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光明與自由(除夕快樂)
第142章工具
午飯結束後,孩子們在午休前聚在一起閒聊。
“小梅不哭了,我們以後好好學習,用法律告他!”
“對啊!我以後要當一個特別厲害的律師,全國知名,專門幫咱們窮人打官司!”
權珩但笑不語,只是聽着。
到底是小孩子,如此懵懂天真,分不清幻想、理想與現實,如同靈魂、肉身與殘骸。
“法有什麼用!隔壁村子玲玲她媽媽快被打死了,玲玲她小姨把她爸爸告了,但還是沒有罪。這是家庭事務!人家爲什麼不打別人呢,一個巴掌拍不響!法只是個工具而已!
“我表姐去年回來的時候也說自己被霸凌了哎,她在古江第五中學上課。”
權珩擡眸,看向說話的小女孩:“古江第五中學?”
小亭的學校。
那座學校她雖然捐款投資過很多教學樓和設備,但並沒有插手過多。
畢竟學校這種場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各類的青少年,更有他們背後的家長和社會脈絡,一點個色和不同都有可能誘發大家長們的投訴抗議,在沒有一個較爲完善的開始方案和恰當時機前,權珩不會貿然去挖觸這座“大蛋糕”。
畢竟現在的教育界,不是注重學生、學法,而是注重“學牲”和“學閥”。
“是啊,就是第五中學,藝考很厲害的。”那個小姑娘回答。
古江五中的藝考確實厲害,但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擔得起的。
這小姑娘的表姐大概率只是隨口一提,但小姑娘卻能記得順溜,涉及法律也邏輯清晰,足夠尖銳。
不錯的苗子。
“你怎麼看?”那小姑娘看向權珩,“黃秀老師說法治社會,要絕對依法。你覺得呢?”
這小姑娘倒是問對了人。
權珩和黃秀是完全不同人生軌跡的兩種人,對於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
權珩斟酌了用詞,還是想試試這姑娘,最終坦然道:
“法治社會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人們容易把法律看成萬能的神,這恰恰給了那些惡人逾越犯罪的條件,也給總想着在事後伸張正義而忍氣吞聲的人一張空頭支票,或許根本就沒有事後這一說。
“所以仍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當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越過法律這條線就是必然,當你越過之後,你會發現法律不過是一張一撕就破的紙。
“總之,法律本質上是用來維護秩序、統治,一種手段一種工具而已,它從來就不是正義的化身,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強大。”
法律這把「刀」,常常因爲各種外界因素斬向了不該斬向的人,甚至被「奉爲聖旨」鎖着大部分的普通人,殊不知這只是一個「工具」。
瞭解「工具」,熟用「工具」,知法懂法,本是讓人怕法,其實也可以理解成另一種含義,讓你去熟悉運用,人不能害怕「工具」,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於一個「工具」,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這句話有點中二,但確實有用。
“但老百姓最能依靠的就是法律,那我以後就爬的更高,高到能更改不正確的法律。”那小姑娘道,在權珩垂眸看去時,眼睛亮的像是人間的星子。
權珩忽然想到景真那句詩。
可能所謂俯身看人間,看到的星子,不僅僅是人間燈火。
“你是說修改法律?”
權珩看向那個面上灰撲撲的瘦弱女孩,微微笑道:
“如果有一天,你成爲法學界的泰斗,那麼你的聲音就會被聽到。但是在成爲厲害的人這條路上,你會被各種障礙打倒,其中最大的壓力,就來自於現有法律的受益者。
“倘若最終你還能站起來,爬到頂峯,並且不改初心,那你就是法學界的頂樑柱。你說的話是值得萬千人斟酌的真理名言,你的擁護者會爲你保駕護航,修改法條會變成唾手可得的事。當然,前提是你足夠強大,做出的修改也符合實情。”
畢竟在這個紅色巨人留下的地方,不會讓某些人再度指鹿爲馬、顛倒黑白,以至影響大勢,動搖根基。
“我知道了。”那女孩若有所思地點頭,突然道,“我叫代蕭。”
她說着,拿起自己的作業本指了指鉛筆寫好的名字。
“您叫什麼名字?”
權珩手裏還拿着毛筆,一蘸水寫下名字:
權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