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建設軍校
他們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重建被戰火摧毀的城市以外,許多方面的問題都急需解決。
斯特拉瑟正對着施特萊斯曼說着他對於德國教育未來的構想。
“我們需要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建立至少十所軍校用於培養一批忠誠的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軍人。”
“我們德國現在並不缺乏這樣的軍校吧?我們國內應該有很多所?”
施特萊斯曼有些奇怪斯特拉瑟的想法。
在他看來,德國並不缺乏高水平的軍官,剛剛打完的德法戰爭也證實了這一點。
“我們當然不缺乏士兵,但是我們缺乏將軍,那些傳統的軍校都被容克貴族控制了。
這些人思想守舊,腐朽不堪,拘於陳規,培養出來的軍官都不夠適應現代化的作戰方式。”
看着不以爲然的施特萊斯曼,斯特拉瑟補充道:
“你可別不信,別看這次戰爭我們打贏了,如果下一次爆發的全面的戰爭,我們德國要跟法國進行總體戰,那麼未必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斯特拉瑟說的是事實,如果歷史上二戰希特勒沒有采用曼施坦因方案,那麼德國毫無疑問會重演施裏芬計劃,在比利時、荷蘭跟英法聯軍死磕。
那樣就算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那也是傷亡慘重。
那些容克貴族思想守舊,已經不再適應二戰的作戰方式,必須採用一批更有活力的年輕軍官取代他們。
歷史上德國的三大將年齡都非常年輕,跟那些老掉牙的容克貴族軍官比起來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強,古德里安和隆美爾更是從底層爬起來的。
至於曼施坦因,斯特拉瑟在思考這個傢伙現在在幹什麼?
不過想想自己現在貴爲總司令,只要一紙調令就能把曼施坦因抓過來登DUANG郎,那麼也就不急了。
“可是,我們有必要這麼急嗎?我們現在重建城市要花錢,建立軍校也要花錢。
更何況我們之前還把國庫裏的錢拿出了一大筆投入到了美國的股市裏,現在政府的經費非常緊張。”
施特萊斯曼有些爲難。
“我知道,但是就算是這樣,這件事情也必須提上日程。”
斯特拉瑟明白德國政府的財政現在正處於捉襟見肘的時刻,因爲那一大筆投入到美國股市裏的錢正是在他的授意下批准的。
除此之外,斯特拉瑟還說服了克虜伯以及卡爾本茨從公司的金庫裏抽調出全部能夠動用的錢投入到美國的股市裏。
爲的就是能夠在經濟危機到來前大賺一筆,順便讓美國的經濟雪上加霜。
不過這件沒有根據的事情實現的並不順利,大部分人都反對將這麼多錢投入到美國的股市裏進行冒險。
卡爾本茨甚至爲此跟斯特拉瑟大吵了一架,就連一貫無條件支持斯特拉瑟的克虜伯也罕見的表達了反對意見。
最終還是斯特拉瑟力排衆議,他用格里戈公司的股份作爲擔保,最終說服了反對的衆人。
他們隨後祕密派人找了華爾街的相關人士,將這數百億馬克全部投入了美國的股市。
這批錢可是非常之多,以至於他們找人的環節經歷了三手。
不要小看這數百億馬克,在結束了通貨膨脹時期之後,德國馬克的購買力逐漸回升,到了1939年的時候,德國的軍費也只有120億馬克,但是已經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
有了這些錢,德國整個二戰的經費都不需要發愁了。
“德國現在太缺錢了,我們沒有殖民地,沒有海外市場,外面還有一大筆賠款等着還。”
施特萊斯曼感慨,他現在是窮瘋了,這個總理是真難當。
如果不是斯特拉瑟之前抄了一批猶太資本家的家,那麼德國政府的狀況可能現在還要更加糟糕。
“不要太擔心了,重建的錢法國會出一部分的,除非他們不想要戰俘了。
至於軍校的錢我們民族工人黨可以私下裏支持政府。”
看着愁眉苦臉的施特萊斯曼,斯特拉瑟安慰道。
他知道這筆錢不能省,因爲事關重大。
這不單單是作戰理念的問題,他需要的是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忠於自己的軍官團,這樣國防軍才能擺脫容克貴族的影響。
就像中國的黃埔軍校一樣,這些年輕的軍官纔是未來國防軍的骨幹力量。
“說起來,你們格里戈公司貌似今年盈利了不少嘛?我看他們在全歐洲都有業務要跑。”
“沒錯,格里戈公司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盈利能力上不比那些私企差。”
斯特拉瑟聽聞這話也是非常得意地說道,
“那個叫彼得羅·費列羅的意大利人確實非常有能力,在他的領導下格里戈公司發展的非常快。
而且我們採用的激勵制度也極大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格里戈公司的未來一片光明。”
說到這,斯特拉瑟似乎是想起了什麼。
“我貌似忘了可口可樂公司了,今年他們在歐洲的盈利應該是扭虧爲盈了,是時候派人去美國讓可口可樂公司履行協議了。”
