轎,清早便在漢王朱高煦的押送之下,抵達了一處宅邸。

  緊接着,一個老人被攙扶了出來,這老人穿着布衣,頭上戴着斗笠,朱高煦忙下馬,要給這老人行禮。

  老人擺擺手,他形如枯槁,神色好像十分疲憊,尤其是眼睛周圍,漆黑得有些嚇人。

  這樣年齡的人,精神如此疲憊,倒像是幾天幾夜沒有睡似的,讓朱高煦有些擔心。

  不過他還是喜滋滋地請這老人上轎。

  緊接着,押着轎子到了午門,老人依舊逮着斗笠,與朱高煦步行入宮。

  朱高煦攙扶他,而老人只拄着柺杖,微微顫顫。

  “先生您氣色不好。”

  老人嘆道:“哎,活不了幾日啦,活不了幾日啦,就是因爲活不了,纔想再見見燕王……”

  “父皇已經不是燕王了,是我大明皇帝了。”

  老人頷首:“他自小就是這樣的性子,沒想到,還真做了皇帝了,難怪當初他小時候,老夫打他的時候,他吭也不吭一聲,看來,這便是所謂的帝王之相。”

  朱高煦:“……”

  “先生昨夜沒有睡覺嗎?”

  “不瞞你,二十三個時辰沒睡了。”老人回答。

  朱高煦:“……”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