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放不下的筆
白老師有些驚訝:“蘇同學,你什麼時候到的?”
“有一會兒了,見您在忙,所以沒有打擾你。”蘇昭昭走進辦公室。
白老師點了點頭,“你是爲了上大學的事兒來的吧?”
“是,抱歉白老師,我現在纔過來。”
白老師擺了擺手,“不用說抱歉,這本來就是一件應該認真考慮的事。”
他俯身從抽屜裏拿了一個信封出來,“這是你的推薦信,拿着這個直接去招生辦報名就行了。”
“謝謝白老師。”蘇昭昭笑着接過。
白老師問:“對了,你打算讀什麼專業?”
“會計。”
白老師點了點頭,“會計好,學會計只要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就好了,不需要過多地關注其他方面。不像新聞系,手中握着一支筆,寫出的文字可能會引起各種爭議和評價。有時候你寫得好,大家都會對你讚譽有加。可一旦出了問題,你所寫下的文字就成了衆矢之的......”
說到這裏,白老師突然停住了話語,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落寞,似乎想起了什麼不愉快的往事。
他輕輕嘆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感慨。
蘇昭昭選會計的原因和白老師不謀而合,文字的確容易出問題,特別是那個時候,有很多人都是因爲當初寫過的文字而遭難。
她雖然知道未來,卻也不敢肯定自己將來寫的每一篇報道都能完美的趨利避害。
“你去吧,我還有點事,就不招呼你了。”
白老師擺了擺手,重新拿起了筆。
蘇昭昭嘴角動了動,她看出來白老師像是陷入了某種掙扎之中,想了想還是道:“白老師,拿起筆如果會接受一些批判,不如先放下,就像您剛纔說的,只專注自己專業領域之中的事,外界的聲音,可以先不聽。”
白老師怔愣了片刻,他沒想到她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眼神有些迷茫地看着蘇昭昭,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口氣道:“我放不下的我手裏的這支筆了。”
他苦笑一聲,“我這十幾年都在做學問、教書育人,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會,如果說我的教的都是錯的,那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蘇昭昭一時語塞。
其實她也不是很清楚發生在白老師身上的事,聽到這些話後,好像窺見了一絲全貌。
不等她再說,白老師再次擺了擺手,“去吧,好好的學,學成以後爲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這次站起身準備關門,不想再和蘇昭昭談論這個話題。
蘇昭昭對着他鞠了一躬,然後離開。
走出文匯樓後,她打開了那封推薦信。
信尾的落款果然不是白老師,而是學校裏另外一位老師的名字。
他應該是怕自己影響到她,這纔沒以他的名字寫推薦信。
蘇昭昭嘆了口氣,有的事勸不住的,歷史的洪流會推着人往前走,走向由自己性格決定的命運。
蘇昭昭去了招生辦辦公室,這個時候招生辦辦公室裏只有一個女同志在值班。
“你找誰?”女同志擡頭問道。
蘇昭昭笑着走了進去,“老師你好,我是來報名函授班的。”
女同志挑了挑眉:“你來早了吧,還沒開學呢,要不你過幾天再來吧,到時候還得舉行一場考試,文化課成績合格的人才能進函授班。”
蘇昭昭把推薦信遞了過去,“我不住在城裏,還一次挺不容易的,麻煩通融一下,讓我先把名報了吧。”
女同志見有推薦信,把信接了過來,看完後態度一下子好了很多,“行吧,我給你辦入學手續。”
一邊辦手續一邊還在道:“原來你還在咱們學校進修過呀,還是專業課第一呢,就你這成績,文化課考試不用參加了,直接就可以進函授班,免得還浪費一套卷子。”
還能這樣?
蘇昭昭抿嘴一笑:“謝謝老師。”
“不用客氣。”女同志被她一口一個老師喊得高興,她其實就是一個辦公室幹事,可不是什麼老師。
“對了,你讀什麼專業?”
“會計專業。”
女同志點頭,給了一張單子給她填,蘇昭昭在上面填完自己的信息後交給她。
很快便給她辦好了入學手續,“上面有日期,到時候過來上課,第一節課很重要的,別遲到了,後面的課程得看你們班裏怎麼安排了。”
蘇昭昭接過錄取通知,“謝謝老師,我一定準時到。”
一出了辦公室,蘇昭昭便把通知書放在了挎包裏。
出了學校後,她先去了一趟百貨商場,在商場裏逛了一會兒,和朱春梅聊了一會天兒,買了點兒東西,這才坐車回去。
班車晃晃悠悠的行駛着,蘇昭昭坐在車上,頭隨着車子的顛簸一點一點的,眼睛半睜半閉,差不多已經睡着了。
突然,一個急剎!
蘇昭昭的頭很不幸的撞到了前面的椅背。
“嘶!”
車裏被撞的不止她一個,滿車廂都是抱怨聲。
“咋啦?”
“哎呦,疼死我了。”
售票員道:“一個小孩從路邊竄了出來,師傅要是不剎車,就要撞到人了。”
“哪兒來的孩子?”
“我坐這麼多次的車,還沒遇到小孩往馬路上竄的,這誰家的孩子啊!”
“肯定是前面建工廠的工人家裏的……”
蘇昭昭這才發現,車子已經到了正在修建的工業區這一片。
路邊的孩子被嚇得不輕,司機下車後,車上的乘客也跟了一部分下去看熱鬧。
這邊的喧鬧聲,很快引起了工業區的注意,有幾個人走了過來。
蘇昭昭原本是坐在車裏的,見人走近後下了車。
“你怎麼也在這兒?”
工業區支援三月一輪換,顧衡他們團早就撤了。
顧衡道:“老陳有事,我過來幫他巡視一下,報名的事兒怎麼樣?”
蘇昭昭把包裏的通知書給他看,“過兩個禮拜就要開課了。我還沒和單位說呢。”
顧衡盯着通知書看得特別的認真,“單位裏能出個大學生,供銷社肯定是支持的。”
。