還有一句話斯特拉瑟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他當初還沒有落下的那顆棋子,現在也到了該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蘇聯
克里姆林宮
此時蘇維埃總書記斯大林正在會議大廳裏發表自己的講話:
“今天我們要討論是問題就是關於新經濟政策和農業集體化的問題。
毫無疑問,列寧同志定下的新經濟政策對蘇聯早期的發展有着正面的影響。
由於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到1925年蘇聯的經濟基本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但是蘇聯現代工業還比較落後,鋼鐵、電力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
汽車、飛機制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發電站成套設備、自動生產線設備)等等最新的大工業幾乎一片空白。
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
如果蘇聯在此時遇到帝國主義集團的侵略,蘇聯當時的工業水平和生產能力是不能保衛蘇維埃政權的。
20世紀20年代中期,西方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各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都達到或超過一戰前水平。
尤其是美國經濟空前繁榮,一些歐美經濟學家稱資本主義已消滅了貧困,空前的繁榮讓他們充滿信心,並繼續封鎖蘇聯經濟。
蘇聯作爲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爲紅色孤島。
更加嚴重的問題是:蘇聯缺乏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勞動者的素質也不高。
到1927年,蘇聯還有50%的文盲,國防力量還較爲薄弱。
紅軍的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和軍事指揮能力、各兵種協同能力不足以保衛社會主義蘇聯。
如果不搞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蘇聯的國民經濟就上不去。
特別是如果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落後的話,蘇聯就必然被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打敗。
所以我們必須廢止新經濟政策,轉而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
我們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通過大力引進國外的技術來發展我們的工業,關於這一點大家都沒有意見吧?”
在座的衆人沒有一個說話,這一點顯然已經成爲了共識,所以大家都很自覺地閉上了嘴巴。
看到衆人沒有表達反對意見,斯大林很是滿意,他繼續補充道:
“既然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那麼我就繼續補充了。
爲了配合工業化進程,農業方面也要做出相應改變。
以前的小農經濟應該被廢除,我們要大力實行農業集體化,所有農民的農產品都被受到國家調控,爲蘇聯的工業化提供燃料。
關於這一點,大家有反對意見嗎?”
斯大林問道。
在場的衆人依舊沒有說話,不過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布哈林。
布哈林是農業發燒友這件事情是衆所周知的,要反對這個政策肯定是要讓布哈林來的。
許多人都想看看布哈林是怎麼懟斯大林的,之前他可沒少幹這樣的事情。
“我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觀點,農業集體化政策是應該推行下去了。”
出乎意料的,布哈林面無表情地站了起來,他的表態讓在場的人都大喫一驚,斯大林除外,他似乎對這樣的結果早有預料,或許在會議召開之前他就私下裏找布哈林談過了。
“既然如此,我們立刻開始表決通過議案吧。”
······
散會後,布哈林第一個走出了會議室,他以極快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住處,布哈林看到了那位瘦削的男人坐在自己的沙發上抽菸。
“你怎麼在這裏?有什麼消息嗎?”
布哈林奇怪地問道,自從上次以後他們都是通過祕密方式聯繫的,幾乎不見面。
“元首囑咐過我,現在這個時候可以拆開第二個錦囊了。”
說着男人便打開後從中拿出了一張紙條。
“上面寫着什麼?”
布哈林急切地詢問。
這位男人一副難繃的表情,不過他還是忍住笑意念了出來。
“永恆的狩獵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