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邀請
然而沃格因現在天天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唉聲嘆氣。
原因很簡單,經濟危機從美國席捲了歐洲,奧地利也不例外。
奧地利今年的經濟下行,許多工人失業,社會動盪不安。
奧地利政府面對這樣的居民可謂是無計可施。
他們區區一個小國是無力抵抗如此規模的經濟危機的。
畢竟德國應對如此危機都如此喫力,國力還不如德國的奧地利就更沒有能力了。
經濟危機是革命的催化劑,隨着社會的動盪,奧地利國內的極左和極右勢力都蠢蠢欲動起來。
國內糟糕的就業狀況使得相當一部分人將自己的遭遇歸結爲社會不公,此時這些政黨趁機出來發表他們的演講,提出他們的主張,這吸引了許多人加入他們。
在這些衆多的黨派中,有一個黨派脫穎而出。
這個黨派憑藉着他激進的經濟主張和對外政策,吸引了許多奧地利人的支持。
這個黨派叫做奧地利民族工人黨。
聽名字就不難判斷,這個政黨跟德國的民族共產黨有着非常深的淵源這個黨派由許多血統純正的日耳曼人構成這些奧地利人發自內心的認同,德國應該跟奧地利合併爲一個國家。
此外,這些人也信仰社會主義,認爲社會公平是他們所追求的首要目標。
他們**是恩格伯特·杜夫斯,歷史上是奧地利法西斯黨的**。
他曾經在1934年發動政變,在奧地利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
不過在這個世界線上,恩格伯特杜夫斯被國家社會主義的主張所吸引。
他將自己的民族政策跟社會主義相結合,提出了應該在奧地利建設有奧地利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
杜夫斯憑藉着來自德國的支持和個人的演講能力,吸引了大批的支持者。
同時,他在國會裏面對現政府進行大肆抨擊認爲他們的無能導致了經濟危機的不可解決。
沃格因現在非常頭疼這個上竄下跳的傢伙,奧地利民族工人黨的活動導致奧地利現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寸步難行。
在德國方面的指示下,奧地利民族工人黨儘可能的給奧地利政府製造麻煩。
從五月份開始,奧地利政府就已經陷入了事實上的癱瘓狀態,奧地利各個州各自爲政。
除此之外,德國也給予了奧地利國內支持合併勢力巨大的幫助。
斯特拉瑟在外交部發表宣言認爲,德國跟奧地利本來該是親如一家人,但是由於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導致兄弟之間骨肉分離。
過去,德國由於實力弱小,所以對此無能爲力。
但是現在,德國應該有能力制止這種錯誤。
斯特拉斯的講話給予奧地利境內支持德奧合併勢力極大的鼓舞。
這部分人主要是因爲經濟危機而失業,下崗的工人以及小資產階級。
他們迫切的希望德國能夠拯救他們。
這種想法並非是無稽之談,戈培爾的宣傳部對奧地利發動了強大的宣傳攻勢。
他們在德奧邊境建立了大量的電臺,以便於向奧地利人民進行宣傳。
在最大的一檔節目《德國震撼》中,戈培爾向隔壁的奧地利人民展示了德國人民現在的生活。
人人有工作,生活都能得到保障,這在經濟危機中是難能可貴的。
戈佩爾在節目中自信的宣稱柏林的一條街道就能給予英國人極大的震撼。
巴伐利亞鄉村的農民喫的要比英國倫敦的工人喫的好多了。
戈培爾的不少想法都是來自於隔壁法國的節目。
雖然是山寨的一部分,但是效果卻格外的好。
奧地利人普遍認爲,應該跟德國合併,爲了他們更好的生活。
在這種民意的驅使下,沃格因面臨的壓力就更大了。
“總理,這是來自意大利的回覆。”
沃格因的祕書從辦公室外走了進來,遞給他一封信。
沃格因急忙拆開來閱讀上面的內容,現在沃格因到處尋求其他國家的幫助,因爲他知道單憑自己是無力抵抗德國的壓力的。
他基本上詢問了歐洲所有大國的意見包括法國,英國,波蘭,意大利等等國家。
反正只要是能提供幫助的,沃格因都問過了。
“尊敬的沃格因總理,您的要求我已經收到了。
在內閣進行了嚴肅的討論之後,意大利認爲保證歐洲大陸的和諧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民族自決權應該高於這個原則。
德國跟奧地利之間同屬日耳曼人,所以這是屬於一個民族之間自己的事物。
意大利認爲應當交由日耳曼人自己處理。
意大利不會無理插手他國內政。
現在我們最大的任務是恢復經濟,所以對於您的要求,恕我們難以同意。
不過,本着意大利跟奧地利之間的友好關係,我們願意提供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意大利總理貝尼託·墨索里尼”
“操他媽的。”
沃格因用力將手中的信封,揉成一團然後直接丟到了旁邊的垃圾桶裏。
一旁,祕書倒是顯得非常淡定,因爲類似的動作之前他已經做過兩次了,沃格因收到了來自法國跟英國的回覆內容跟意大利方面的大差不差。
既然在這個時候沒有人願意趟這個混水,就算讓德國人,做大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祕書在旁邊觀察了一會兒,確定總理冷靜下來之後,小聲的問道:
“總理先生,還有一封來自波蘭的電報,你要看嗎?”
“不看了,我現在只想回家睡覺。”
沃格因沒好氣的說道,他現在已經絕望了。
“恐怕不行,先生,因爲德國人也發了一份電報。”
祕書地點,沃格因另外一份電報,這顯然出乎了沃格因的意料,他沒有想到德國人會在這個時候給他發電報。
“邀請我去德國商討有關德國和奧地利之間的問題?”
斯特拉斯這封電報言辭相當懇切,同時態度也非常強硬。
斯特拉瑟以民族大義爲大旗,邀請沃格因去柏林參加談判,同時輔以強硬手段。
電報的最後斯特拉斯還暗示道,如果沃格因不願意去的話,德國就只能去維也納找沃格因談判了。
沃格因非常清楚,德國人來維也納,那可就不是派大使過來了。
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呢?沃格因有些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不過他隨即想到,現在自己也沒有別的辦法。
爲了奧地利的未來,他必須要闖一闖龍潭虎穴,看看能不能從德國手中爲奧地利爭取一些有利的條件。
沃格因認爲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面對困難是不會退縮的,所以他決定答應前往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