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幸福就是一個字
豆豆貓“他把我領走之後,他又帶着我乘飛機去收養了豆豆蛙,從此以後,我們倆就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二貨“羨慕你們,有豆丁這樣的鏟屎官。”
豆豆貓“二貨,你搞錯了吧……你有鏟屎官,我們只有爺爺,我是貓人,你是真貓……”
小樣兒,這兩傢伙還真有福氣,豆丁可真是個好人啊……
萬寶路看完把手機還給了二貨“十六乙還沒打完電話啊?”
二貨搖搖大貓頭。
“他太幸福了,滿臉的笑容和陽光!”
你也可以像他一樣幸福啊……小子,爲什麼不呢……人生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這些你都不懂嗎?
二貨使勁瞪了萬寶路一眼,迴轉身去找自己的零食小魚乾了。
“二貨,50多個工作的研究員你都分析了嗎?”
“喵嗚嗚……”
分析了,就是那個正在談戀愛的實習研究員乾的,十六乙跟我分析的一樣。”
“什麼,十六乙跟你的分析一樣?”萬寶路驚訝地瞪大眼睛反問。
二貨點點頭。
“我耳朵沒毛病吧……真的假的?”
這時,十六乙的電話已經結束“一會兒,寶寶就能把結果發來了。”
萬寶路又問了,剛纔的事兒,就是到底是誰搞定的基因突變的這件事兒……研究院肯定是造成經濟損失了!
不說是巨大吧,肯定也要損失幾百萬的……
“你們給鎖定的那個人上手段了嗎?”
“男女都上了,是豆丁安排的。”
“我還以爲二貨騙我呢!”
這時,十六乙手機裏的微信響了“寶寶把結果傳過來了……”
他們倆一齊低頭向手機上看去通過對上千種化學物質的誘變作用進行研究,發現從簡單的無機物到複雜的有機物,金屬離子、生物鹼、生長刺激素、抗生素、農藥、滅菌劑、色素、染料等都可以誘發突變。
生活中會造成基因突變的化學因素有亞硝酸、黃麴黴素、鹼基類似物等。
這些化學物質會改變生物體內核酸的鹼基,從而誘發基因突變。
主要使這些動植物基因突變的是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爲一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僅次於肉毒黴素,是目前已知黴菌中毒性最強的。
據悉,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主要採取的措施抑制癌細胞繼續轉移和擴散……動植物都要立即抑制生長。
“黃麴黴毒素是百分之百的致癌物質,他們是自己生產的,還是在哪裏訂購的?”十六乙提出了疑問。
“走,我們現在就去研究基地再看看。”萬寶路拿着車鑰匙帶頭走出了房門。
…………
他們三個已經開着車在路上了。
“喵嗚嗚……”
有可能查不到?
是一次無證據的基因突變。
十六乙“二貨,我們必須要查到,抓住犯罪嫌疑人……”
萬寶路“六乙,你覺得他們是怎麼下毒的?”
十六乙“注射,或者投放在動物喫的東西里,又或者噴灑在植物上。”
萬寶路“犯罪動機呢?”
十六乙“因爲他們在科學研究院完成實習,沒有同意留下他們在這裏繼續工作,才下此毒手的。”
萬寶路“他們是由嫉妒產生了恨,在科學研究院工作,薪酬又高,管理的又好,馬上就能有房有車,時不時還能出國遛達遛達……”
十六乙“這一男一女正在戀愛,女的特別需要這個工作,現在工作多難找啊……什麼什麼研究員多如牛毛,打破腦袋都要爭一下啊!”
研究基地到了,萬寶路停下車,二貨先跳下車。
原來,這是豆丁在這裏租的20畝土地,有溫室有花埔,還有一個馬場。
大約有30多個人在這裏工作,二貨一竄就進了花埔,各種鮮花爭相綻放,由其是十幾種玫瑰花和薔薇花,都是他們第一次見到的絕佳品種。
這時,基地的負責人過來告訴他們“我們也在開發和研究各種食用鮮花,並且還在開發研究各種類型的智慧動物。”
十六乙從手機裏調出那兩個一男一女的實習研究員,問“你看見過他們倆經常來這裏嗎?”
基地負責人“他們倆……這個男生是黃所長的兒子,以前我也在那個研究所工作,他叫洪湖,他怎麼了?”
“這個女生跟着他來過兩次。”
十六乙“沒怎麼,只是院裏的臨時調查……他們都來這裏幹什麼呢?”
負責人“都是一些他們實習上的一些實踐經驗活動。”
十六乙“那你們這裏現在,出沒出現基因突變的現象呢?”
負責人搖搖頭,說“現在的基因突變,基本都是人爲的因素造成的,研究人員不讓一種基因改變,基因自己怎麼說變就能變呢?”
萬寶路“那你們這裏發沒發現過黃麴黴毒素呢?”
負責人“上個月還發現過呢,我們馬上就處理掉了……我們是用黃曲毒黴素的檢測卡天天檢測動物們喫的食品。”
“這種黃麴黴毒素在25–32度的溫度,溼度在80—100的條件下,生長期是非常快速的。”
十六乙“我們今天來,是在老闆豆丁的提示下,我們纔來這裏的。”
“我們主要想了解一下,人爲的因素,可不可以使動植物在短時間內發生基因突變呢?”
負責人“完全有可能突變!”
十六乙低頭想了一會兒,問“怎麼才能找到人爲因素的證據呢?”
負責人“老闆說,你們幾個都是偵探,只有你們自己分析和查找了!”
十六乙“那好,謝謝您了……”
負責人“噢,我給你們和老闆預備了一些用玫瑰花做的各種鮮花餅,你們帶回去嚐嚐……”
當十六乙他們回到科學研究院的時候,老闆豆丁已經坐在異案重案小組等他們了!
十六乙把帶回來的玫瑰花餅遞給了豆丁一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